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分補充:為增產注入動力
1. 葉面施肥的重要性
○ 小麥抽穗后,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漸減弱,而葉面施肥可以快速補充小麥生長所需的養分。葉面肥的種類繁多,其中磷酸二氫鉀是一種常用且效果顯著的葉面肥。它富含磷和鉀元素,磷元素有助于小麥籽粒的飽滿度和品質提升,鉀元素能增強小麥的抗逆性。按照0.2% - 0.3%的濃度進行葉面噴施,即每100千克水加入200 - 300克磷酸二氫鉀。每隔7 - 1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 - 3次。這就像給小麥進行“營養加餐”,能夠提高小麥的光合作用效率,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的轉運,從而增加產量。
○ 除了磷酸二氫鉀,還可以根據小麥的生長狀況補充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例如,在土壤中鋅元素缺乏的地區,噴施鋅肥可以提高小麥的結實率。鋅肥的噴施濃度一般為0.1% - 0.2%,能夠改善小麥的生殖生長,防止出現空秕粒。
2. 氮肥的合理調控
○ 雖然小麥抽穗后對氮肥的需求相對減少,但適量的氮肥供應仍然是必要的。如果氮肥不足,小麥的葉片會過早枯黃,影響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的積累。然而,氮肥也不能過量,否則會導致小麥貪青晚熟,增加倒伏風險。在這個時期,可以根據小麥的生長勢和土壤肥力狀況,少量追施氮肥。例如,對于生長較弱的小麥田塊,每畝可追施尿素3 - 5千克,以維持葉片的綠色,延長葉片的功能期,確保有足夠的光合產物供應籽粒生長。
二、水分管理:恰到好處的滋潤
1. 灌漿期的灌溉
○ 小麥灌漿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灌漿期缺水,會導致小麥籽粒灌漿不充分,千粒重降低。一般來說,當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時,就需要進行灌溉。在灌溉時,要注意控制水量,避免積水。每次灌溉量以濕透土壤但不積水為宜,大約每畝地灌溉30 - 40立方米的水。例如,在北方小麥產區的灌漿期,如果遇到干旱天氣,及時灌溉能夠顯著提高小麥的產量。
2. 后期水分控制
○ 小麥進入乳熟期后,要逐漸控制水分。如果水分過多,會影響小麥的成熟進程,還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此時,要根據天氣和土壤濕度情況,適當減少灌溉次數和灌溉量。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50% - 60%時,有利于小麥的正常成熟,確保籽粒飽滿,提高產量。
三、病蟲害防治:守護小麥健康
1. 病害防治
○ 小麥抽穗后,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等病害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對于赤霉病,要抓住關鍵防治時期,在小麥揚花期進行藥劑防治??梢允褂们柘┚?、戊唑醇等藥劑。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準確配制藥劑濃度,例如,氰烯菌酯稀釋1000 - 1500倍進行噴霧。白粉病和銹病可以繼續使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藥劑進行防治。定期對麥田進行巡查,一旦發現病害癥狀,及時進行防治,防止病害蔓延,保障小麥健康生長。
2. 蟲害防治
○ 這個時期,蚜蟲和麥蜘蛛是常見的害蟲。蚜蟲會吸食小麥的汁液,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灌漿。可以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進行防治。對于麥蜘蛛,可采用阿維菌素進行噴霧防治。按照藥劑的使用說明,準確控制用藥量和用藥時間,有效地控制害蟲數量,減少害蟲對小麥的危害,確保產量穩定。
四、田間管理:優化生長環境
1. 防止倒伏
○ 小麥抽穗后,植株重心升高,容易發生倒伏??梢酝ㄟ^合理的田間管理措施來降低倒伏風險。例如,在抽穗期前對小麥進行適度的鎮壓,能夠使小麥根系與土壤更好地接觸,增強根系的抓地力。同時,要避免在大風天氣前進行灌溉,以免增加小麥倒伏的可能性。如果發現小麥有倒伏傾向,可以在田間拉繩或者設置支架進行輔助支撐,但這種方法操作難度較大,一般在小面積麥田適用。
2. 清除雜草
○ 抽穗后的麥田里仍然可能存在雜草,雜草會與小麥爭奪光照、水分和養分。及時清除雜草可以改善小麥的生長環境??梢圆捎萌斯ぐ纬蛘呤褂眠x擇性除草劑進行除草。例如,對于闊葉雜草較多的麥田,可以使用苯磺隆等除草劑進行防治,但要注意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避免對小麥造成傷害。
小麥抽穗后,通過養分補充、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和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麥的產量。這些措施如同一個個拼圖,只有將它們完整地拼接起來,才能實現小麥的增產目標,保障糧食的豐收。#三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