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國家工信部正式發布新版《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首次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一些場景中應“不起火、不爆炸”列為強制性要求。
這無疑是“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背后折射出什么信號?
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又將面臨新一輪的大洗牌,而國家經濟結構轉型也將向更高質量邁進!
數據來源:工信部網站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已經不容小覷!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發生的各種令人傷心的事故一起接著又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2020年時的滲透率5.4%,不足兩位數;而2025年3月時,滲透率已經高達51.1%,超過一半。汽車行業每月銷售100輛里,就有51輛是新能源汽車。
這就是說,整個汽車行業已經徹底進入到了“新能源”時代。整個行業的安全問題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所以,這次國家發布的新版動力電池文件,就是要倒逼企業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汽車燃燒問題。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容易燃燒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電池。所以,新能源汽車還有個名字叫做“電車”。
當下,電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磷酸鐵鋰電池電車、三元鋰電池電車。
磷酸鐵鋰電池電車往往就是大家看到價格相對較便宜的車型,續航相對較短的車型。因為它的制造成本相對較便宜,電池(單體)容量密度較小。
比如比亞迪的大多數汽車 ,蔚小理的短續航版車型,小米的標準版車型等。
三元鋰電池則往往是用在高端汽車上,價格貴、續航長。
邏輯也不復雜。
因為成本高,它含有大量的鎳、鈷、錳元素,這些東西可都比磷酸鐵鋰電池的鐵物質貴多了。另外,容量大,三元電池因為層狀電池結構使得鋰離子能夠更多、更快地來回在正負極之間遷移,釋放更多的電量。
但是,不管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它都是鋰電池。
是鋰電池,那就繞不開電化學反應。
是電化學反應,那就繞不開短路問題,繞不開燃燒問題。
簡單解釋下。
鋰電池,大家知道有正極、負極、電解液、中間還有個隔膜。電化學長期反應的過程中,正極的鋰電材料容易和電解液慢慢形成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叫作“鋰枝”的物質,顧名思義就是像樹枝一樣的東西。
“樹枝”,正常情況下越積越多,影響電池結構。往往是電池循環兩三千次,慢慢地容量就衰減完了,就沒電了。
就像大家手機一天一充電,用個五六年(365天*6=2190次)電池就不行了,很常見。
不過,非正常情況下。“樹枝”的存在是十分致命的。
比如,新能源汽車在碰撞擠壓的場景下,“樹枝”受到壓力的時候就容易把電池隔膜給戳穿,電池正負極一下子連接了,形成了短路,釋放出大量的熱量。
然后鋰這東西又是很活潑的物質,大家初中化學課上應該還記得老師把切一小塊兒鋰,放到水里噼里啪啦燃燒的場景。
所以,大家想象一下鋰電池一個連接一個的,火燒連營,整個電車就容易瞬間爆燃。
這就是電車害怕碰撞、害怕過沖的根本原因!
接下來聊聊,我們該怎么辦?
上文講到。
動力電池之所以容易燃燒,直接原因是電池短路了!
其實,國家這次出的動力電池新標準,說白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就是要倒逼電池企業技術創新,徹底解決電池燃燒問題(不是短期的物理上解決,而是長期的化學上解決),進而提高國家新能源轉型升級的質量。
所以,這個文件影響深遠。
誰能解決電池短路問題,解決電池燃燒問題,誰就上!往遠了說,甚至有可能顛覆現有的電池行業格局!
當下,無論是中科院、各大高校研究機構,還是寧德時代、贛鋒鋰業這些行業內企業,甚至是上海洗霸這些跨行進來的企業。
大家都在死磕“固態電池”。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網
固態電池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它的思路并不復雜。
當下的版本,就是把電解液從液態的做成固態的,這樣就減少了和正極材料發生反應的程度,不容易生成“樹枝”(不可能沒有樹枝,只是數量減少、程度減輕)。
而且,固態的電解質也可以附在已經形成的“樹枝”上,形成包裹效應,大幅降低了其“尖銳度”。
大家可以想象下,一把劍覆蓋了很多干泥巴,劍刃肯定不會有以前鋒利。
所以,固態電池的隔膜就不容易被刺破,就不容易短路。
這換句話說,新能源汽車在遇到碰撞、過充的時候就不容易起火燃燒,車主的人身安全就相對來說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行業的發展就會再上個臺階。
固態電池將來的版本就更厲害了,不要隔膜了!
因為固態電解質本身就用傳輸鋰電子的作用,所以當發現更牛的材料時候,固態電解液和隔膜就合二為一了。
那個時候,電車燃燒問題就更不用擔心了。
最后還是那句話,希望汽車行業能夠借著國家這次動力電池新文件,投入更多的研發成本,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誰能早日解決大家日益擔憂的汽車燃燒問題,誰就上路。
對于那些遲遲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堅決不歡迎其上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