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過《龍騰世紀:審判》的David Gaider在2016年離開了BioWare,原因是龍騰世紀(DA)與質量效應(ME)兩只團隊互別苗頭,他作為編劇陷入兩難境地,公司對此毫無辦法,編劇最后當了背鍋俠。
Gaider從DA團隊調入圣歌團隊后對此有了深刻的認識——《圣歌》(Anthem)由ME團隊負責,最初打算采用異形式科幻設定,但公司授意他把故事改為奇幻設定,這對ME團隊來說簡直無法接受,不斷找他的麻煩:
"團隊不知道我在奉命行事,他們認為我是始作俑者,于是不停地抱怨游戲太像龍騰世紀,我寫的每樣東西,每件創意都被打上龍騰世紀的標簽,我只能根據各方意見改了又改。"
Gaider指出那支ME團隊對創作RPG游戲不感興趣,卻要求編劇拿出契合BioWare水準的人物與故事,實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Gaider原以為顧全大局堅持下去,等當上創意總監就好了,結果公司告訴他一個小編劇不要想入非非,只有BioWare才會高看你一眼,外面根本沒有你的立足之地。
Gaider推測這種輕視DA與編劇的態度源自EA高層,他們更偏愛質量效應,公司的營銷團隊也覺得質量效應有大場面,更現代更好懂,公司一直不知道該拿DA怎么辦,龍騰賣得不如ME肯定是游戲質量有問題,龍騰的銷量超過ME那肯定是大環境有問題,Gaider認為龍騰自DAO之后就存在被砍的風險。
人們這才意識到為何DA遺作《龍騰世紀:影障守護者》玩起來有一股質量效應的味道,顯然編劇受公司偏好質量效應的影響,不斷自我否定,使得一幫RPG老手發揮失常,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委曲求全。
Gaider(下圖右一)在BioWare干了十七年后離開冰天雪地的加拿大竄至澳村與他人合伙創立了墨爾本Summerfall工作室,BioWare現在專攻質量效應,DA團隊已灰飛煙滅。
另外,在游戲改編電影《我的世界》中扮演史蒂夫的杰克·布萊克出人意料地出現在觀眾席中,勸告年輕觀眾們不要當雞騎士:
該片上映十天取得5.5億美元全球票房,擊敗漫威的《新美國隊長》成為迄今為止2025票房最高的好萊塢影片。
北美票房兩周前還以-11%的大比數落后于去年同期,《我的世界》憑一己之力將落后幅度縮窄至-0.5%,但仍距疫情前的2019年少了31%之多。院線老板們期待隨后而來的《雷霆特工隊》、《碟中諜8:最終清算》、《星際寶貝史迪奇》能推動票房再現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