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官宣用咖喱味的“印度制造”取代“中國制造”的計劃破產,并不在延期。(路透社3月21日援引4名印度政府官員的消息爆料稱,印度政府搞了4年、規模達230億美元的制造業扶持計劃未能實現目標,該計劃將不再延期。)
印度陷入了一場美夢幻滅的危機,這是一種關于國家命運的迷茫。自總理莫迪提出將制造業提升至國民經濟25%的雄心壯志以來,現實卻呈現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制造業占比不僅未達預期,反而從15.4%降至14.3%,這種“越努力越失敗”的現象,無疑是對國家自信心的重擊。
正所謂宅在家里多添一雙碗筷,出門打拼花光六個錢包。印度制造業的現狀糟糕透頂。雖然在一些低端制造領域,如手機裝配等,印度似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這不過是浮光掠影,轉瞬即逝。在印度糟糕的商譽面前,所有想要在印度開展業務的海外制造企業,基本上都被坑的血本無歸——你想為建設印度服務,印度不會感恩反而會覺得你有被搶劫的天賦。
而真正體現國家工業實力的高精尖產業,如高精度儀器、鋼鐵、化工和機械設備制造,更是在中國競爭的沖擊下節節敗退。當印度試圖復制中國在光伏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成功經驗時,就更體會到了什么叫絕望。印度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想要照抄中國的策略行不通。現在連在國外的網絡上,印度人也一改以往愛吹牛的毛病,開始凄凄慘慘地自我懷疑了。
莫迪老仙的“印度制造”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呢?十年過去了,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不升反降,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愈演愈烈!本高喊著為“印度的夢想窒息”,哪尋思真窒息了。
2023年,中印雙邊貿易額1362億美元。中國對印出口1177億美元,進口185億美元。貿易順差992億美元;2024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1385億美元,中國對印出口1205億美元,進口180億美元。貿易順差1025億美元。
中國對印出口,并非都是什么高科技產品,其中有大量初級工業品。如果印度工業還可以,以14億的人口的規模,最起碼初級工業品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工業國對外貿易基本是順差,而印度一直都有大量的貿易逆差。
印度正深刻體會到什么叫“中國行,我也行”其實是一個世界級的誤區,誰信誰倒霉。說實話,二戰以來靠工業化翻盤的大國只有中國。中國能行,是因為有著強大的中央政府和政策執行力,印度雖然借著牽制中國的地緣優勢可以獲得西方的青睞,但是現在西方世界也沒有過剩生產力去填印度的大坑。現代性的種子不具備,資本澆多少水也難長出莊稼,干了白干。
面對這樣的困境,甚至有一些印度高級官員公開表示,印度并不適合發展制造業。拉古拉姆·G·拉詹——印度央行的前行長,倒是給印度開了一劑清醒藥方:別光想著靠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逆天改命了,印度壓根沒這命!東亞模式?那是人家中國的“獨門秘籍”,印度連門檻都邁不進去。中國當年改革開放時,手里捏著一把“王牌”:高素質勞動力、強大的國家能力,外加一股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狠勁兒。印度呢?手持兩塊錢,心懷兩百萬。
拉詹的“藥方”倒是挺實在:既然制造業玩不轉,那就別硬撐了,趕緊轉型高端服務業,用賺來的錢改善教育和醫療,給印度的未來打點基礎。實際上,這個看起來非常“不爭氣”的建議也許才是真正適合印度的解決方案。
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對政府治理能力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不僅意味著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更標志著社會治理成本的指數級增長。對于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而言,現代化轉型猶如在懸崖峭壁間駕駛重型卡車進行調頭,任何決策失誤都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后果。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分散的經濟形態和自給自足的農業模式實質上將民眾的生活限定在有限的地理范圍內。農村地區高度自治,政府僅需履行最基本的稅收和治安職能,治理成本相對低廉。然而,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成為產業工人,政府面臨的城市建設、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的壓力急劇增加。這些新興需求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成本高昂。
在工業化初期,政府的稅收能力往往尚未完全建立,財政基礎相對薄弱。如果單純依賴財政或市場手段來解決工業化帶來的問題——人口聚集、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兜底能力不足,政府可能迅速陷入財政困境,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因此,現代化、工業化轉型不僅是對經濟發展模式的考驗,更是對政府綜合治理能力的嚴峻挑戰。
中國通過新中國實現了這種的高組織度的社會資源集中,強力打破了舊社會的桎梏,借助社會主義改造,孕育了一大批具備現代化素養的工人和工程師。這些成就絕非清靜無為的純自然市場手段所能達成的,而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改造實現的。這批“現代人”的積累,為后來的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市場化改革初期,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踐行了道家思想的野蠻且自發的發展模式,但始終依靠強有力的政府“調節”生產體系,并通過戶籍政策和城鄉二元制,控制著人口轉型的進程。這種強組織式的調控,印度政府即便有心,也難以企及。
而且中國經歷了深刻的社會和政治改革,塑造了“社會主義新人”,將過去分散的“中國的人”整合為一個同質的“中國人”群體。這個群體擁有相似的意識形態、語言和歷史記憶,大大減少了跨族群、跨地域合作的磨合成本。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要實現在文化上趨向集中,以此整合人口,降低合作成本。
中國,是通過幾代人的犧牲與奉獻,在市場化改革之前,就已經具備了現代社會的一切基本要素。當西方資本與高新技術進入后,這些現代性優勢被迅速激活,水到渠成地推動了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進程,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中國獨特發展道路的體現。
在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是進步主義的神話,做為最講求實際的民族,管他黑貓白貓,能逮耗子就是好貓。
進步如果有問題,那問題就在于怎么克服問題。
如果中國要開座山立座城,會討論的問題如下:“如何征地?如何補償?怎么調配交通?怎么建立產業?”,最后總能辦成。同樣的場景要是放在印度,那么第一個問題:“這么做會不會對山神不敬?”這就是宗教問題;第二個問題:“老爺的祖產不讓征”,這就是階級問題,如果在國家機器層面不解決上述問題的話,僅靠著某些團體乃至于個人的進步思想,那可真謂蚍蜉撼樹。
時也運也
印度的獨立,是由于二戰后英帝國全球秩序崩潰的主動退出,由小不列顛沒北愛爾蘭聯合不起來王國賜予印度的。
我們都知道,四神的賜福往往是帶著極大代價的,一不小心就可以把你變成混沌卵的。
印度的工業化,源自于美蘇之間的全球對抗,由于奇特的歷史和地緣,印度成為了美蘇爭相拉攏的對象,兩大強國伺候我印度一個人,那福氣還能小的了?
