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經濟形勢下行,每個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的在更加嚴峻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壯大。不少企業看到別的企業精益改善做的挺好的,可以降本增效,也想跟著做精益改善。之前我們提的到老司機換輪胎 vs F1賽車換輪胎的案例,講的也是提升效率。精益改善或者說精益思想這個東西其實并不新鮮,早在1987年就有人提出來了,在世界范圍已經傳播了近40年。但國內很多企業實際上對精益并不了解,大家對精益改善的了解更多是降本增效。如果把精益改善只定位在降本增效,那基本上精益改善很難做好。
那為什么要做精益改善呢?不要一直盯著降本增效,要往更高的層次去思考,企業的目的是什么? 企業的目的通常包括兩個方面:如何能使顧客滿意?以及如何使企業生存并壯大?幸運的是,實現了前者,往往也就能滿足后者。所以在你著手精益改善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現狀與顧客期望之間的差距。比如,目前企業在哪些方面還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更低的價格?更高的質量?對于訂單的快速反應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務?更耐用、更精巧的設計?或是顧客要求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內能更有效地提供解決方案?精益改善只有和企業的目的、戰略方向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
每家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降本增效固然是好,但是不一定是現狀的主要問題點。比如,某家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訂單反應太慢,如果可以實現訂單的快速反應能力,將可以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這個時候精益改善的重點應該是縮短訂單反應時間,而不是花在局部的降本增效上面。再或者,目前企業的最核心問題是產品質量問題,那么精益改善的重點則應該圍繞如何提升產品質量上。又或者,目前企業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更耐用、更精巧的設計,那精益改善則需要與產品設計結合起來,比如精益產品開發與設計的改善。當然,精益改善也不是萬能的,它需要和其他的工具方法相結合,比如質量改善有六西格瑪工具方法,比如信息化/智能化的工具等,用精益的思維去加速業務的改善。總之,精益改善必須與企業的目的/戰略結合起來,精益如果一開始就上升到企業戰略的層面,從上往下推動,精益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并且持續下去,這必須要有企業一把手對精益的深入理解和強力支持。如果有這樣的條件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很可惜,這樣的條件其實很少有,很多企業一把手實際上對精益知之甚少,也就談不上到戰略的層面。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導入精益改善,從最廣為人知的降本增效開始切入,逐步建立大家的認知,也是一個辦法,只是這個精益改善從下往上的的路注定會很難走,失敗的幾率會大很多。
如果精益改善可以很好的實施并堅持下來,將會顯著加速企業的改善速度。比如常說的QCD改善,精益改善可以在兩三年內,實現生產效率翻倍、生產周期減半、不良率減半;六七年內,生產效率再翻倍、生產周期再減半、不良率再減半。當然,更可喜的是透過精益改善,顧客更滿意了,企業更加發展壯大了。正如前面所說,每家企業面臨的情況和問題都不一樣,也就注定每家企業的精益改善歷程會不一樣,但是精益思維層面具有共通性,不同的企業其實大都適用,區別更多在于方法/工具層面。比如,豐田生產方式TPS的奠基人大野耐一曾經這樣講過:所有我們做的,就是不斷壓縮從客戶下單的那一刻起,直到我們收到貨款所用的時間。我們通過減少無附加價值的浪費,縮短時間。這句話怎么理解呢,其他企業適不適用呢,我們留到后面再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