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上周發健身征集的時候,提了一下我弟@深八健身卓有成效,沒想到后臺好多人說想看,我立馬一鍵轉發大家的好奇心給他,并且讓他投個稿哈哈。
先來看看他的健身成果,是不是可以說大變活人了,具體心得后面再分享。崔斯坦看完讓他不要P圖,我弟原話:沒有P哦,某圖秀秀拍的。 ▼
這次也收到了很多讀者的分享,提前看完的我又被狠狠地激勵了一番,很多人提到,運動是花時間就能看到效果和正反饋的一項投資,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到的往往不止是健康的體魄、體型,還有其他附加正向改變。
先看幾個熱熱身:
甘甘:左圖是2016年36歲時,當時已經是兩娃媽,163cm、138斤、體脂率32%,看自己不順眼,幾乎每天都往健身房跑。
半年瘦到114斤,至今一直保持110斤左右。現在專注于舞蹈和擼鐵塑形,保持23%左右的體脂率,看起來有訓練痕跡,也不會垮臉。45歲了,健身已成為日常習慣,而健康和活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
飛揚:49歲,健身6年,163cm/46kg▼
從中年大媽到參賽獲獎▼
是不是很燃!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甩掉大肚腩
這次投稿里最多的還是減重類型,很多人減掉了大肚腩、脂肪肝,降低了體脂率,尤其是內臟脂肪——
妖精の手指:45歲,堅持一周5天以上健身, 追求有力量感的薄肌 。不節食,但使用16+8方法——一日三餐在8小時內解決,8小時以外只喝水。
每天有氧和力量結合。因為 我是梨形,下半身容易堆積脂肪,平時核心和臀腿練習比較多。上半身則是背 部緊致和手臂力量訓練,練背還能防止垮臉,練手臂力量則是為了避免大臂松弛,有肌肉線條穿無袖好看。 ▼
Brenda不懂味:36歲寶媽,靠健身逆襲(劃掉)。
斷斷續續健身兩年多,最初走兩步就喘,現在輕松完成一組20分鐘訓練,我覺得自己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不多)。秘訣是,走進健身房的那一刻就已經完成了計劃,余下的都是順理成章。目前還有一些體脂要減,但人生還長,慢慢來嘍。 ▼
左世妹:51歲,163cm。
健身前(左)體重62kg、腰圍78cm;
現在(右)57kg,腰圍68cm,歷時16個月。▼
平時隨意拍的圖,沒想過有一天會投稿哈哈
我主要是家庭keep跟練,力量啞鈴為主,有氧為輔。
飲食:科學配比,增加蛋白質,優質碳水和蔬菜,減少糖油的攝入,周末隨意就餐。不過于苛求自己,保持平常心,早睡早起。
早睡以后,頭發都不怎么掉了,氣血也變好了。▼
淡淡:居家健身,日常主要做Hiit+抗阻訓練,配合飲食。
大肚子減掉了,整個人輕盈了好多,快40歲的姐姐自我感覺很年輕。▼
Jingshi ??:41歲,健身兩年整,從126斤減到100斤,體態和體型明顯改變,重度脂肪肝消失,容易疲勞的感覺消失,腦子明顯比以前更靈活,極大減少了悲觀情緒,可以充滿活力一整天且更有信念感。
我每周三到四次力量訓練+三到四次有氧,其中兩次力量訓練是教練帶,一是為了鞏固動作,避免受傷,二是為了稍微沖一下重量,三是真的需要一個人監督和督促。
減脂最重要的是科學干凈飲食:少油少鹽,高蛋白質,少精致碳水,盡量不吃甜品和飲料。其他就交給時間就好了,結果會在那里等你。▼
還有一些朋友通過減脂讓體型變得更勻稱,體重變化不一定很大,但能看出變得緊致和挺拔——
曄Yeah:我現在37歲,身高164cm。
