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主流的觀點,比較認可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是實打實的硬戰績。
畢竟,老羅后邊還補了一句:讓曹營諸將栗然。
這么來看,顏良的武力簡直逆天。徐晃五十多回合戰平許褚,許褚跟趙云三十多回合打平,趙云跟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
這么看,顏良武藝比趙云強不少呀。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徐晃只配二十回合輸給顏良的實力?
如果簡單這么理解,那么就有點太小看羅老的筆力了!
這段看似簡單的劇情,實則是徐晃、關羽與曹操三方博弈的結果。
今天,且容筆者,細細來揭開其中蹊蹺。
徐晃的“演技”:敗得蹊蹺,勝在布局
論武力,徐晃在曹營絕對排得上第一梯隊。他曾與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這實力怎么看也是頂流。當時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許褚放了水。畢竟,曹操心里對徐晃暗暗稱奇,以許褚那憨憨的樣,能讀懂主公的心思?怕是只會全力應戰!
后來,他倆在銅雀臺上更因一襲錦袍打得不可開交,實力上肯定是不分伯仲。
可面對顏良時,這位猛將竟“20回合敗走”,直接導致曹營諸將集體沉默。這合理嗎?
若顏良真能20回合碾壓徐晃,那他至少得有呂布級別的戰力。可問題是,關羽后來一刀斬顏良如切菜,就因為赤兔馬快?前后矛盾的武力表現,只能說明一件事:徐晃在演。
他刻意控制戰斗節奏,既讓顏良“贏”得看似輕松,又不暴露自己的真實實力。
關羽的態度突變:從謹慎到狂傲的真相
關羽出場前,曹操特意提醒:“顏良勇不可當!”可關羽只遠遠望了一眼顏良的軍陣,便輕蔑道:“如插標賣首耳!”
這態度轉變太詭異——關羽本就是近視眼(經常中箭,經常閉著眼),怎么隨便一望,就看出顏良是插標賣首?
關鍵線索就在徐晃身上。
兩人本是至交,私底下,可能有不少交集:關羽曾指點徐晃武藝,徐晃也多次在曹操面前維護關羽。
戰前唯一接觸顏良的曹將只有徐晃,他必然私下向關羽透露了真相:“顏良刀法稀松,我故意輸他!”這才讓關羽信心爆棚,敢立“萬軍中取其首級”的軍令狀。
曹操被蒙在鼓里?不,他才是終極贏家
有人問:曹操這等梟雄,難道看不出徐晃放水?
實際上,曹操早已看破卻不說破。當時曹營諸將被顏良嚇破膽,唯有請關羽出手才能破局。
而關羽斬顏良后,便欠下曹操一份人情,這對想收服關羽的曹操而言穩賺不賠。
徐晃的“敗”,曹操的“請”,關羽的“斬”,本質是一場心照不宣的交易。
后續伏筆:顏良之死暴露的“水貨”本質
若顏良真是超一流猛將,關羽斬他后本該震懾曹營。
可事實呢?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曹營武將毫無敬畏,甚至敢主動挑釁。
唯一的解釋是:眾人發現顏良戰力注水。
——夏侯惇敢追著關羽打,孔秀、韓福等人敢攔路,恰恰說明他們看穿了徐晃的布局:“原來顏良是個菜雞,關羽撿了個便宜!”
終極目的:徐晃的連環計,關羽的“困局”
表面上,徐晃放水是為了讓關羽立功還曹操人情,但真相遠不止如此!
徐晃真正的殺招,在于借關羽之手除掉顏良,激化袁紹與劉備的矛盾。
顏良是袁紹心腹大將,若死于關羽刀下,袁紹必會遷怒舉薦關羽的劉備。一旦劉備被殺,關羽便徹底失去歸處,只能死心塌地留在曹營。
這一計堪稱毒辣:
1. 徐晃敗給顏良,逼曹操請關羽出手;
2. 關羽斬顏良,袁紹震怒質問劉備;
3. 劉備若因此喪命,關羽再無退路。
這一計策,其實原文程昱也就言明了。只不過,多數人以為徐晃是真的打不過顏良,實際上,徐晃極可能是故意輸給顏良!
可惜徐晃低估了劉備的應變能力。
原著中,劉備以“天下同貌者多”的借口巧妙脫身,反而讓袁紹更加倚重他。
但若此計成功,關羽將被徹底綁在曹營,徐晃既成全兄弟情義,又為曹操除去大敵。
這一局,徐晃賭上了名聲,卻輸給了天命。
結語
演義里,有意思的地方,除了單挑這種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人心與棋局的交鋒更是精妙絕倫。
徐晃的“假賽”,關羽的“秒殺”,曹操的“裝傻”,共同織就了這段白馬坡劇情殺。
下次再讀《三國演義》,不妨多問一句:“羅貫中在這里,究竟埋了多少春秋筆法?”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在你看來,徐晃二十回合輸給顏良,是否有放水的成分?
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