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豆粕、玉米、小麥聯(lián)合上漲以后,豬價也漲起來了。
確切地說,自4月11日開始,豬價便開啟了連續(xù)上漲的模式,且漲幅逐漸增大。
比如,從11日到13日還只是小幅上漲,漲幅僅兩三分,但是從14日開始,漲幅開始增大。
到1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報價達到14.91元/公斤,相比前一日漲幅達到了0.14元。
雖然說這也沒多大,但是對于年后的豬市來說,這就已經(jīng)是不錯的表現(xiàn)了。
豬價上漲,對養(yǎng)殖戶來說按說應該慶祝,但是這波豬價卻漲得有點令人擔憂,原因是其背后助漲的因素有點復雜。
一般來說,價格波動是由供需變化決定的,但是這兩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未必是那么回事。
雖然大趨勢大方向上還是跳不出供需的大框架,但是階段性行情的變數(shù)就大了。
比如,情緒會影響心態(tài),心態(tài)會影響出欄還是壓欄,也會影響二次育肥,而出欄壓欄以及二次育肥就會影響當下的豬價行情。
所以,有時候市場會出現(xiàn)假性的上漲或者是下跌,可能是背離供需的,但等影響情緒的因素逐漸被市場消化以后,情緒回歸常態(tài),這時候行情可能又再次回歸供需。
這波豬價的上漲,我們認為,很可能就是情緒占了主導因素。
影響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市場預期。
從這兩年的生豬走勢來看,4月份是一個關鍵的月份。
為什么這么說呢?
別看4月好像不起眼,需求也看不到什么大變化,但是4月份卻是二次育肥以及仔豬采購的旺季。
因為按市場預期,豬價在三季度會迎來上漲,那么往前倒推,4月就正好是買入仔豬以及二次育肥的好時機。
所以,隨著二次育肥積極性的提高,生豬出欄放緩,供應壓力暫時緩解,往往豬價就會出現(xiàn)上漲的局面。
所以市場在4月時通常會有豬價上漲的預期。
第二個就是關稅的擾動。
關稅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雖然說我國豬肉自給自足,對進口豬肉的依賴度很低,但是這并不妨礙關稅對生豬市場的擾動。
一是關稅戰(zhàn)導致進口大豆預期供應偏緊,豆粕接連大漲,飼料企業(yè)順勢提價,拉高養(yǎng)豬成本。
二是進口削減后,國內(nèi)生豬市場對于六七月份的豬價看漲預期增強,于是出欄放緩,二育轉(zhuǎn)強,供應縮量。
但是關稅對于生豬市場的影響有限,雖然飼料成本支撐是一個因素,但是并不是絕對因素,并且生豬和其他商品不同,壓欄時間有限,甚至大豬如果不出欄,養(yǎng)殖成本反而會增加。
所以,豬價跌破成本線的情況也并不少見。
而回到國內(nèi)供需來看,生豬產(chǎn)能依然處于正常保有量偏高位置,而需求端則仍呈下行趨勢,這意味著生豬領域依然是供大于求的局面。
再加上老百姓錢袋子收緊,所以第三季度以及第四季度能對豬價支撐多少是有疑慮的。
比如,去年四季度的腌臘就明顯不及預期,所以對豬價的支撐也就不及預期。
所以從根本上來看,盡管有關稅擾動,但豬價整體趨勢仍然大概率弱于去年,養(yǎng)殖戶補欄壓欄仍需謹慎。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