這一年多,其實就是最簡單的“管住嘴邁開腿”,運動形式主要有:慢跑3/5公里+瑜伽波速球+普拉提+瑜伽課,每周盡量保持一兩次運動。
2023年12月,體重117斤VS 2025年3月,體重102斤▼
張茜茹&富翔源:從190多斤瘦到130多斤,通過健身+控制飲食,幾乎就是重獲新生了哈哈哈哈。▼
:我是梨形,一胖就很明顯,之前為了減肥吃了一周青菜,實在難以下咽,后來下定決心健身。
因為對身材不自信,不敢去健身房,只在家里鍛煉。我不太喜歡有氧,當時唯一能接受的就是爬樓梯和騎自行車:每天晚上騎車10公里特別爽,正常配速;爬樓梯的話堅持差不多兩個小時。
跳操對于我來說也很痛苦,后來慢慢接觸到了力量訓練,發現自己特別喜歡,買了啞鈴杠鈴彈力帶,放家里每天練,主要練的部位是肩背胸臀,右圖是練了一段時間后的效果。▼
fi?sh?p?lu?s?can:推選我家那位和娃,我們從2022年疫情結束之后開始帶著娃一起運動,先生從180斤到現在穩定在140斤左右,娃也能獨立跑5公里。
全家定期每周1-2次跑步健身(3公里),推薦keep的法特萊克訓練方法,長跑練習不會很累。▼
涼水魚:健身十年,每周四練,分別是擼鐵、普拉提、瑜伽、游泳。 身高162cm,從65kg到50kg。減肥不難,難的是以新的生活方式繼續走下去,并且挑戰反彈、平臺,以及精進。
分享下我的心得——
1.關注點放在運動本身,別在意體重的起伏,容易讓心態崩;
2.不定目標,運動和飲食管理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沖刺的工具;
3.目前看到的運動博主,大部分和我的體會不一致,他們說的可能是運營團隊的文案,未必是親身經歷和方法。所以要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
4.要找一對一教練,不要糊弄教練,因為不應該糊弄自己。▼
深八:30歲之前,我體重長期保持在80出頭……堂堂七尺男兒,出門總被媽媽擔心會被風吹走。
30歲后開始發福,中年男人標配的肚腩越來越大,體重到了130斤。 ▼
但以前我并不在意,反正過得蠻舒服。直到2023年的某一天,我夢見自己頭發掉光,胖得走不動路。
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定戒掉熬夜、宵夜和煙,不再喝任何飲料,不吃垃圾食品, 吃飯以牛肉雞肉魚蝦等高蛋白為主,同時好好護膚拾掇自己。 起初特別痛苦,尤其是戒煙,前幾天瘋狂打呵欠,還有種一萬只螞蟻在身上爬的感覺 。
同 時每周去3-4次健身房,打幾次乒乓球當有氧,很累 很累,也懷疑過自己是個廢物,怎么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很多人問,是什么讓你如此堅持,特別簡單,主 要是嘗到了改變的甜頭,畢竟我的前半生都在被嫌棄中度過(外表)。但是啊,當你決定保持良好的生 活習慣,會發現,就連呼吸都特別清爽,每天朝氣蓬勃,跟以前熬夜到天亮睡到下午醒來的渾渾噩噩截然不同。而且 我 因為打賭戒煙,贏了黎貝卡一件羊絨外套哈哈。 ▼
增肌增重
雖然聽起來有點“
凡爾賽”,但增重對很多瘦子來說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肌肉量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貓:健身投稿每年必投,是我除了玩外唯一的愛好了。每周五天擼鐵,肩、背、臀腿輪流,團課上爵士舞,還會上兩節普拉提!周末爬山或騎車。
今年37歲,孩子11歲,身高166cm,這么多年都是92-96斤之間,吃的話隨便吃,不控制!不然健身的意義在哪里,不就是為了吃得開心!
