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好萊塢影視圈當下最離譜的操作之一。
影史級的奧斯卡影帝首次出演小熒幕。
幕后班底全員高配,包括但不限于業內資深制作人、頂級媒體人、普利策獎獲得者。
可最后,爛番茄53%,爆米花53%,imdb7分,豆瓣7.4……
質量吧那是相當湊合。
不過吸引Sir的是它的腦洞。
給2025年的世界,真寫了一個what if線——
“熱烈慶賀2024年民主黨大選勝利暨向拜登和哈里斯總統致敬獻禮”。
零日風暴
Zero Day
01
Sir可不是胡謅。
因為這劇首先吸引眼球的。
是人物設定——
當,電影里美國的現任總統長這樣。
很難說不是故意的啊。
同樣,德尼羅飾演的前總統穆倫,融梗一個沒少。
像只當了一屆總統,主動放棄連任。
同樣有一個早逝的兒子。
風評和口碑上則對應的應該是一個(幻想中的)民主黨版里根——
在兩黨都擁有強大支持。
最搞笑的是,他也有一段和下屬的辦公室戀情。
一度成為坊間熱議的八卦。
直接cue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梗。
而他的對立面。
一個天天在互聯網上煽動民粹,大搞陰謀論,鼓勵民眾懷疑政府的自媒體主播。
一個科技公司老板,億萬富豪,天天喊著要參與政府革新。
emm……
到了2025年,也都知道在說誰了。
可不是Sir在空穴來風。
從幕后班底就能看出這劇的政治屬性:
如制片人里,德尼羅幾乎是好萊塢最出名的反川普人士之一,曾在頒獎禮上直接開罵。
其他的制片人,如諾亞·奧本海姆,是NBC新聞的總裁;邁克·施密特,因為曝光川普第一屆任期違規行為獲得過普利策獎;喬恩·格里克曼是米高梅的總裁,他父親做過克林頓政府的農業部長;而《零日》的法律顧問,更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過新聞秘書……
傾向已經足夠明顯。
《零日》的設定,顯然就是一個“2024年大選民主黨獲勝”的時間線。
一個what if版的新世界。
用拍影視劇的方式去探討,民主黨贏了之后,會不會更好?
問題是拋了出來。
可回答了嗎?
并沒有。
因為《零日》的故事,也是一場典型的虎頭蛇尾。
02
有一說一,雖然腦洞略大,但開頭的設定還不錯。
故事設定是近未來某年,一次突如其來的線上恐怖襲擊,讓全美通訊網絡和電力直接中斷了一分鐘。
別小看這一分鐘。
這一分鐘的中斷,引發的意外車禍,地鐵相撞,飛機墜落,以及工程、醫療事故,在劇中直接造成了3402人死亡。
比得上一次911恐怖襲擊了。
也因此,總統震怒,拍板要嚴查。
但是當下美國政壇的對立程度,看新聞的人都知道,必須要找一個在兩黨都能服眾的人物。
思來想去,找到了退休在家的前總統喬治·穆倫(羅伯特·德尼羅 飾),由他率領一個特別調查組“零日”,授予近乎無限的權力,負責此案,查出真兇。
只看這個設定,看點就很足。
“零日調查組”,意味著特別行動組,有在緊急時刻突破憲法的權力,這不得不讓人害怕。
《零日》的底子很好,任何一個角度的深度挖掘,都可以做出不錯的分量。
可好萊塢也好,德尼羅也罷,在拋了一個賽博恐怖襲擊的優秀開頭之后,又一次把故事生硬地掰回了熟悉的傳統套路里。
怎么說?
因為民主黨的正確,所以劇中那些煽動民粹,搞懷疑論的,都是“國賊”。
開場就被穆倫當街怒斥:
你以為你在做正確的事嗎?
你沒有,你害怕了
甚至直接開除國籍。
你的舉止不像美國人
也不像是個愛國者
之后又反復鞭尸。
對科技巨頭放任陰謀論表達強列不滿。
我介意的是故意傳播危險的虛假信息
而一場如此巨大的危機發生之后,產生的最大危機是——
政府里的鷹派對總統施壓:
肯定是俄羅斯人干的,我們要對俄宣戰!
