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軍占領海南島,國民黨中將李玉堂隨國民黨敗兵撤往臺灣。
然后就在不久后,這位曾在抗日戰場上殲滅6萬日軍,有大功于國家和民族的抗日名將就落得個遭逮捕下獄,最終被處決的下場。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縱觀李玉堂的一生,前半生可謂順風順水。1899年,李玉堂出生于山東一地主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內鼎鼎大名的山東籍高級將領還有李仙洲、李延年、王耀武,其中李延年和李玉堂更是同村同譜連宗,他們四人并稱山東“三李一王”。
李玉堂家中世代經商,家境富裕,因此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先后入私塾、高等小學、國民學校就讀。
這期間,李玉堂曾積極投入討袁運動直到袁世凱病逝。1919年,以山東青島主權問題為導火索性事件爆發了五四運動,李玉堂又積極參加山東后援會,帶頭銷毀日貨,并當眾咬破手指,用鮮血寫下了“良心救國”四字標語,以示愛國決心。
此后,眼見山河破碎,列強欺凌之景象,李玉堂又投入山西軍士教育團,自此開始了投筆從戎的歲月。
1924年,李玉堂拉上剛從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畢業的李延年一道,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正式成為眾星云集的黃埔一期生中一員。
黃埔畢業后,李玉堂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師二團任見習官,因在北伐革命中作戰英勇,戰功卓著,后連續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并成功晉任國民黨陸軍中將。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玉堂曾奉調上海參戰,投入被稱作“東方戰場絞肉機”的淞滬會戰戰場,而后又被任命為國民黨陸軍第八軍軍長,投入武漢會戰。
1939年,李玉堂部在武寧附近的棺材山阻擊日軍,死守陣地,立下戰功,被國民黨抗戰總部授予了響亮的“泰山軍”稱號。不久,該部與第十軍合并,改為第十軍,李玉堂就任合并后的第十軍軍長,奉命駐守長沙。
自1939年10月到1942年1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
李玉堂部在3次長沙保衛戰中與日寇浴血奮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取得抗戰史上聞名中外的三次長沙大捷。也就是在長沙大捷后,李玉堂升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1945年又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
同年抗戰勝利,蔣介石發動全國內戰,李玉堂時任徐(州)兗(州)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兼整24軍軍長。1948年7月13日,兗州這一濟南、徐州之間的重鎮被我華東野戰軍許世友、譚震林兵團一舉攻克,李玉堂所部6萬余人被殲,李玉堂被俘后冒充士兵乘機逃脫,只身抵達徐州。
不過在徐州,等待他的也只有國民黨國防部一則“永不敘用”的徹查令。直到次年2月,蔣介石宣布下野,緊接著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李玉堂才再度被啟用,擔任海南防衛副總司令駐守海南。
也就是在李玉堂部駐守海南島期間,我黨通過關系同李玉堂取得了秘密接觸,成功策反了李玉堂。李玉堂深知識時務者為俊杰,欣然接受共產黨條件,開始著手準備起義。
只可惜陰差陽錯,由于交通中斷,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時,李玉堂未能及時接到有關起義指示。
考慮到海南島上軍隊成份復雜,雖多數為粵軍,但絕大多數都是被殲后重新糾合的,魚龍混雜,派系林立,耳目甚多,而李玉堂當時直接掌握的部隊不足兩個師。在敵人心臟舉行起義,沒有相關指示和策應,不敢貿然行動,只得按兵不動。
解放軍占領海南島,李玉堂無奈只得隨國民黨敗兵撤往臺灣。
結果就在不久后,1950年,在國民黨臺灣當局的“整肅”運動中,李玉堂被叛徒出賣,遭逮捕下獄。1951年2月5日被殺害于臺北碧潭,年僅52歲。
毛主席曾言,凡是在歷史上做過好事的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
考慮到李玉堂將軍在北伐革命以及抗日民族戰爭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以及他被殺害歸根結底是緣于在海南響應我黨的召喚,盡管起義未果,但畢竟加入了人民革命戰線,198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追認李玉堂將軍為革命烈士,以告慰英烈在天之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