左圖是2014年生完孩子半年沒運動的照片,就是傳說中的“細狗”哈哈,除了瘦就是瘦。▼
蔡小瑜:2018年27歲開始練瑜伽和擼鐵,堅持8年了,系統學習瑜伽后取得教練證,兼職過老師2年。現在35歲產后2年半,身高165cm、體重105斤,每天花1-2小時擼鐵+瑜伽輪流練,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肌肉緊致很多,線條也明顯。體質變得更好,流感季也不容易生病。▼
最大的感受是,運動是你花時間就能看到效果和正反饋的一項投資,從每天15分鐘開始,逐步慢慢增加,每個人都可以無痛堅持,不用去糾結什么運動適合自己,去嘗試后再選擇愛好。
有了每天1%的改變,就能疊加復利看到堅持帶來的變化。▼
CHEUNG.:之前都是散步跑步之類,2022年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后買了啞鈴,于是開始爬樓梯+啞鈴居家訓練,三個月就有明顯變化(中)。
就這樣斷斷續續堅持了兩年左右,之后因為陽了、休養了大半年,去年開始復健,玩健身環在家里跳操,今年1月終于踏進健身房。
我凈身高只有157cm,從完全不鍛煉的92斤到現在104斤,真的想跟大家說體重很不重要。一日三餐要好好吃,不要節食! ▼
琴聲悠揚:還記得2021年和你分享過平板支撐的成果。四年過去了,現在的我愛上了力量訓練。
最左的圖片是有氧鍛煉了2年時拍的,中間是力量訓練半年,右邊是現在沒有節食,零食不斷,體重雖然沒掉,但全身緊致,40+的我對現在比較滿意,我會再接再厲,為了將來盡可能不麻煩孩子照顧自己。▼
little fine:疫情那年開始健身,不是為了減肥,純粹覺得在家閑得無聊。
我身高165cm,常年體重90斤左右。之前是瘦,但氣質差一大截,慢慢健身以后挺拔了很多,每個人都說我變化特別大,隨之而來的是滿滿的生命力,又在四十歲的時候學了爵士舞。
希望每個女生在任何年齡段都不放棄自己,永遠做自己。41歲生日時拍的▼
燕:我身高159cm,體重106到102斤,這是萊美Body Pump九個月的效果,一周兩次BP+兩次瑜伽拉伸,周末一次騎行或者爬山。
在健身房有小姐姐問我,是不是練過臀了,正好看到卡卡征集,發一下讓我欣慰的對比照▼
ChenHuan:45歲,有一對15歲的龍鳳胎。153公分,常年體重86斤。秘訣就是一周晨練六次,每次30-40分鐘。其中包括3次有氧,比如橢圓機、跑步,3次力量,在家用輕量啞鈴和彈力帶即可。 ▼
Murphy:以前太瘦了,沒肌肉。現在只擼鐵,喜歡有肌肉的自己。我相信審美有很多種。2020年 VS 2025年 ▼
Cp:力量訓練三年多,59歲開始,真的收獲滿滿。
身高154cm,健身前94斤,現在96斤。現在不駝背了;基本不感冒;精力充沛,一個人帶孫在北京旅游八天,八達嶺長城全程走完,香山走的野路,天天2萬多3萬步。這在我原來是不敢想的。還有就是皺紋比原來少了,皮膚緊致了很多,據說是拉背帶來的。
剛開始鍛煉時,帶孫本來家務就多,我還增加運動量,過度硬拉,因為腰部問題導致左腿不舒服。拍了CT、改進鍛煉方法后,以坐和臥的動作為主,現在恢復了正常。
所以,年齡大了開始力量訓練,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腰、膝蓋,循環漸進,不要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獲的。▼
燕子:健身會上癮!我35歲開始進健身房,起初就是跳舞,主要是民舞和古典舞,后來慢慢喜歡了爵士舞、健身操、搏擊操,50歲以后喜歡上了搏擊課,今年馬上55歲了!
我身高164cm,現在體重是49公斤,全身肌肉線條流暢,真的很爽!
