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22日,諾門坎戰(zhàn)場上的風吹著草原,日軍幾萬步兵埋伏在草地上,準備在炮兵炮擊陣地后發(fā)起“豬突”進攻。
朱可夫很快察覺了日軍的動向,雖然不知道日軍想干嘛,但還是下令蘇軍的炮兵向日軍集結(jié)地炮擊。蘇軍的炮兵進行概略射擊,加農(nóng)炮、榴彈炮等形成三道火網(wǎng),籠罩了日軍埋伏的區(qū)域。
日軍步兵躲在散兵坑里,蘇軍大口徑火炮的炸傷范圍是50—60米,躲在淺坑里的日軍根本抵擋不住爆炸,活活被震死在土坑中,震死士兵的尸體都變成了青色。
蘇軍炮擊了一天,日軍卻不敢開炮還擊,小松原司令要節(jié)約彈藥,為后面的進攻做準備。前沿陣地的日軍死傷慘重,第72聯(lián)隊一個1200人的大隊,只剩下了200人。其他聯(lián)隊的傷亡也不小,損失在六分之一左右。
7月23日,關(guān)東軍的58架飛機前來助陣,日軍欣喜若狂地看到己方的飛機來了。可是高興勁兒還沒過去,蘇軍的200多架伊—16、15戰(zhàn)機就將日軍的飛機包圍,一架架打落下來
炮兵司令內(nèi)山英太郎忍不住了,下令日軍的大口徑火炮向蘇軍開火,日軍的大口徑火炮數(shù)量是76門,炮彈打出去后落在蘇軍陣地上,炸起了一陣陣黑煙。
這次炮擊日軍打了5000多發(fā)炮彈,可是炮擊效果卻不佳,因為日軍從未打過這么多的炮彈,炮彈的精準程度很差,對蘇軍造成的殺傷力有限。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日軍的炮彈打中了正在沖鋒的步兵,導致步兵大量傷亡。
高強度的射擊,日軍的大炮也受不了了,6門100毫米加農(nóng)炮炸膛損毀,內(nèi)山英太郎氣得直跳腳。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損失的蘇軍,于下午對日軍的炮兵發(fā)起了還擊。
據(jù)當時參戰(zhàn)的日本兵鬼冢初義回憶,蘇軍的重炮集群向日軍陣地傾瀉炮彈,日軍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在鋼鐵熾雨和烈焰海洋中哭天喊地,蘇軍的炮擊是排山倒海,日軍的炮擊簡直是小孩子過家家。
最過分的是,蘇軍的偵察機直接飛到日軍炮兵集群的上空,引導己方的大炮轟炸日軍陣地。這種幾乎是貼著臉打的方式,讓日軍難以承受,日軍的炮兵陣地上重炮被炸成了一堆堆廢鐵。
天快黑下來時,日軍的重炮損失了四分之一,人員的死傷更慘重,所有的牽引車、彈藥運輸車等都被炸得稀碎。蘇軍在開戰(zhàn)前就設置了多個預備陣地且運輸車多,日軍開炮時能夠迅速轉(zhuǎn)移炮位,且日軍的陣地已經(jīng)被蘇軍摸透,還未開戰(zhàn)就落了下風。
這哪是對等的炮戰(zhàn)?這簡直是蘇軍單方面的炮兵演習,日軍第一野戰(zhàn)重炮聯(lián)隊的聯(lián)隊長三鳩一郎哀嘆道:“蘇軍重炮太多,彈藥太足,飛機太猛,我們根本就不是對手!”
