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正當時,但80%的人都吃錯了,營養流失還傷身,很多人不知道。
有句老話叫“春令萵筍似黃金”,此時的萵筍含水量高達95%,維生素C含量是秋冬季節的1.5倍,膳食纖維和鉀元素更是春季補水的“天然電解質”。然而調查顯示,80%的人因錯誤處理方式導致營養流失超60%。萵筍是我們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一種食物,但80%的人都吃錯了,營養流失還傷身,很多人不知道。
萵筍,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那清新的綠色中蘊藏的鐵質,對于補血益氣有著不可小覷的功效。然而,若是在烹飪過程中,急于求成,營養也隨之蒸發,甚至對身體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這一事實,恐怕是許多人未曾察覺的遺憾。
一、削皮過厚,精華全丟
許多人用刀削去厚厚的外皮,卻不知紫色內皮富含抗氧化花青素和乳白色汁液(萵苣素),具有鎮靜安神功效。實驗對比發現,削皮過深會損失70%的膳食纖維。 然而,正確做法是:改用刮皮刀輕刮表層,保留紫色內皮。
二、高溫爆炒,營養全毀
萵筍中的維生素C遇高溫易分解,爆炒3分鐘后流失率達40%。更嚴重的是,未焯水的萵筍含微量草酸,長期高溫烹飪可能形成草酸鈣結晶,增加腎結石風險。正確做法是:切絲后鹽水浸泡10分鐘,低溫快炒1分鐘或直接涼拌。
三、葉子當,浪費“營養庫”
垃圾
萵筍葉的β-胡蘿卜素含量是莖的5倍,維生素B1、鈣含量也遠超莖部。隨意丟棄相當于扔掉整株50%的營養價值。更危險的是,部分人誤將老葉喂食家禽,卻不知萵筍葉含有微量萵苣苦素,過量可能引發動物中毒。
四、養生門道
《食療本草》記載萵筍“利五臟,通經脈”,特別適合夏季濕熱體質人群。但需注意: 1、脾胃虛寒者:涼拌時加姜絲中和寒性 。2、痛風患者:控制每日攝入量≤200克。3、嬰幼兒:建議8個月后少量添加莖部泥。
大家都看到這了,辛苦大家了,首先承蒙大家厚愛,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閱讀!我是光盤食客,我會用心去做好每一道屬于自己的美食,與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和共享生活,再次感謝每一位粉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