附上18歲照片和54歲健身后的照片給卡卡炫耀一下,變美變健康是我的追求。姐妹們動起來吧~▼
Betsy Z:健身前100斤,健身后120斤,現在是最滿意的身材。
剛開始健身時,只是一味舉鐵,后來經歷了腰傷,意識到運動需要全面的多關節動作,開始嘗試多樣的運動方式,舞蹈、空中瑜伽、普拉提等等,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靈活了。▼
看風景的心情:我練普拉提兩年多(之前還練了三年的墊上瑜伽),最近一年保持每周不低于三節課的頻率,最大的改變是力量上來了,背變薄了,體重穩中有增但朋友說變瘦了。我很喜歡上普拉提的原因是能找準動作的發力點,很少有代償,鍛煉后身體很舒展而不是疼痛,當然與我之前上了50節私教有很大關系。
我不僅自己練,還讓全家人都有了鍛煉習慣。老公每周跑步3次,小學生女兒每晚跳一千個繩,初中生女兒每周兩節有氧。
鍛煉前后肉眼所見沒那么明顯,但是內在的改變才是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
coco:健身6年,每周三次以上,最初迷戀有氧、跳舞和跑步,這幾年瘋狂喜歡無氧,但是為了不受傷重量不大,體重上漲10斤,肌肉更加緊實了。
對中年人來說,精氣神和防止肌肉流失,可能比美更重要。健身的心得就是慢慢來,以年為單位去等待變化,多學習肌肉結構、動作標準化,運動需要多樣性,不要為了追求運動頻率去壓榨情緒睡眠和飲食,堅持長期主義。▼
體態更加舒展
健身還可以潛移默化地調整好體態——
兜圈:2015年的結婚照,含胸駝背明顯,人不夠舒展,常常覺得自己不好看。▼
下面這張是2025年2月拍的,也是規律練習普拉提和瑜伽的第4年,每周1次普拉提私教,1~2次瑜伽團課。每次專注練習結束后都能忘掉生活的雞零狗碎,完成了一次充電,牛馬又活過來了!
P.S.我不是特別在意體重,沒有控制過飲食。體重浮動在100~110斤,健身的這幾年最重,體脂率維持在23左右,不追求白幼瘦。▼
金姐非鐵哥:堅持跳芭蕾舞1年半,最大的變化是下顎線清晰了,后背的肥肉薄了,腿變緊實了,手臂拜拜肉少了很多。以前不敢穿露一點的衣服,現在也敢嘗試了。
最重要就是氣質好了很多,腰酸背痛大大緩解。在跳舞的過程中還能欣賞自己。強烈推薦姐妹們試試。▼
曉泣:51歲,10多年來一直堅持跑步,中間去過兩年健身房,疫情期間健身房跑路、開始學打網球,雖然不專業但很享受跟教練對拉的一小時。可惜去年8月出現了網球肘,一直不見好轉。現在唯一能做的運動是跑步。
去年八月在鐮倉的海邊▼
LHJ:2017年開始健身,到現在已經八年。一開始在家里跟著視頻練,后來去健身房上操課,近兩年開始擼鐵。
我本身不胖,但體態不好,圓肩弓背這些問題都有,自從擼鐵之后,肌肉開始有型,比較明顯的是背和腹肌,經常被人問是怎么練的。
一周里,我一般做有氧+擼鐵3-4次,中間2天去跳爵士舞,休息1-2天。下了班就奔去健身房,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幾天不練就難受。飲食上,盡量不常吃太油太甜的,體重幾乎不變。▼
Hedonistlxj:身高161厘米,體重52公斤,40歲,孩子斷奶后(斷斷續續)堅持健身10年啦!
在加班和帶娃的間隙上私教,每周一到兩次,每個月保六爭八。以前執著地練臀腿,后來發現邊際效益越來越低,在教練勸說下重點改為肩背,對抗脖子前傾和富貴包。新手福利對自己來說很有成就感▼
產后恢復
很多媽媽們生娃后身體會有各種不適,但卻常常被忽視,這次有很多恢復好狀態的寶媽,都根據自己情況給出了針對性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Leung:我年齡35歲(有5歲娃),身高159cm,體重46.5±1kg,平均每周2次60min力量訓練(私教),1-2次30min有氧,偶爾瑜伽或普拉提。健身一年多,給我帶來“新身”!
從小駝背,生娃后老是腰痛(理療、按摩都不能緩解),從來不運動的人一年多前開始健身,首先,核心加強,肌肉增多,體態變好,腰不酸腿不疼,整個人精氣神都upupup,骨骼有肌肉的保護,沒那么容易崴腳受傷。其次,健身能轉移緩解工作壓力,從多巴胺到內啡肽,帶來正反饋!
