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豐田生產方式TPS促進豐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發展,但是從豐田TPS總結提煉出來的精益思想是否普遍適用于各行各業,特別是制造業?世界上很多企業都在學習和推行TPS/精益生產,但是真正成功精益轉型的企業鳳毛麟角,保守估計目前精益推行的成功率不足10%,真正實現卓越轉型的更低,甚至不足1%。超過半數的企業在短期嘗試精益無果后不了了之;一部分企業則是在初期取得一定成果后,后期卻陷入枯燥、漫無目的、可有可無的形式改善當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然,評估精益轉型是否成功很難有統一的標準,有些企業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做的很成功了,但也許在更專業的人眼里,還算不上成功。但是,如果精益可以貫穿在整個企業的目的、戰略和全業務流程改善當中,并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效與發展,那基本可以認為這家企業已經成功實現精益轉型。
精益轉型成功率很低,并不代表精益沒有普遍適用性,畢竟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擺在那里,只能說精益轉型比我們想象中要更難,更需要我們向成功案例學習,同時吸取失敗案例的教訓,才能提高精益轉型成功率。
丹納赫是精益轉型成功的標桿企業之一,早在1980年代后期,丹納赫就開始向豐田學習TPS,邀請豐田顧問團隊指導實施精益生產,然后總結出DPS,再演變成丹納赫業務系統DBS,并一直在不斷完善。
丹納赫自1984年成立以來,累計收購600多家實業,然后運用DBS去改造這些收購來的公司,使其變得精益,丹納赫在并購-整合-拆分過程中不斷實現業務組合優化,35年來股票回報高達1000倍,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