都2025年的政治驚悚劇了,居然還是美俄沖突,全劇只提了一次東方大國的名字。
當然,這俄羅斯也是熟悉的虛晃一槍,老背鍋俠了。
因為隨著調查深入,穆倫總統毫不意外地宣布:
敵在華盛頓。
這種刀刃向內的橋段。
在好萊塢政治驚悚題材里,一年能拍八百回。
甚至故事涉及到的主題討論依然是好萊塢最熟悉的老三樣:
自由,自由,還是tm的自由——
對一個超級權力組織侵害民眾自由的擔憂。
所謂公權與民權的探討。
“自由”是讓你這樣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自由權”是保護我們其他人
免受像你這樣的人侵害
如果說唯一有什么和時代接軌的新意。
可能就是對自媒體陰謀論和政府掩蓋真相的行為開炮:
當然也順帶揶揄老對手。
明明有一個頗有新意的危機設計。
可劇集不論是處理,還是表達的內核,都老套,規矩,一板一眼。
連最后的反轉也可以被預料到。
這也讓評論區都是一片對“美國主旋律”的無奈。
但,除此之外《零日》也有挽尊的地方。
原因非常一致:
羅伯特·德尼羅。
這么評價吧,如果不在乎背后主題上的離譜與老舊。
只是看老爺子飆演技,還是值回這三百分鐘。
03
只看評論區。
德尼羅這次的扮相有人說像丁勇岱,有人說像基辛格。
反映出來其實是同一個問題:
衰老。
對,羅伯特·德尼羅,這位當今好萊塢最優秀的演員之一,已經82歲高齡。
相對于前兩年的《愛爾蘭人》用特效把他變年輕去演出。
這一次的《零日》更貼合他的真實年齡,一個早已退休的前總統。
Sir之前說過,一個好的表演需要考慮三個維度。
大眾認知、劇本塑造、演員發揮。
演員在里面是最弱小的,他必須服務于編劇的創作,也必須符合大眾的認知。
少一分撐不起角色,覺得假;多一分個人標簽太重,會被說演自己。
所以對好演員的最高評價是,準。
德尼羅就是一個很準的演員。
演老教父的時候特地去西西里島采風學口音,不論殺人還是放火全程都外表收斂,內心盤算,要的就是一種底層精英的不卑不亢。
演特拉維斯的時候,抓住角色背后的社會情緒,演一個越戰老兵在當時社會從內心到外表的逐漸扭曲,一步步淪為嬉皮士的過程。
成功的案例太多。
而《零日》同樣。
一個前總統會是什么樣?
功成名就,過著優渥的退休生活,忙著寫回憶錄,但穆倫的設定里,還有一個中年喪子以及八卦丑聞。
因此第一集就可以看到他的“老練”。
面對夸獎,眼神肯定,嘴角上揚。
但一戳到痛處,也是毫不給臉,下令逐客。
一種久居上位者的強勢。
而一個不得不提前結束政治生涯的前總統,突然獲得了回歸政治舞臺的機會,還擁有了滔天權力,會發生什么?
當然是,對過往的回避,以及對當下權力的重視。
所以劇中雖然臉上不顯山不露水,但德尼羅演出了對權力的忠犬模樣,一個標準的政客。
比如零日委員會組建的時候,雖然他之前嘴上說著誠惶誠恐,但他特意繞道到工作間去跟大眾打招呼,享受大家擁戴的掌聲。
一個細節,他發表完講話。
下一幕是在衛生間直視鏡子,背景音是心臟砰砰跳動聲,暗示他嚴肅外表下內心對重新被擁戴的激動。
劇中用了三次打招呼,來指代他的人望與事件的進展。
而另一面,他也不擇手段,比如對拘留的嫌疑人威逼利誘,威脅對方全家,手段露骨到手下都要求禁止錄音。會一個人躲起來看自媒體主播對他過往的批評破防到破口大罵,最后動用權力公報私仇。
對,穆倫總統,設計上就不是好人。
但為了調和,也有個麥高芬的設計。
困擾穆倫的精神幻覺,強烈的心理緊張。
所以你會發現,劇中的德尼羅需要在惶恐不安與精明強干中間來回切換狀態。
比如這句筆記本上反復書寫的“殺死小鹿斑比”,直接對應到《閃靈》里打字機上重復的句子。
暗示穆倫總統內心的瘋狂和不穩定。
而這種一強一弱之間的轉換在劇中相當絲滑。
一面還是鐵腕領袖,但力不從心又是可以被看到。
而這種困惑感又和政治驚悚的元素結合,帶來的效果就是角色豐滿、立體。
他的衰老與恐懼,他的貪婪與堅守。
得益于快300分鐘的時長,毫不夸張地說,這是德尼羅近年來最用力的一次發揮。
但問題也在這里。
超神的演出,也改變不了《零日》在內核上的陳舊。
它依然規避當下更普遍的問題,更激進的情緒,以及在不滿背后,一個個活生生的底層人的恐懼。
依然把問題歸結為上層的陰謀家,中層的唯利是圖,底層的不愛國,不服從大局。
才導致了這樣一個拍給昔日光輝的美式英雄的挽歌。
變成了一場意淫當下的虎頭社會。
就像帝國的毀滅里,顫抖著的元首一樣。
嘟囔著:
只要回到過去,一切就會安然無恙。
只要贏了,一切就會好起來的。
這是《零日》的問題,也是好萊塢的問題,更是普遍意義上進步力量的問題。
那個關鍵的問題:
好萊塢為什么沒法大賣了?
因為當影視創作從各種意識形態的載體,變成唯某項價值觀馬首是瞻。
那既不會有價值觀。
也不會有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