我沒有節食,向來食欲很好,也愛吃甜的巧克力。甜食真是體脂冤家,但我運動是為了開心健康而不僅僅是身材好,所以沒有對自己很苛刻。▼
尐致:我167cm、現53kg(孕前52kg)。目前產后半年,堅持產后恢復2個月,體脂從29.5%降到23.3%,照顧寶寶沒有時間去健身房,就每天早起空腹有氧40分鐘到一小時,成果明顯,我會堅持的。▼
梁三金:一胎后,努力鍛煉過一段時間,每周跟著帕梅拉課表,一天45min,從一開始非常艱難根本做不了,到后來感覺好像還可以再來一輪,前后差不多堅持了一年,終于把孕期的肉減掉了。
現在生完二胎又得從頭再來,又回到了根本做不了的階段,但是我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會有改變的。▼
malimalihom:我是二胎寶媽,兩次生育都是我的減肥血淚史。
我主要是爬坡,適合基數大的產后媽媽,五個月左右減了27斤。達到自認為健康的體重后,偶爾會吃零食,但不暴飲暴食,吃健康天然食物,不吃精加工食品,少油少糖少鹽。
運動方面,保持一周三次有氧訓練的基礎上,開始力量訓練,也是一周三次。力量訓練可以讓身材更加緊致,因為肌肉儲水且比脂肪重,體重有點上升是正常的。我更在意維度變化,而不只是盯著體重秤上的數字。
平臺期時的崩潰我經歷過,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收獲想要的身材。▼
楊小羊:因為下班后的育兒和家務,只能用碎片化時間運動,主要集中在孩子看動畫片的半個小時里,連飯后跟孩子的互動舉高都成了健身項目,健身房目前就上了11節課。
現在育兒“成本”越來越大,無論是物質還是精力,還有生育損傷。很多媽媽的無助和痛苦我深有體會。但只要行動起來哪怕每天只有半個小時,人生還很長,一定會一點一點找到自己的。▼
子畯:34歲,二胎產后媽媽,二寶目前不到4個月,純母乳喂養。現在主要做普拉提產后修復,每周3-4節/周。 運動收獲好多:
1.體重從58.6降到55-56斤;
2.抱娃啥的身體不累了;
3.每日心情很好,和老公吵架的頻次和強度都降低了,不像一胎產后沒有主動運動,有點抑郁。
第一節課vs第十五節課▼
魚鷹:沒有對比圖,因為保持15年了。懷孕前空閑多,鍛煉到一個不錯的狀態。生完后武功全廢,主要有孩子后,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少,鍛煉只能慢慢恢復。
現在娃9歲,盡量每周一次跑步5km+一次私教課,狀態屬于同齡人里不錯的,其實就是養成習慣去堅持,其他交給時間。▼
心態變得更好了
運動不光能改變外在,對心態也有正向反饋——
小跟班:雖然本身不胖,但經過了兩年瑜伽,肩背挺拔了,臀越來越翹了,馬甲線也有了。最大的收獲是沒那么內耗了,每次運動完覺得迎面吹來的風都是甜的,心里很滿足!▼
_7.UP -:從平板支撐都做不標準,到如今可以徒手拉起自己、引體輕松做,我用了8年。健身已變成我的頭號減壓方式,陪伴我度過了無數emo時刻。▼
也希望更多的姐妹愛上力量,欺負你的人才會希望你纖細瘦弱,愛你的人只會欣賞你的力量與健康。▼
JX:我今年28歲,身高162cm,體重98斤,健身到現在差不多1年半。
除了身材,我覺得健身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心態和意志。運動是為數不多能夠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也能可視化成果的一件事情,沒有甩鍋、也沒有合作,更不能摸魚。
我屬于易胖體質,要很努力才能獲得現在的身材,所以很珍惜。因為健身,我擁有更好的體能,接觸了潛水、高爾夫,打開了以前從未觸碰的大門,也收獲了快樂和滿足感,同時因為專注,我不再急于求成,不再在乎他人,不再糾結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我更愿意享受過程。
最后我想說,不管因為什么開始運動,都是一個好的開始,只需要做好飲食、睡眠、訓練,那個目標終會實現!▼
張十六:31歲,168cm、53kg,我是梨形,有馬甲線,但臀腿肉很多。日常健身主要是阿斯湯加全序列、HIIT、臀腿、肩背、呼吸等針對性練習。一周至少一次,1.5小時以上,理想狀態一周三次,每次40分鐘以上。
分享一下心得:
1.選擇自己能堅持下去的健身方式。我只要一張瑜伽墊就可以,隨時可以開始;
2.學習一些理論,了解自己的身體。2023年參加了瑜伽教培,在有了理論知識、更了解身體后,見效更快,正向反饋很多,也越來越愛自己的身體,開始喜歡穿露背、露肩、短裙、短褲了哈哈;
3.一天從健身開始,開心一整天。我一般選擇早上、上午練,練完吃點東西洗個澡,一天能量都很強,為了這種開心,也有動力堅持;
4.有能分享、會捧場的觀眾。這個是更及時的反饋,有一點效果就分享給姐妹,夸夸群讓健身動力更足,而且大家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5.養成易瘦吃法。2017年半年長胖20斤后,我每次吃飯都按照喝湯→吃蔬菜→吃蛋白→吃脂肪→吃主食的順序,已經成為習慣,真的很有效!
