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創制圖,版權所有
對于三河市為什么禁用紅色,目前答案已經明晰了,容我慢慢分析。
關于三河牌匾變色問題,今天華商報報道了一個新事,就是說有商戶提供了視頻。這個視頻是2024年10月底的一個視頻,顯示是有關三河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的指導性質的講話。
根據華南報報道,在2024年10月前后,先是城管要求商戶把廣告牌匾的紅色換掉。所以這應該是最開始開始“禁用”紅色的時間點。
由于城管講了以后沒什么效果,所以市場監管局就開始介入牌匾改色問題了。市場監管局是商戶的市場標準化建設直屬管理部門,所以商戶就趕緊按照市場監管局的要求整改了。
那么,為什么商家要用紅色或者藍色呢?很簡單,紅色或者藍色是醒目的顏色,很容易被捕捉到。所以商家用紅色或者藍色的牌匾,是為了吸引客戶。這是市場規律。說到底,商家是為了吸引客戶,客戶多了,自然賺錢更多。
那么好,現在有人問了,為什么三河市市場監管局非要商家換顏色呢?
根據華南報報道,視頻中的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講了,“藍色太俗,所以你要暗色調。”“紅代表一個火,這個人到里邊就比較亢奮,你把廣告牌弄紅了,大伙上你這里就有一種煩躁的感覺。”
其實這位負責人講得很清楚了,就是說紅和藍屬于農村的常用色,而其他顏色是都市常用色。要對街面的牌匾換掉,這樣有都市感,現代感。
別急,事情到此并沒有完。那么哪些顏色是都市常用色呢?
我在官網上找到了份文件《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這份有159頁的文件,發布時間剛好是2024年10月份。這和前面城管要求改變牌匾的顏色的時間段相一致。
也就是說,不管是當地的城管部門還是市場監管局部門都是依據著這份《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在做事。
那么《三河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關于顏色是怎么說的呢?
其中在第13頁提到了紅磚色,注意是推薦的顏色。所以這個管理導則并不是一味排斥紅色的,反而是推薦使用的顏色。而且這是西市區的管理導則,上面的小標題是學院風、現代化和國際化。
也就是說官方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是認可紅磚色的,或者可以說在西市區是推薦使用紅磚色的。
所以我前面將“禁用”二字打了引號。因為官方的指導文件顯示,其實紅色是可以使用的。
當翻到PDF的第32頁,這里終于看到了“禁止使用藍色、艷紅色、黑色蓋瓦”的說明。也就是說,指導文件里,確實是有禁止紅黑藍三色,但是這里的禁用僅僅只針對“坡屋頂”,并沒有指到商家的牌匾。
在PDF的第35頁,再次提到“屋頂禁止用灰色、黑色、紅色為底,多用與建筑匹配的顏色。”也就是說這里仍然只是對屋頂顏色的限制。
在PDF的第127頁,提到了“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也就是說,這里是正式提到限制商家的牌匾使用紅藍底色或字樣。
可以看到“負面清單”里,一共有13個要求。此外就沒有對紅色的要求了。
黑色呢?前面已經說了對屋頂是有限制使用的。在第25頁,要求“避免使用黑色入戶門”。此處,就沒有對黑色的要求了。
而藍色呢,在PDF第74頁顯示,道路不宜使用白色、藍色欄桿。
綠色呢?在PDF第44頁,有提到街道景觀亮化,依據“優雅、寧靜、綠色、智能”的理念。我個人覺得此處綠色的意思應該是環保。
在PDF的其他部分提到“綠”字時,通常指的是綠化一類的意思,應該指的是綠樹等意思。
其實文檔里并沒有要求商家使用綠色。為什么商家會考慮使用綠色,我感覺應該是商家們自己的考慮,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綠色也是醒目的顏色。在紅和藍不被允許的使用的情況下,綠色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PDF的第126頁,有一個廣告牌匾樣式舉例,里面是有黑色的招牌的,也有白色和金色等。
所以要求商家使用綠色,應該是一個誤會。這可能是一種商家的跟風。因為有商家率先使用了綠色,其他商家也跟風用了綠色。
為什么禁用紅色和藍色?前面已經說了。再總結一下,就是紅色和藍色被當地的城市規劃設計部門認為太俗,不符合“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調性。同時,黑色也連帶受到了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PDF中也提到了在東市區,要實現“新國風、生態化、園林化”。
顏色不應該成為問題,我覺得這極有可能是城市規劃部門工作人員出現了理解錯誤。“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并不是要排斥對紅色和藍色的使用,突出的應該是設計感,而不是要糾結使用什么顏色。實際上,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使用了紅色和藍色,這里就不舉例了,大家可以到街上隨便看看就知道了。
重點來了,究竟是招牌的顏色重要,還是招牌的商家生意重要?我覺得一個城市的規劃,還是應該循序漸進。
不能因為喜歡“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就要求所有的商家都采用這一標準。原因也很簡單,并不是所有商家的客戶都是一樣的。商家做生意,本身面對的是多種多樣的客戶。消費者選擇商家,并不是同樣的原因,也并不都是因為“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
這不是“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不對,而是在對城市進行“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規劃設計的時候,不能搞形式主義,搞得好看,而商家其實跟不上“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步伐。
為什么跟不上呢?因為要么根本沒有“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消費群體,要么缺少此類群體。
如果商家本身條件不具備,卻刻意追求“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招牌,是無法吸引適合商家的消費者的。
所以作為城市規劃,還是要以市場為先的。當所有商家都能賺到錢的時候,當一個城市里盡是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市民和游客的時候,何愁商家不會改進自己的招牌,讓自己的招牌變得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呢?
市場重要還是招牌顏色重要,顯然在市場還沒有足夠繁榮的時候,市場更重要。有了蓬勃發展的市場,何愁一個城市沒有實現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呢,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希望一個美好的城市,多為商家的利益著想,多為商家的生存著想。一個個小家庭幸福了,一個城市自然就美好了,也自然而然具備了學院風、現代化、國際化的風采,當然也可以做到“新國風、生態化、園林化”。
(木田之光寫于2025年4月1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