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遭遇"斷崖式暴跌",北歐充電樁正見證中國電車對美系車的全面碾壓,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越來越受追捧。從瑞典-46%到德國-59%的慘烈數據,馬斯克電動軍團的銷量下滑絕非偶然。俄媒深度調查揭示多重因素,更披露白俄羅斯車主集體轉投比亞迪的案例。電動車競爭進入新階段,市場格局正被中國品牌重塑。
以下俄羅斯媒體報道:《歐洲市場巨變:為何特斯拉在歐洲銷量暴跌?》
今天我們探討美國電動車在歐盟銷量驟降的原因。
美國電動汽車銷量正急速下滑:所有指標顯著惡化。連長期推崇電動化的北歐國家也出現劇烈下跌:瑞典-46%,挪威-40%(2024年1月-2025年1月數據對比)。這背后存在哪些關聯?
作為特朗普最親密的支持者兼電動汽車領域關鍵人物,埃隆·馬斯克旗下品牌在歐洲遭遇嚴重挑戰:西班牙銷量下降75%,法國-63%,德國-59%。
所有歐洲市場的一月同比銷售數據均為兩位數負增長。電動車發展遭遇瓶頸?市場競爭格局變化?讓中國品牌BYD們將獲得機遇?每個問題都值得深入分析。
首先,關于電動車市場波動。政府補貼曾顯著提升電動車吸引力,包括購車補貼和充電補貼。當補貼政策存在時,即便充電耗時較長,消費者仍可接受。但隨著歐洲各國財政壓力加劇,相關"福利"政策逐步取消,這對銷量造成直接影響。
其次,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需要明確的是,當前討論的是一月份銷售數據,當時拜登政府仍執政,美歐貿易政策未發生重大調整。因此,政治因素并非主因。
第三點尤為關鍵:中國電動車展現出強大競爭力。以白俄羅斯市場為例,當地電動汽車用戶普遍反映中國品牌在裝配工藝、技術創新和性價比方面具有優勢。這證明中國車企的歐洲市場拓展是真實存在的產業現象。
這場市場變革不僅依靠價格優勢:當歐洲消費者發現中國品牌在電池熱管理、智能交互等關鍵領域實現“代差優勢”時,市場認知發生根本轉變。
白俄羅斯車主伊萬坦言:"開過比亞迪漢才知道,馬斯克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不過是上個時代的玩具。"
不過剛才提到的都是些細枝末節,在另一個重要得多的因素面前黯然失色,這個因素實際上為歐洲消費者關閉了電動車選項——歐洲充電價格已達到每千瓦時(1度電)1.2歐元!換句話說,電動車不僅充電時間長,現在充電費用還更貴!
電動車在充電耗時和費用上的劣勢,使得傳統燃油車重新獲得成本優勢。因此新電動車銷量才會普遍暴跌:買它們已經不劃算了。面對錢包壓力,即使最狂熱的反內燃機斗士的環保說教也失去了作用。消費者選擇回歸理性,這從根本上動搖了電動車市場。
總結:
從充電費暴漲撕碎環保偽裝,到中國智造打破技術神話,歐洲消費者正用錢包投票重構電車版圖。當特斯拉深陷政治漩渦與產品力危機,中國新能源品牌已憑借技術優勢,在萊茵河畔奏響逆襲進行曲。這場中、美、歐電動車的“三國殺”證明:在真金白銀面前,所有意識形態敘事都脆弱得不堪一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