這一天的炮戰(zhàn),日軍消耗了彈藥10000多發(fā),蘇軍消耗30000多發(fā)。可是日軍已經(jīng)打光了所有彈藥的三分之二,幾乎掏空了日軍炮兵的家底,而且這10000多發(fā)炮彈未能給蘇軍造成重大殺傷。蘇軍卻非常富余,朱可夫手里還有20萬發(fā),蘇軍的炮彈是日軍的20多倍。
正是因為炮彈充足,大炮數(shù)量龐大,蘇軍的炮兵幾乎是不計成本地炮擊,幾乎是用炮彈在洗地。落下的炮彈哪怕一發(fā)打不中,后面還有一二十發(fā),哪怕精度不夠只要有一發(fā)落在日本兵身邊,也足夠?qū)⑺麄冋鹚懒恕?/strong>
關(guān)東軍與蘇軍拼火炮,好比與東海龍王比家底,小溪和大海比水多蘇軍還有源源不斷的炮彈和補給送來,且飛機上的航彈還沒有開始投彈,這些都足夠讓日軍全軍覆沒。
日軍敗了這一陣后,開始拿出看家本領(lǐng)搞偷襲,既然正面拼不過,那就偷襲蘇軍在哈拉哈河上的浮橋,打掉蘇軍的彈藥補給線。日軍偷襲了哈拉哈河浮橋,浮橋被日軍炮彈擊中后炸毀。
內(nèi)山英太郎滿心歡喜,以為這下改變了劣勢,可是很快他發(fā)現(xiàn)蘇軍的坦克、運輸車不受影響,依然在哈拉哈河上開動。原來蘇軍做了兩手準備,修建了兩條水下橋,橋在水下30厘米處,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
蘇軍炮兵司令高爾金發(fā)現(xiàn)日軍炮擊浮橋后,集中所有大炮轟炸日軍的陣地。日本天皇的女婿盛厚上尉在炮擊中差點被炸死,日軍野炮第一聯(lián)隊長三鳩一郎嚇得要死,趕緊上前換下了這個“金枝玉葉”的“駙馬爺”。
普通士兵就只能等死了,像冰雹般的蘇軍炮彈不斷落到日軍各處陣地上,炮擊持續(xù)時間之長,炮彈落下數(shù)量之多,炮擊之精準,連參戰(zhàn)的日本老兵都傻眼了。日軍陣地上被炸成了蜂窩狀,尸體和被炸毀的大炮被崩得到處都是。
日軍的豆丁坦克
這一輪轟炸之后,蘇軍的偵察機又飛來了偵察機飛得很矮,幾乎要貼地飛行。偵察機將日軍的受損情況、布置情況再度傳回,蘇軍的炮兵又開始轟炸了,如此幾番來回轟炸、來回偵察,被炸的日本兵的精神陷入了崩潰。
鬼冢初義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蘇軍還依靠強大的運輸優(yōu)勢,拉著大炮變換著陣地打,不斷地消耗著日軍為數(shù)不多的炮彈。蘇軍的自行火炮更是過分,走走停停地打,日軍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到,內(nèi)心極為憋屈。
炮兵司令內(nèi)山英太郎為挽回敗局,打光了剩下的3000發(fā)炮彈,可是這3000發(fā)炮彈打下去后,也只掩護了部分士兵撤退而已。日軍已經(jīng)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沒有彈藥的炮兵成了活靶子。
打到最后,日軍只得派出步兵去進行“豬突進攻”,也就是自殺式進攻。用自殺進攻換來日軍突圍撤退的機會,大量的步兵死在了草原上,小松原師團長帶著殘兵撤出了陣地。而內(nèi)山英太郎的炮兵,幾乎全軍覆沒了。
自此,這場最大規(guī)模的炮戰(zhàn),以日軍的慘敗而告終。日軍在這次進攻中又吃了大虧,日軍的炮兵徹底無法在諾門坎打響,一直到簽訂停火協(xié)議為止。
幾十年過去了,鬼冢初義一直記得這場激烈的炮戰(zhàn),蘇軍的強大讓他震撼,可是他認為日軍的失敗不在于日軍不夠精銳、炮彈數(shù)量不夠多,而在于蘇軍的打法太不要臉。鬼冢初義在日記中說道:
“蘇軍的打法太不要臉,他們用偵察機貼著偵察,又用20倍的火炮轟炸,還用自行火炮誘惑我們。如果一對一打一仗,我們肯定能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