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就京東下場做外賣這一業務,美團高管做出的評價是:“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
劉強東后續的回應是:“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
其實,我覺得隔空喊話,或者說是“交鋒”,也算不上是互相攻擊吧。這很像擂臺上開賽前,比賽的雙方先給對手打聲招呼:接下來千萬別太客氣,誰贏誰輸都說不好。
最后還是需要時間見證。
1.倒也不算“炮轟”,就像全網公示
不清楚京東外賣和美團在業務上的利益沖突,但也覺得,雙方的言論倒也算不上炮轟吧。對于網友們來說,這更像是一種公示,告訴大家:以后想點外賣,也是可以多選一了。
消費者有了主動權,消費市場也會隨之變化。到時,會不會冒出很多新的機會呢?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畢竟,未來再創立新的外賣平臺,從孵化期到成熟期,周期應該也不會短。那在這個時候,讓那些既有的企業再完善下現有的業務,對整個業態來說,怎么說也是性價比最高的。
而后續如果想創造外賣之外的新市場,就不需要重新搭建基礎的東西了。
這么看,還是比較合理的。
不是有句話說,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對手嗎?想必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舊企業都不會很了解,因為產生交集的競爭或合作周期,很短,甚至沒有。
也稱不上了解。
所以說,未來開辟新的賽道還是挺重要的,打不過是可以躲過的。也不用太過較勁,就是向前看,總會有新的人聚在一起,見證彼此的成長。
到時如果能產生新的故事,熱搜上才會有新的話題。
2.口水戰確實沒用,還是要看結果
口水戰確實沒什么意思,這比較浪費時間。
雖然網友也比較八卦,但總歸是熱度一過,大家也就沒那么關注了。那還不如用與公眾利益相關的事情,抓住大家的注意力。
消費者的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可能有機會。
再者說,關于外賣平臺,先前刷到文章說,騎手困在外賣平臺的算法里。沒有切身體會過這種算法,不知道可不可以類似互聯網平臺的推薦機制、
看到說,數據對于互聯網平臺來說,很重要,甚至是護城河。所以,對于數據的隱私保護,也很重要。
在這個時候,也有人說,如果任意數據互通,能夠被想看就看的人看到,那就是毀滅性的災難。
所以,這個觀點的反面可以是什么呢?
會不會有那樣一個東西,不僅能做到互通,而且能精準送達到想讓它被送達的人那里,不是災難,還是一種希望呢?
只能說,互聯網真的是利弊都太明顯。不知道說什么了,把握當下就好了,把未來交給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