名稱,位置,級別,年代
一個個數據背后是什么?
是文明的高度
是文化的厚度
是嚴謹的態度
是無數默默奉獻的文物普查工作者
心血的結晶
文物普查是一盞燈
照歷史、照傳承、照歲月深處
文化遺產是一座橋
連過去、連未來、連山河大地
從2023年11月開始
從北至南,自東向西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
以山河為卷軸
以歲月為筆墨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開了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尋根之旅
此次文物普查范圍
覆蓋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
囊括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等6大類
對已認定、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
同時調查、認定、登記
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
普查內容包括
普查對象名稱、空間位置、保護級別、文物類別
年代、權屬、使用情況、保存狀況等
榆林市“四普”新登記文物點為867處
目前居全省“新發現”登記數量前列
在這些新的登記文物點中
史前和戰國到秦漢時期的
城址類型數量占比較大
城址類遺址在
“三普”和“四普”間發現了300處
這次“四普”經復查確認
又新發現200處
共計新登記發現500處
其規模從幾十萬至百萬平方米都有
每處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
是榆林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見證
文物普查從國家的廣袤山河
匯聚到每一座城市鄉村
每一處遺跡、每一件文物
都由文物普查員耐心記錄
這一項項數據信息
詳細記錄著文明的進步與演變
城市記憶的精準梳理
通過普查
全面掌握各類各級不可移動文物信息數據
可以為精細化、科學化制定文物保護利用政策制度
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針對榆林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中
發現的問題和省"四普"辦的要求
榆林市19支隊伍59名“四普”業務骨干
以嚴謹為筆,細致為墨
采取集中交流討論的方式
達成一致意見
確保填表標準的一致性
形成榆林整體的統一
并根據普查標準規范
通過初審和交叉審核機制
發現并修改信息偏差
完成數據上傳
他們秉承著嚴謹負責的態度
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全力投入資料整理工作
嚴把數據關
保證數據精準完善
信息準確填報
全力以赴確保普查任務按時保質完成
他們用數據梳理文明脈絡
讓文明發展的軌跡慢慢浮現
時光如長河奔騰
歲月似群山矗立
文物普查是對文明碎片的細致打撈
是對歷史文化的全面擁抱
文物普查員則是時間長河中的捕撈者
是群山間的攀登者
他們以專注和執著
探尋文物的蹤跡
記錄歷史的細節
用行動守護、傳承文明
完整,準確,規范
從不是一個人的執念
而是一群人的態度
他們用專業對抗時光的侵蝕
用數據構筑文明的輪廓
文物無聲
但每一份嚴謹終將震耳欲聾
(圖文來源于“榆林文旅、文物陜西”,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