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住建部官網發布消息稱,住建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要求,聚焦城鎮住宅工程隔聲、串味、滲漏等質量問題,開展重點整治。通知強調,要嚴格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將隔聲、防串味、防水作為審查要點。此外,住宅隔聲要關注主動降噪與被動隔聲設計舉措。住宅防水要按照“防排結合、以排為先”原則,關注排水和防水措施是否完備。業內專家分析稱,通過此類政策,有助于從設計、材料、施工、驗收等四個環節落實全鏈條監督檢查,也更好聚焦“隔聲、串味、滲漏”三個問題,真正推進好房子“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目標的實現。
源頭阻斷“聲味滲”
通知明確,要嚴格落實標準規范要求,新建住宅項目要執行新標準。各地要督促參建單位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設計單位不得以“優化設計”等名義變相降低設計標準,施工單位嚴禁違反施工技術標準施工。自《住宅項目規范》5月1日實施起,新建住宅工程要嚴格按照新標準實施。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城鎮住宅工程質量問題中,隔聲、串味、滲漏這三個問題的投訴最多、市場訴求很強。此次通知強調,各地要全面落實住宅隔聲、防串味、防水等標準規定,并結合實際細化相關技術措施要求。
通知指出,要嚴格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將隔聲、防串味、防水作為審查要點。各地要督促建設單位及時將住宅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送有關機構審查,指導審查機構將住宅隔聲、防串味、防水等設計作為審查要點。
要關注主動降噪與被動隔聲設計舉措。住宅防串味要關注地漏、排煙道、排水管道存水彎等部位是否進行細化設計。住宅防水要按照“防排結合、以排為先”原則,關注排水和防水措施是否完備。要加強監管,參建單位不得擅自修改審查合格的施工圖,確需修改的,要按規定送原審查機構審查。
此外,要狠抓材料進場檢驗,堅決杜絕劣質“工程窗”和地漏等建材流入建筑工地。各地要嚴格落實建材先檢后用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推動檢測機構到施工現場取樣,確保樣本隨機性和代表性,嚴禁虛假取樣和送樣。指導參建單位適當提高門窗、地漏、防水卷材等關鍵材料抽檢比例,存在不符合項的,要進一步擴大抽檢范圍。外窗重點檢測對角線尺寸、主型材壁厚、玻璃厚度,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性能等;地漏重點檢測材質、水封深度、密封結構等,檢測不合格的要按規定清出建筑工地。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此次政策實際上是此前發布的《住宅項目規范》的實操版,內容更加細致,尤其是明確了對設計、材料和施工等前端環節的工作要求。其中設計環節非常明確對各種打擦邊球或變相突破規范的操作進行管控,具有非常好的警示效應。而對于材料和施工環節,明確了建材質量嚴把關導向,為后續質量把控提供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嚴懲重罰違規失信企業
在施工圖設計及材料質量的前提下,通知明確要開展實體性能檢測,將檢測結果納入住宅質量保證書。各地要在住宅工程竣工驗收前,督促建設單位組織隔聲、防串味、防水等實體性能檢測。住宅隔聲性能檢測重點關注門窗、分戶墻的空氣聲,樓板的撞擊聲。排煙道系統安裝完成后要進行氣密、通風動力和屋頂風帽避風等性能檢測。住宅防水既要檢測防水,又要檢測排水。督促建設單位將檢測結果納入住宅質量保證書。
嚴躍進表示,此次明確將開展實體性檢測,這其實是對房屋竣工交付前的“全身”體檢和二次檢查,也確保了房屋質量管控的體系化和全面性。檢測結果將納入《住宅質量保證書》,這意味著后續購房者在房屋交房的時候,要更加重視此類《住宅質量保證書》。其對于住宅質量的保障和后續項目的維修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通知還要求,組織全鏈條監督檢查,依法嚴懲重罰違規失信企業。各地要組織開展新建住宅工程設計、材料、施工、驗收等全鏈條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加強信用管理和市場現場聯動,對發生質量事故或嚴重質量問題被責令全面停工的,以及偷工減料、不按圖施工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肅查處曝光,強化資質資格、從業限制等處罰,依法依規強化信用懲戒,落實市場禁入措施。
嚴躍進認為,從此類檢查的措施來看,包括通報批評、信用管理、曝光、懲戒等。尤其是通報批評制度的推進,將更好地增強約束,推進后續高品質住宅的建設。其也和今年要推進的“樹立好典型”的舉措有效結合,正反兩舉措,有效推進“有獎有罰”的工作機制落地。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李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