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4日晚,CBA季后賽四分之一決賽G1的比賽,北京首鋼主場98:105不敵北控。
對于5局3勝制的系列賽來說,比賽的經驗是“贏球不改變,輸球要調整”。因此,首鋼俱樂部和教練組,極有可能做出以下三大改變。
在G1的比賽中,許利民安排曾凡博防守打5號位和4號位,這個防守的安排還是非常消耗曾凡博的。全場比賽,曾凡博進攻端10投3中僅拿下8分,這是因為他在防守端面對的壓力太大了!
因此,內線的調整還是讓范子銘多打。G1范子銘打了28分鐘,拿下7+8+2,從防守上是不吃虧的,進攻也有中距離。他的時間提高到35分鐘,對于內線的防守壓力會減輕很多,也會釋放曾凡博的進攻效能。
G1首鋼隊的主攻點是陳盈駿,第二點是納托爾,第三點杰曼,此后是曾凡博。雖然陳盈駿發揮的非常不錯,拿下27+3+4 的亮眼數據!但是整體進攻的層次性不好,改變的次序是納托爾主攻,他可以自己攻也可以傳球;第二攻擊點是曾凡博;陳盈駿的能力放在第四節單外援時發揮,這樣全隊的攻擊就出來了。
其實北控的層次性就很很好,從第一節到第四節,都有不同的球員主打,既能節省體力,也能讓主要得分點都有發揮。
如果1對1防守里勒,用“車輪戰”?消耗的方式效果并不好。還是要安排包夾,里勒雖然在G1有一些傳球,但總體來說里勒傳球的意識并不強,還是要限制他的得分為第一要務。
這里得有一個大膽的策略:讓雷蒙、陳盈駿夾擊里勒,陳盈駿的防守消耗會很大,那就在進攻端讓曾凡博接替陳盈駿的攻擊角色。首鋼隊在常規賽中曾經實驗過這樣的打法,是成功過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