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
你和家人一起去餐廳吃午餐,孩子打翻了牛奶,服務員輕聲安慰孩子,說不要緊,然后對著對講機說,請阿姨來打掃一下。衛生間里,一名保潔正在吃飯。她的左邊是垃圾桶,右邊是拖把池,對著廁所的門。身邊的對講機響起,傳來指令,她放下飯,離開廁所,很快就來把打翻的牛奶處理好了。
工作需要立馬響應,這沒問題,但保潔員在廁所、樓梯間、工具間等處吃飯和休息的處境,卻需要改進。近日,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發關注。一些網友分享了“衛生間最后一個隔間”的照片,拖把、垃圾桶與保潔員的私人衣物混放在一起,那是她們的“休息室”。很多人行動起來,有人向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留言,有人向單位提建議,有學生給校長信箱寫信,呼吁為保潔人員設立休息室。
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都市傳說,保潔阿姨普普通通,一聊發現是拆遷戶,家里拿了幾百上千萬拆遷款,來當保潔只是圖有個事干。下了班,保潔阿姨就開著奔馳走了。在這樣的都市傳說中,很多人認為保潔似乎是一份很輕松的工作。
都市傳說只是都市傳說,并不代表真實世界。
保潔工作通常需要長時間站立、不停地行走勞動,雖然一般不需要搬運重物,但卻需要不停地彎腰,這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保潔還需要經常處理各種臟亂的環境,廁所、垃圾桶,要面對異味、細菌,甚至有害物質。夏天在高溫下工作容易中暑,冬天冷水冰冷刺骨。
而且,工作強度不僅是體力上的,還有時間上的,一刻都不能停歇,也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比如商場保潔,營業期間,就得不停地工作,一有污漬他們就會出現,恢復環境的整潔。商場地面光潔,孩子在地上耍個賴,家長也不會著急,這背后,就是一群保潔的工蜂般的辛苦工作。
對白領而言,工位也是某種程度上的休息位。沒有工作的時候,可以“葛優躺”在人體工程學椅上,可以在工位上放一些自己的小擺設。中午在工位吃完飯,累了還可以趴著睡一會。有些公司,還會允許員工帶張床,中午展開睡一會兒。還有些公司會有專門的茶水間,可以在這里吃個點心、喝點咖啡,放松一下。但這對保潔來說卻是奢侈的。
保潔的工資不高,社會認可度不高,有時候會被忽視或者不被尊重。《環衛工人收入現狀及環衛裝備替代人工發展潛力白皮書》數據顯示,超過80%地區的環衛工人收入水平在2000元/月左右。工資問題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但給予他們尊重、一個休息的地方,卻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一所學校、一座商場、一家醫院,建筑面積都很大,不難找到這樣的地方。對一些小型公司而言,辦公面積緊湊,要實現專有休息區域可能有困難,但找個不經常被人占用的空間,放一把椅子,總是可以的。再不行,整個寫字樓是容易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的。物業也可以想想辦法,找一個這樣的空間。除了休息空間,雇傭單位也該合理安排保潔人員的工作時間,確保勞逸結合。
在這些單位當中,我覺得學校應該首先行動起來。學校地方足夠大,只要想做就不難。而且,學校是教人向善的地方,如何對待保潔阿姨,是學生們的人生重要一課。
□劉遠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