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元一日聚”走紅,“老有所樂”的生動樣本
孔德淇
花100元不僅能吃兩頓正餐,還能包下場地玩一天,享受舞廳、KTV、棋牌室等娛樂配套設施……據近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報道,一種名為“百元一日聚”的新業態正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流行,這些餐廳的主要消費群體是老年人,人均消費在100元~150元之間,除了餐飲之外,還有一站式娛樂活動。
長期以來,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多集中在醫療、照護等“生存保障”層面,而老年人對社交、娛樂、自我實現的需求沒有被很好地滿足。“百元一日聚”的爆火,顛覆了傳統養老服務邏輯,創造性地將餐飲與KTV、棋牌、舞廳等娛樂場景結合,構建起一個“輕養老”的公共空間。該模式下,老年人能夠以較低成本參與社交活動,精神生活更加充實,情感需求得到滿足。這種從保基本到求品質的轉變,為銀發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另一個方面看,傳統酒樓往往場地大、運營成本高、競爭壓力大,而“百元一日聚”秉持“薄利多銷”策略,充分利用午晚餐間閑置時段,用線上預訂精準把控降損耗,靠多元娛樂設施提高場地利用率。由此,老年消費者在“百元一日聚”中收獲歡樂,傳統酒樓等商家也借此迎來了經營新轉機,這是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共生。
當然,“百元一日聚”要想越辦越火,還需要更多匠心和巧思。例如,在服務設計方面,情感價值不可或缺。商家可以通過打造懷舊場景,或是積極承辦同學會等聚會,喚醒集體記憶,將消費過程轉化為情感體驗。再如,老年消費者較為看中性價比,這對供應鏈管理與運營效率提出頗高要求,酒樓可推出“套餐制+團餐預訂”服務,既能降低人均成本,又能減少食物浪費;還有,打破行業邊界,除了餐飲與娛樂的融合,還可以嘗試引入老年大學課程和防詐講座等,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
進而言之,隨著人均壽命延長、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成為需要被重新定義的“活力主體”。從這一視角來看,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消費市場的新機遇,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從保證“老有所養”到推動“老有所樂”,有關部門可以在政策層面給予引導,鼓勵企業開發適老化服務,如對打造老年友好場所給予一定補貼,讓商業創新與社會關懷同頻共振;謀求轉型的企業也應抓住機遇,瞄準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在這片新藍海里大展身手。
“百元一日聚”的走紅讓我們認識到,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并非“廉價”與“實用”的簡單疊加,而是對尊嚴、連接與意義的深層渴望。以創新回應需求,以關懷消解偏見,相信“銀發浪潮”必將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能。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