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條#日本或發生巨大地震致29.8萬人死亡#的詞條上了熱搜。
數據太精確了,曾一度讓我以為是真的。
精確到——會死多少人以及具體的經濟損失數額。
大地震概率從70%提升至80%。
他們預測這么先進?
作為一個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的人,老夫一直關注地震方面的知識,但專家一直說,地震不能預測。
那為什么日本就能預測呢?
仔細看了一下,原文是人家日常出了個災害風險研究報告,說“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從70%提升至80%”,嚴重的情況導致29.8萬人死亡。
果然,日本科學家還是沒掌握預測地震的黑科技。
看媒體發布的這標題,還以為剛發生超級大災,死了29.8萬呢。
唉,作為媒體人,只能是一聲嘆息,你們這樣寫新聞還有什么意義嗎?
未來30年!這種新聞發布者仿佛把人當成傻子一樣。
但不得不說,發布者是懂受眾G點的,但凡把日本和大地震聯系到一起,再加上一個堪比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有的群體立馬高潮。
看到這些言論,挺可悲的,這些人不去為5年前“8名武漢市民被被查處”而發聲疾呼;不會礦物油混裝而疾呼;也不會為自己本就逼仄的生存處境爭取權利,更不為面對不公站出來振臂一呼。
假如,假如他們在三河市開個飯館,讓他們把招牌刷綠,他們也會為綠色找出一堆的理由,他們唯一能彰顯能耐的就是在網絡上詛咒近鄰。
一個大國的國民可笑至此,一個個化身為阿Q,實在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
在日本3.18地震發生后,有至震區采訪的中國記者寫了以下文字:
多次到日本偏遠地區采訪,總會發現那里最好的建筑物不是政府辦公樓而是學校。這是因為日本的主要的公立中小學均被政府指定為地震等災害發生時的避難場所,其抗震強度一般均達到八級以上。
受困于東京街頭的記者,地震當日因此來到了北區一所小學 “避難”。
在該校體育館里,由該校校長等七名志愿者分別給 “避難者” 分發兩條毛毯(一墊一蓋)和一瓶礦泉水。
在近百名 “避難者” 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附近的居民,他們因自己居住的房屋不甚安全而到此避震。另外則都是因電車停駛回不了家的 “歸宅難民”。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近百人聚集在一起,卻異常安靜。大家或席地而坐,或倒地而睡,大部分人手拿手機一面收看地震信息,一面給親朋好友發短信,卻沒有一個人輕聲細語打電話,以免影響周圍人休息。
次日早晨,獲悉部分電車恢復行駛,部分 “避難者” 開始告別避難所,臨走前每個人都折好毛毯,收拾干凈身邊雜物,然后將所借之物品歸還后致謝離去,展現高素質的公民社會。
這讓我想起那年的汶川地震,假如我們學校的建筑物也像日本一樣,會少死好多人啊!
然而,沒有如果,歷史總是簡單的重復。這些年來,學校的體育館會因為一場大雨而倒塌。
你可以不承認,但無法不相信,這個被我們詛咒的近鄰,卻是未來很多年人都得讓我們仰望的存在,唯有正視差距才是追趕超越的捷徑,除此之外的任何諸如為災難歡呼和詛咒舉動,只會致一個大國國民與文明的距離越來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