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半年的密集磋商,中歐有望達成重要共識——取消自去年10月起歐盟開始征收的電動汽車關稅。
不過,歐盟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中國電動汽車以“最低進口價”進入歐盟銷售。
你也許會問,這不很正常嗎?誰做生意不想進價最低呢?進價越低,利潤空間越大,當然是好事了。
事實上,這個“最低進口價”還不是這么回事,核心是中國的電動汽車不能賣得太低了,所以,雙方得協商制定一個“最底價”的區間。
因為目前仍在談判之中,具體細節無從知曉。但從2024年年半年中國電車承諾的最低價看,當時就是因為報價太低被否決了。而比亞迪當時發布的2025款唐在西班牙的價格定價7.2萬歐元,約合57萬人民幣。
而比亞迪唐在國內僅售20萬左右,這款車進入歐盟,已提價幾倍了,歐盟還不同意。2025年,這款車在歐洲的售價估計得上80萬,成了典型的豪車!
此時此刻,作為中國人,是不是自豪感挺足的?一樣的車,人家得花幾倍的錢才能買得到,但這就是現實!
看到這個報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網上曾經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也是一則謠言:
“桑塔納國產后,德方建議零售價八萬人民幣一臺,中方不同意,堅持十八萬一臺!”
這種觀點一度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當然,由于多數人買不起,也就說說而已,沒有引起什么輿情。
不過,現在這個局面似乎出現了反轉,當我們再次翻出這個謠言,諷刺的對象換作了歐洲。
但畢竟牽涉到上汽大眾,所以上汽大從也坐不住了,進行了官方辟謠:
現在看這件事,正如上汽大眾自己所言——半真半假。也就是說,謠言并非空穴來風,可能有事實依據,但也夸大其詞了。
但在筆者,應是兩個方面原因導致的結果:
第一,桑塔納剛國產的那幾年,正碰上人民幣大貶值,人民幣兌換美元從1987年的3:1貶到1992年的8:1,桑塔納價格是以美元結算的,美元價格未變,人民幣變了,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就與現在歐盟的做法相類似了,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國產車。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汽車工業剛剛起步,價格貴不說,質量還不過關,根本沒法與合資車相提并論,只能靠便宜生存。
記得1986年,夏利下線,定價10萬(規模化以后,最后低到4萬左右一臺)。如果采納德方建議,桑塔納賣8萬,那誰去買夏利這樣的國產車?估計一臺都賣不出去。
所以,把桑塔納價格定高一些,給國產車留點生存空間,這種做法,是沒有錯的。也正是這一策略,才逐漸完善國內汽車產業鏈,也才有了中國汽車的今天,也才有了這一謠言的歐洲真實版。
所以,如今歐盟要求中國汽車實施“最低進口價”,也就是出于一樣的考慮。因為歐洲目前的電動汽車發展不如中國,如果全面放開,中國低價質優的電動汽車就會涌入歐洲,歐盟的汽車,不管是電車還是油車,都會沖垮。
如果說,上世紀桑塔納的事還算個謠言的話,現在歐洲的“最低進口價”可是事實了。要知道,中國造的大眾ID3,在中國賣1.6萬歐元,在歐洲賣3.9萬歐:
“中國造的大眾ID3,中方建議在歐零售價1.6萬,歐方不同意,堅持3.9萬一臺。”
不知道,現在的歐洲消費者看到這種情況心里會是什么感覺,估計是有氣都沒處撒……
對于他們來說,只能把“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這句話改改了——“今生無緣入華夏,來世要生種花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