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豁免電子產品進口關稅后,中國商務部送出一句話,美方不愿認輸,特朗普對美企施壓,還有后招嗎?
日前,美總統特朗普在對華加稅145%后,決定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商品實行關稅豁免,考慮到美國的電子商品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中國,這被外界解讀為美方的對華讓步。金融分析師侯賽因表示,此舉標志著美方在關稅政策上“180度大轉彎”。對此,中國商務部于4月13日做出回應,表示中方正對美方的政策進行評估,重申美方的關稅政策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人民生活消費。中國商務部還表示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言外之意是美方還需要拿出更大力度,糾正錯誤政策,才有可能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對話。
事實證明,中方的眼光非常獨到,美方的這次豁免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美國的成分要占據產品的20%以上,具體包括美國生產的零部件或付給美國的專利費等。其次是部分豁免,美方只豁免這20%及以上的部分,比如美國進口的手機價值1000美元,美國成本有40%,那么美方豁免的范圍只有400美元。最后是豁免的目的,特朗普對電子產品“網開一面”,既是考慮到美國民眾的需求,維護社會穩定,又是為了推動產業回流,讓更多的供應鏈回到美國本土,同時緩解美企反對關稅政策的情緒。
與此對應的是,白宮在12日發布消息,稱特朗普明確表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來生產這些關鍵技術產品。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在聲明中表示,英偉達、蘋果、臺積電等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正盡快將制造業務轉移至美國本土。這應該是美國的后招,特朗普并不愿認輸,此番關稅豁免的一大目的就是推動制造業回流,如果該目的達成,特朗普或將對華加征更高關稅,甚至限制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在這種考量下,特朗普的豁免看似是一種讓步,實際上是為了維護美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降低社會矛盾,更好地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對此中國商務部的回應很有針對性,特朗普如果真的想談判,就應該拿出切實行動,而不是固守“美國優先”思維,設置各種條條框框來有限讓步。眼下中美之間的拉鋸戰已開始,近日中國商務部推出一系列政策,相關行業協會也發布倡議書,推動中企出口轉內銷,京東、永輝超市等零售業巨頭開啟“綠色通道”,助力中國外貿企業打開銷路。一面是重建美國的工業體系,一面是進一步打開內需市場,中美雙方的經貿博弈還在繼續,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