分享兩張這兩天運動后的照片吧▼
小瑞瑞:7年前生完娃后,發現低頭快要看不到腳尖了,立馬決定運動起來。最基礎的運動就是跑步,跑了幾次發現自己水平不錯。然后每周二四六、每次13公里的夜跑就開始了,一年2000公里的目標咬牙扛了下來,國內大大小小馬拉松也跑下來了。
身體健康的同時心靈也得到了凈化,一路跑來看了很多風景,收獲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和節奏,堅持下去就可以了,配速成績啥的不要勉強。
我體重一直沒有變化,但是狀態很不一樣,感覺近幾年省了很多醫藥費,全搭到運動裝備里了。不過面相有點顯老了,運動還是要適量。▼
蘇芬:35歲后,代謝很慢,精神狀態不好,整天沒有勁。規律健身8個月,一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現在的身材有線條,更挺拔有力量,很喜歡,重要的是精神狀態好很多。
不過,健身真的很苦,要就是找到合適的教練,和教練溝通達成一致。同時也要接納自己的身材,每個人先天基因不一樣,健身為的是讓自己的優點放大。
最后提醒一下,安全和健康第一,不盲目追求大重量,精準練習很重要。2020.11 vs 2025.04▼
不是每個朋友都適合大強度的運動,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每天多走走路,打打八段錦,其實也不錯——
岸芷汀蘭:肯定有很多漂亮姐妹說健身的好處,那我來說說負面影響吧。
幾年前我也開始了運動,我其實討厭運動,也不覺得這能分泌多巴胺,從中感受不到快樂。
后來找到了Jo姐,感覺跳操很有趣,能堅持下去,強度不大,每周大概3-4次,每次30-50分鐘,幾個月之后我腰圍小了一圈,還沒開心多久,我大姨媽不正常了。
其實就像大夫說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運動,實際上,它也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紊亂進而引發焦慮。對有些人來說,快走,做八段錦,騎車,散步,爬樓梯,已經就算是運動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動肯定是有好處的,前提是找到合適自己的那種“動”法。從少坐開始,找到最舒服的方式,才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健康。
黎貝卡的話:
大家的分享太熱情,我今天就不多說了,其他的投稿我們會放到讀者分享里 。
想起之前分享過的、 項飚老師說的: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普通人要有自己的“大后方”,而 我們的大后方就是吃喝拉撒睡 ,這些最基本的事直接影響 人的生態系統(身心靈) 。
分享這篇是希望我們都能變得更有活力,或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增加對生活的掌控感,但看完也別產生身材焦慮,能讓自己更健康舒服的,就是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就到這。
祝大家都能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生活方式,晚安:)
編輯:小佳
統籌:Meow
投稿人保證對其投遞的內容,享有合法權益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若涉及他人權利的稿件,投稿人須保證已獲得當事人授權。投稿即代表同意將除署名權之外的權利授予黎貝卡工作室旗下賬號,黎貝卡工作室能夠修改、發表投稿內容,發表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