誰也不知道1962年印度挑釁中國的底氣是哪來,反正不是實力賦予的,因為我們碰了碰,確實沒實力。
其實不光是印度,整個第三世界都在面對著這樣的難題,頭上被發達國家壓著,身處在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的弱勢方,真的能在既定規則下逆天改命嗎?
還是那句話,中國能做到,那是中國。而印度,肯定不是中國。
印度自建國之起,其國內的政策就很難稱得上獨立自主。再加上試圖制造業立國,那就沒法得罪最大的雇主美國,于是自貿易戰起,印度就跟風押注在美國勝利、中國失敗。
只要中國失敗了,產業流失,我印度或搶或買,就能取而代之。
只要中國失敗了,巴基斯坦那還叫問題嗎,我靠體量也能磨死他。
只要美國贏了,印度就太平了;只要中國敗了,印度青天就有了。
但是,世界的發展沒有按照印度的劇本來,印度為此拿出了230億美元的賭本(不得不說,印度人真敢想,都是按照一本萬利的回報規劃的,作為對比,2024年美國29.2萬億美元GDP,中國19萬億美元GDP)。
事實上這些年印度上躥下跳,算得上緊跟華盛頓步伐的第一梯隊:
2019年11月4日,莫迪宣布退出RECP;
2019年12月新冠爆發,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2020年2月印度大規模入侵;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
2020年6月15日中印加勒萬河谷中突爆發。
RECP,是中國的產業分享的圈子,國家遍布高中低端,連同資源國和制造國,市場也很廣闊。印度自絕于RECP,就是自絕于中國,就是沒想用正常的手段和中國交流。
玩硬的,六十年前你也不行啊?現在就行了?
印度用自身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叫色厲內荏,什么叫在中國不開第一槍的底線上反復橫跳。
1、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合作+,開始組建東亞軍事、政治同盟,共同對付中國
2、在中印邊境部署幾十萬軍隊,不斷挑釁,增加中國在西藏和新疆方向上的壓力,協助美國在東海和南海和臺海對中國的軍事威脅,
3、停止中印交流,切斷兩國航線,切斷留學生互派,切斷外交事務:
4、封停中國的一切app和軟件,啟動中印貿易戰:
5、在印度洋查扣中國商船,企圖配合美國封鎖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航道
6、協助菲律賓、越南等國在南海挑釁中國,出售布拉莫斯、軍艦等武器裝備給南海國家,并出動軍艦到南海參加軍演。
7、企圖和臺灣聯動,挑戰一個中國原則,
8、多次和日本合作互動,內容太多了。
就像一個沒實力的掮客一樣,熱衷于混各種各樣的圈子,夸耀自己的人脈,指著朋友圈和誰的合影在那里大吹特吹自己的本事。(確實很像一個典型的印度PPT經理),但實際上,印度徒耗了近十年光陰,在中美關系上反復撥弄,上躥下跳,卻基本沒有獲取什么利益。
美國沒有實現對全球工業鏈的重新掌控,印度自然也就無法分到瓜分中國產業的一杯羹。而今天,懂王要讓制造業回流美利堅了。
低關稅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優勢,要是這個也沒了,印度人拿啥和非法移民和老墨對抗?
印度現在已經陷入了迷茫和自我懷疑。
索性破罐子破摔,國家級的競爭競爭不過,那就搞子宮競爭;印度產品沒法出海,那就印度婆羅門們集體出海。正如尼泊爾人所說的那樣,“印度是一條沉睡的蛆,當它一旦蘇醒,世界都會感到惡心”,印度這個世界文明的下水道,其實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在華夏文明的強盛周期,印度其實就沒有機會,因為華夏文明崇尚的是唯物辯證的科學之世,排斥的就是印度這種沉溺于主觀宗教的種姓制度,君子正道昌盛自然邪魔外道就會衰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