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初年的歷史中,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赫赫有名的將領(lǐng),民間傳說里他們還一塊兒當(dāng)過門神,保佑李世民平安。不過,要真說起來,這倆人在李世民眼里的分量差別可不是一星半點。
秦瓊確實是個猛人,但在李世民那兒,他更像是手底下的一把趁手的家伙,打仗時拿出來使使,而尉遲敬德就不一樣了,那是李世民打心底信任的自己人,地位高得不是一丁點兒。
先說說這倆人是怎么走到李世民身邊的。秦瓊是山東濟南那邊的人,家里世代干武將這行,早先在隋朝給幾個大佬當(dāng)過手下,打過不少硬仗,名氣挺響。
后來隋朝亂了,他輾轉(zhuǎn)投了不少人,最后才在619年到了唐朝。李淵把他分給了李世民,算是帶著一身老資歷來的。
李世民對他也不錯,給了個馬軍總管當(dāng)當(dāng),還讓他管著秦王府的幾個部隊。尉遲敬德呢,山西朔州人,也是武將出身,隋末跟著劉武周干過一陣,620年打了敗仗,直接跑去投了李世民。李世民一看這家伙能打又聽話,立馬就把他拉進自己人堆里當(dāng)統(tǒng)軍。
這入伙的過程就挺有意思。秦瓊是李淵派過來的,帶著老東家的標(biāo)簽,多少有點“被安排”的意思;尉遲敬德是自己挑了李世民,戰(zhàn)場上又拼命出力,等于直接證明了自己。
從這兒就能看出點苗頭:李世民對秦瓊可能是敬重多過信任,對尉遲敬德那是既看重又放心。
再說說李世民心里怎么掂量這倆人。秦瓊打仗那是真猛,史書里說他一上場,敵人要是敢跳出來耀武揚威,李世民就派他去收拾,基本沒失過手,單挑都能把對方腦袋摘下來。
可這么能打,他在李世民那兒也沒撈到多大的信任。到了玄武門之變這么要命的時候,秦瓊的表現(xiàn)就有點迷糊了。
史書里只說他跟著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但具體干了啥,沒細(xì)說。看樣子,他也就是奉命辦事,沒真摻和進那場兄弟相爭的核心。
畢竟他以前是李淵的人,對老東家忠心耿耿,真讓他對李淵的兒子下狠手,估計他自己心里都過不去。
尉遲敬德可就不一樣了。那天在玄武門,他帶著人直接沖上去,把李元吉干掉不說,還拿長矛逼得李建成沒路可跑,幫李世民徹底翻了盤。
這功勞大了去了,李世民事后論功行賞,他跟長孫無忌一塊兒排第一,賞的東西多得不得了。秦瓊呢,雖然也有功,但跟尉遲敬德比起來,那真是差遠了。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秦瓊就是個能打的工具,派出去干活就行;尉遲敬德是能把命交出去的兄弟,重要性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再看看后來這倆人混得咋樣,差別就更明顯了。玄武門之變后,秦瓊當(dāng)上了左武衛(wèi)大將軍,分了七百戶的賞賜,看著挺風(fēng)光,但也就到這兒了。
他后來一直待在長安沒挪窩,感覺就像被晾起來了,直到去世。死后追了個徐州都督的名頭,爵位傳到兒子那兒降了級,到孫子輩就剩個小官兒,家里的風(fēng)光慢慢就沒了。
尉遲敬德呢,完全是另一條路。玄武門之后,他直接封了個吳國公,分了一千三百戶,還把李元吉家里的東西全賞給了他。
后來又干了不少大活兒,管過涇州、襄州、同州這些地方,仕途那叫一個順。到了貞觀年間,他還拿了個世襲的官職,兒子也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繼承了爵位,家里地位一點沒掉。
史書里還說,他功勞大到李世民都格外寬容他,偶爾犯點錯也沒啥大事兒。
這待遇上的差距,擺明了李世民對他們的態(tài)度。秦瓊雖然有本事,但因為是李淵的老部下,李世民用著總有點隔閡;尉遲敬德靠著忠心和關(guān)鍵時候的表現(xiàn),成了李世民的鐵桿心腹。這么一看,秦瓊再能打,也不過是李世民手里的家伙,尉遲敬德才是真正在他心里有分量的人。
要說到底為啥會這樣,其實也不難琢磨。秦瓊早年在隋朝和別的大佬手下混過,投唐的時候已經(jīng)是李淵的人了,帶著一堆老關(guān)系和老感情。
李世民用他,肯定得考慮他跟李淵的那層聯(lián)系,尤其玄武門這種事兒,牽扯到李淵的兒子,秦瓊估計也下不去手。
尉遲敬德就沒這包袱,他投靠李世民是自己選的路,關(guān)鍵時候又豁得出去,自然更容易被李世民看成自己人。
再加上那時候亂七八糟的事兒多,李世民這種聰明人,挑人用不光看能不能打,更看能不能信。秦瓊能打歸能打,但在信任這塊兒比不過尉遲敬德,地位自然就差了一截。
從這事兒也能看出點門道來。在那種亂世里,光有本事有時候真不夠,還得看你站哪兒、啥時候出力。
秦瓊的能耐沒得說,但因為早年的經(jīng)歷和對李淵的感情,他在李世民這兒始終有點外人的感覺;尉遲敬德抓住了機會,又忠心又賣力,硬是把自己混成了李世民離不開的人。
所以說,秦瓊跟尉遲敬德還真不是一個檔次,一個是戰(zhàn)場上的好手,一個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這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再往深里想想,李世民這么用人,其實也挺有他的道理。唐朝剛起來的時候,啥都還不穩(wěn),他得一邊打仗一邊防著自己人,手底下的人得挑靠得住的。
秦瓊這種猛將,打仗好使,但涉及到核心的事兒,李世民不敢全指望他。尉遲敬德就不一樣了,玄武門那次豁出去干了大事兒,李世民心里有底,知道這人不會掉鏈子。
后來賞賜和官職上的差別,也是在告訴大家,誰對他來說更重要。這么干,既穩(wěn)住了自己的位子,也讓手下人明白,跟著他混,光能打不行,還得忠心。
說到這兒,秦瓊和尉遲敬德的故事其實還挺有意思。他們倆在民間傳說里齊名,可真到歷史里一看,差距大得讓人意外。
秦瓊的勇猛是真沒話說,但他在李世民那兒也就是個干活的角色,頂多算個趁手的家伙;尉遲敬德靠著忠心和關(guān)鍵時候的表現(xiàn),成了李世民的真心腹。
這差別,不光是個人際遇的問題,也跟李世民的用人思路有關(guān)系。在那種時候,能打只是基礎(chǔ),能不能被信任、能不能抓準(zhǔn)機會,才是決定你混得怎么樣的關(guān)鍵。
總的來說,秦瓊和尉遲敬德在李世民眼里的地位,確實不是一個量級。
秦瓊再厲害,也不過是李世民手里的一桿槍、一柄锏,打仗時拿出來用用,完了就放一邊;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自己人,戰(zhàn)場上靠得住,朝堂里也離不開。
這倆人,一個是工具,一個是心腹,走的路完全不一樣。歷史就是這樣,有時候光看表面不行,得挖挖背后的東西,才能明白為啥會這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