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我媽查出有輕度焦慮癥,伴隨一定的軀體癥狀。
陪她兩次住院檢查,我耐心耗盡。她總疑心還有個沒查出的大病,不是焦慮就是恐慌。醫療手段對她沒用,她需要身邊人的極盡關心和安慰。但我經常拿不出耐心給她。倒是我弟,經常是我把我媽惹傷心了,他去慢慢哄好。
這個1987年生的男人,比我多很多耐心。他不單對我媽有耐心,在婚姻里,也是個有愛人能力的丈夫、好爸爸。都是一個爹媽生的,為啥差那么多?因為我在父母的忽視中長大,他在一家老小的寵愛里長大。
我弟是在計劃生育的夾縫里活下來的。在我弟之前,因為政策不允許,我媽兩次被強制流產。我弟弟之前的那一次,甚至是引產。醫生說,很有可能不會再懷孕了。彼時,家族兩邊生的都是女兒,所有人都渴盼有個男娃。我弟從落地之日,就是被疼愛澆灌大的。這份澆灌里,甚至有我。我很愛我弟。
我們以前總說,不要太愛小孩,容易把小孩愛壞了。
但我在我弟身上看到的是,人是愛不壞的。外婆如何寵愛我弟,我弟如何惦記外婆。我媽如何把所有耐心都給了他,他在我媽年老焦慮時如何反哺了這份耐心。甚至因為小時候我對他的疼愛和照顧,我弟一直和我很親。
把小孩寵壞的,是沒有邊界、不講道理、一廂情愿的付出。那個不是愛,是驕縱。真正的愛,它有邊界、有是非,能讓人溫暖和明理,能喚醒人性中的好。
二、
怎樣被愛,才學會如何去愛。
我是在自己生養過小孩后,才明白這個道理。在兒子0-3歲,我是個極盡付出的媽媽。覺得孩子就是我的命,什么都想為他創造。但當兒子慢慢長大,需要和同齡人去競爭,我又成了一個嚴苛的、沒有耐心的媽媽。
我用很難聽的話,罵過我兒子。也動手打過他。甚至在他不聽話的時候,作勢要把他扔進垃圾桶。現在想想,真的是感謝兒子,如果不是生育的過程,我都不知道我內心住了這樣一個變形的成年人。不,確切的說,是變形的小孩。我無限地放大了自己的童年缺失。我不諒解父母,也不諒解自己,最后把這份不諒解,化為了在兒子面前的扭曲。
如果我兒子是個學霸,我可能一輩子都停留在做一個嚴苛的媽媽,替兒子規劃學業、操心職業。什么都想插一手。但是,生命就是這么神奇,我兒子不是學霸。他用他的特別,給我上了一課。讓我在某一天突然醒悟,父母是普通人,我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大家各有各的缺失,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和小孩。彼此擔待,要多過彼此苛責。
我只需要去愛。愛是唯一我可以給孩子的禮物。
三、
為啥寫昨天那篇《待兒子,如待男朋友》,因為我前幾天見了個供貨商朋友。
不知怎的,我們從產品聊到了情感,又從現在年輕人的情感問題,說到了彼此的原生家庭,對親密關系的理解。他是個85后,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委領導。一直在媽媽的嚴苛教育中成長。在生活中,他媽媽一直以他為天,什么事都是兒子的事為大,事無巨細都要插手。希望兒子完全照自己預想的軌跡來。時間長了,母子關系劍拔弩張。他說,你知道嗎,我媽對我很好,但是我很討厭她。到高二了,我人高馬大的,吵起來我媽都會甩我耳光。
那天,聽他講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很觸動。感覺他媽媽就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我。如果我不懂得及時反省的話。
母親對孩子的控制,和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權力關系一樣,如果沒有牽制,它一定是日益扭曲的。關系一旦扭曲,關系下的人,也必然扭曲。
四、
昨天那篇,很多人給我留言。
大部分都說,我也努力很久,終于找到和孩子和解的路徑。很多媽媽都說,跟兒子相處,就得把他當個男人。
但也有批評的聲音。一種說,你太過強調性別特質。什么男人男娃的,養孩子就是養孩子。另一種說,特別討厭女人故意裝柔弱。還問我,你兒子看你文章嗎?
怎么不看。每篇他都看,還經常給我點贊,甚至孩子的老師、校長、同學也看。我寫這些,其實是我在鼓勵自己,盡量去做個與他平等對話的媽媽,學會尊重他。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一個人,不管他有沒有混出個人樣,都愛他,接納他,陪伴他。
至于裝柔弱,都是彼此給氣氛。小孩子最求真,你裝是接近不了他的。精明如我兒子,他接受的,是一個已經學會愛自己的媽媽。他知道,媽媽是先愛自己,再愛他。
不自愛,他愛會垮塌。
五、
最后說一句。
人是被情感驅動的,而不是邏輯。不要試圖用道理去打動一個人,道理只停留于頭腦。而情感,才直達內心。
愿君春日有戀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