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知識的旅途中,反饋如同夜行者的明燈。
做題不知道對錯,就無法改進提高。學習沒有反饋,如同蒙眼走路。
怎樣給孩子正確的反饋?下面這六條,一定要記牢。
1、關系是第一位的
許多家長困惑:為什么自己滿腹經綸卻教不會孩子?可能你忽略了溝通的方式。關系是教育的前提,親子關系優于親子教育。
你先要培養和孩子親密融洽的關系,他能夠聽你的、愿意聽你的,你們才存在溝通的可能。我常用的比喻是:你和孩子之間有一個溝通的管道, 當管道被負面情緒堵塞,再淵博的知識也無法流淌進孩子的心田。
記住:教育不是知識的搬運,而是心靈的共振。
2、對事不對人
如果孩子寫錯了 一道題,你會這么說嗎:你怎么這么笨;昨天就錯了,今天還錯?你是不是沒長心?……這些都不是反饋,是批評、抱怨、發泄情緒,對于孩子沒有好處,只有壞處。
其實你只需要指出錯誤就可以,比如:小數點錯了,這個數算錯了……指出錯誤是反饋,是為了改進提高。孩子反感的往往不是錯誤,而是責怪、埋怨、嘮叨,是家長對他人格的否定。
如果你總是對人不對事,等孩子大了以后,即便你對事不對人,他也不會聽了。
3、錯誤要具體
如果你的反饋是這樣的:你彈奏得不對,你這次做的不好,你這道題錯了……雖然這是對事不對人,但是反饋的效果微乎其微。為什么?因為不具體,不知道哪里錯了,不知道怎么改正。
你不能只說彈的不對,應該說快了還是慢了,音調高了還是低了。你不能只說打得不好,而是說力量大了還是小了,手腕的動作應該是什么樣……
記住:反饋越具體,改進越明確,效果越明顯。
4、聚焦過程
最高級的反饋不是聚焦結果,而是聚焦過程,要知道導致這個結果背后的原因。
比如,“粗心馬虎”就不是好的反饋。馬虎是一個破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如果你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為馬虎,這個問題很容易劃過,你就錯失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馬虎只是結果,你必須知道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
記住:只聚焦結果,不能改變結果。你只有改變過程和行為,才能改變結果。
5、不要過度解讀
反饋要適可而止。有的家長不顧孩子感受,一直滔滔不絕。不只講這道題,還講背后的道理,還講很多相關的東西,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聽。
這個行為對于老師來說是適合的,好的老師就是要舉一反三,擴展很多相關知識,讓孩子學一得十。但對于家長來說,不要說得太多,要給孩子喘息的機會。
記住:家長 的任務是點燃火種,而非替代燃燒。克制說教沖動,守住反饋邊界。
6、多鼓勵,少批評
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很難,所以你更需要多鼓勵孩子,給他注入更多正能量,才能幫助他直面錯誤,改進提高。
有的家長說:孩子的表現就是不好,比很多孩子差多了,我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不顧原則的瞎表揚嗎?
這樣的家長自己就缺乏成長型心態,不能用優勢視角看待孩子,不會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其實,不跟外人比,只跟自己比,只要孩子比自己的過去進步了,就值得鼓勵。
看到進步,看到成長,才能看到希望。
總結一下:你要想孩子越學越好,就要做到這幾點:對事不對人;聚焦具體的過程;看到進步多鼓勵。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饋就是遞給孩子的第一把鑰匙。智慧的家長知道正確的反饋方式,也會教會孩子如何看待反饋。
記住:最好的反饋不是糾錯,而是讓孩子看見成長的每一個腳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