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星辰全媒體記者走進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的故鄉長沙縣,來到長沙縣田漢文化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基地,這里不僅是傳承國歌精神的紅色地標,更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文明驛站。
長沙縣田漢文化園依托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由長沙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精心打造為集紅色宣講、文明旅游、志愿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與居民超500人次,讓紅色文化與文明實踐在田漢故里深度交融。
國歌故事走進百姓生活
田漢生平事跡展館內,《義勇軍進行曲》手稿靜靜陳列,泛黃的紙頁上,“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的字跡力透紙背,雄壯的旋律和堅定節奏仿佛在空氣中流淌,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
(《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田漢是在戲劇、電影等領域為新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被譽為‘時代歌手’。”另一邊,長沙縣田漢文化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基地的志愿者通過現場講解和播放影視資料的形式,為居民上《領航的旋律》田漢與國歌藝術思政課,這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定格成田漢故里文明實踐的生動剪影。在田漢文化園,文明實踐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而是融入生活的日常。
(思政課現場。)
基地負責人介紹,園區以“田漢文化”為核心品牌,構建起“陣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務延伸”的文明實踐體系。將國歌故事、戲劇藝術與文明實踐創新結合,打造“田漢故里 國歌嘹亮”志愿品牌服務隊、“我們的國歌”藝術思政課理論宣講團等特色隊伍;開展“書香為伴 誦讀經典”《田漢愛國詩詞選編》誦讀進校園、“田漢文化”進校園、國歌故事我來講等文明實踐活動;常態開展“紅色文化五‘進’”宣講、“田漢大舞臺”惠民演出等,節假日定期開展“田漢大舞臺”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唱響田漢”群眾歌詠比賽、戲曲進景區等文化活動,更是有效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基地已開展理論宣講、技能培訓、公益惠民等活動220余次,近5000名志愿者活躍在各個實踐場景,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主力軍。
老故事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想看田漢先生當年創作國歌的場景?不用翻書找資料,來田漢文化園就能“穿越時空”。基地在創新形式優化服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打造線上線下文明實踐空間。
線下利用田漢小劇場,古戲臺、戲劇藝術街、小戲骨培訓基地等多功能實踐活動空間,促進文明實踐落細落實。線上充分利用“紅色元宇宙”VR體驗艙、裸眼3D效果呈現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真實還原的歷史場景讓不少居民游客紅了眼眶:“好像親眼見到了先烈們奮斗的樣子。”
不僅如此,基地還把“紅色課堂”搬到了線上,文博一體機里上傳了數字化展陳,提供免費試聽試玩服務,豐富聽賞項目;微信公眾號《走讀田漢系列作品賞析》專欄的田漢故居和藝術中心線上VR全景視頻,讓沒法到現場的人也能“云參觀”。這種“線上+線下”的融合,讓紅色文化從書本上的文字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感動。
“今年我已經參加了4場活動,每場活動都令我獲益匪淺,大大增強了社區居民之間的凝聚力,同時也讓我們充分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文明實踐的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的獲得感上,田漢社區居民鄒妮向記者展示手機里的活動照片。
(田漢雕像。圖片均為 郭鳳湘 攝)
孩子們在“紅領巾講解員”培訓中讀懂國歌故事,老人們在“田漢書房”誦讀會上感受詩詞魅力,游客在文明旅游引導中體會紅色景區的獨特韻味。長沙縣正以田漢文化園為支點,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如春風化雨,滋養著百姓的精神家園,續寫著紅色基因與現代生活相融共生的新篇章。
來源 | 星辰在線
記者 | 郭鳳湘
編輯 | 易冰倩 校對 | 陳宇 二審 | 張麗禎
稿源推薦 | 長沙市文明辦
投稿郵箱 | cswenming@qq.com
?文明長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