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攤,大民生。“地攤經濟”是人間煙火,也是一座城市的生機與活力。隨著春日和煦的暖風拂面,忻州城區公園東街便民市場內的臨時夜市正式開啟,迅速成為市民的熱門打卡地。在這熱鬧的場景背后,蘊含著強大的文明力量和城市的煙火氣息。
4月6日晚,公園東街便民市場內燈火通明,各式各樣的攤點依次排開,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攤位前人流如織,市民與游客穿梭其間,笑語喧嘩中交織著濃濃的市井煙火氣。攤位外的人行道上,車輛停放有序,曾經的占道經營、果皮滿地等不文明現象已不復存在,現場既井然有序、又充滿煙火氣息。這是我市規范路邊攤、推出“擺攤一件事”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一個縮影。
市井長巷,聚攏的是人氣,攤開的是人間煙火。便民市場內的一燒烤攤點,攤主連秀杰和妻子張鑫剛把燒烤工具準備停當,燒烤攤前就陸續迎來食客,有的站立等待,有的隨意坐下。連秀杰在火爐前操作熟練,張鑫則根據客人的需求忙前忙后,兩人配合默契。旁邊的音響不時傳出掃碼到賬的支付信息。“忙是忙了點,但忙得開心,畢竟有錢賺嘛。”連秀杰在與顧客攀談時,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連秀杰和妻子之前曾騎著電動三輪車流動擺攤,自從搬到公園東街便民市場內的固定攤點后,靠著爐火純青的烤串技術和熱情周到的服務,迅速“圈粉”,每天光烤串就能賣出400多串。這煙火升騰的景象,正是我市城市管理部門創新實施“擺攤一件事”改革的生動注腳——通過規范路邊攤、設立4大規范經營區,實現95%流動攤販合規入駐,探索出城市治理與民生需求的共生之道。
夜幕下便民市場的煙火里,每一縷食物的香氣、每一聲攤主的吆喝、每一位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食客,都是城市精管善治的生動寫照。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通過“管理做減法、服務做加法”的工作模式,為我市地攤經濟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勾勒出一幅幅煙火氣息與城市文明共生共享的溫暖圖景。
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負責人表示:“我們要讓每個攤位都成為城市治理的參與節點,讓文明規范自然生長在煙火氣中。”夜漸深,公園東街的燈光依然明亮。攤主們收拾著器具,食客們留下贊嘆,保潔員清掃著零星垃圾——這充滿秩序感的煙火畫卷,正是忻州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生動實踐。當城市溫度與治理精度相遇,“地攤經濟”便不再是簡單的謀生手段,如今已成為忻州城市文明進階的鮮活場景。(張志遠)
圖片拍攝:張存良
來源:忻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