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深夜的貴陽街頭,一口口冒著熱氣的烙鍋正上演著貴州版的"深夜食堂"。
凌晨兩點,青云路夜市依然人聲鼎沸,95后游客小林舉著手機直播:"家人們看這個會跳舞的蘸水!"鏡頭里,滾燙的豬油澆在辣椒面上滋滋作響,引得彈幕瘋狂刷屏。
這樣的場景,正在從貴州蔓延到北京五道口、成都建設路、廣州琶洲......
這個起源于清代軍隊伙房的民間美食,正在經歷一場華麗的品牌化蛻變。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貴州烙鍋相關門店突破1.5萬家,2022年至2024年間新增超3500家。涼都青瓦房、大胖劉等品牌更是將分店開到北京、上海,部分門店日排隊量突破5000號。
抖音#貴州烙鍋#話題14.2億次的播放量,見證著這個品類從地方小吃到網紅頂流的逆襲之路。
01■
夜宵王者“貴州烙鍋”
開始“征戰全國”
貴州烙鍋作為貴州最經典的夜宵美食之一,以 “一鍋包萬物” 的包容性和獨特性聞名。
其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間,相傳清朝平西王吳三桂軍隊鎮壓水西彝族土司時,因糧草匱乏,士兵只能用屋頂瓦片和土壇碎片烙烤野菜與野味充饑,無意間孕育了這道美食雛形。
清末年間,瓦片改良為中間高、邊沿低的黑砂烙鍋。這種鍋底設計既提升了食物的焦香感,又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原始風味。
上世紀 80 年代,平底生鐵鍋逐漸盛行,搭配煤氣爐或電磁爐加熱,使食材受熱均勻且便于清潔,推動烙鍋從街頭地攤向標準化餐廳轉型。
經過數十年發展,“貴州烙鍋” 在器具、食材、吃法上形成鮮明特色:
鍋具:傳統采用中間凸起的黑砂鍋或生鐵鍋,凸面烙制食材,凹槽匯聚油脂,既能避免油花飛濺,又能鎖住食材本味。 食材:從焦香五花肉、彈牙肥腸到洋芋片、臭豆腐,再到折耳根等野菜,真正實現 “萬物皆可烙”。 口味:蘸水是烙鍋的靈魂,基礎版含煳辣椒、折耳根、野蒜等,升級版加入五香辣椒面、活油蘸水(生豬油與辣椒同熬的動態蘸料),層次豐富。
在貴州不同城市,烙鍋也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流派:
?水城烙鍋:采用中間凸起的黑砂烙鍋,搭配鏟子翻烙,食材在凸面形成焦香層,代表搭配為洋芋粑與臭豆腐,前者外脆內糯,后者臭香交融。
?清鎮烙鍋:使用平底鍋烙制,搭配本地特色冰漿(以糯米、水果、冰塊制成的甜品),形成 “熱辣與清涼” 的味覺反差,代表搭配有怪嚕洋芋(厚片烙制的焦香土豆)與黨武辣椒面(帶果香的香辣蘸料)。
?畢節烙鍋:首創 “活油蘸水”,在鍋底中央放置盛有生豬油、黃豆、皺椒的小碗,借烙鍋溫度融化油脂形成動態蘸料,搭配五香、蒜香雙味干碟,層次豐富。
?黔東南烙鍋:食材多以木姜子、山胡椒等當地香料提前腌制,凸顯濃郁風味,結合苗族、侗族的米酒文化,形成 “烙鍋配酒,越吃越有” 的聚餐氛圍。
如今,“貴州烙鍋”已成為貴州飲食文化的名片,地位堪比西安羊肉泡饃。
2001 年,水城烙鍋被央視評為 “西部一絕”;2018 年,六盤水市獲 “中國烙鍋美食之都” 稱號。
近年來,這一 “夜宵扛把子” 加速全國擴張,從街邊攤升級為連鎖品牌。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 “貴州烙鍋” 相關企業及門店達15189 家,2022-2024 年新增3549 家,僅近一年就新增1484 家。
這就說“貴州烙鍋”在餐飲市場上涌現出了不少“新貴”,這也表示烙鍋正在從街邊攤升級為連鎖品牌。
涼都青瓦房主打水城烙鍋,2023 年 6 月啟動品牌化運營,憑借 20-50 元的親民客單價,2023 年 9 月門店突破百家,覆蓋貴州、北京、蘭州、洛陽等地,2025 年與貴州企幫集團成立聯營基金,計劃在浙江布局 60 + 門店。
“大胖劉烙鍋”“坡攤?貴州非遺烙鍋烤肉” 等品牌同樣勢頭迅猛。
大胖劉烙鍋發源于貴陽,北京五道口店 2024 年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國慶期間單店排號超 5000 桌;坡攤非遺烙鍋2024 年入駐成都,不到一年在廣州、青島、吉林等地開設 9 家門店。
北上廣深等地也涌現出一批地方品牌:北京有 “黔烙莊”“田莽莽”,上海匯聚 “王秋香”“秦香嵐”,廣深藏著 “黔味烙鍋烤肉”“黔包包”,湖北則有 “黔八爺”“烙哈哈”。
在這些品牌帶領下,“貴州烙鍋”也開始在媒體端的熱度開始走高。在抖音,# 貴州烙鍋 #詞條播放量達14.2億次;小紅書相關種草筆記超30萬篇。
02■
多品牌擴店全國,
14億人次圍觀
貴州烙鍋為何能成烤肉市場“新扛把子”?
1、從旅游角度,貴州旅游客流爆發式增長,直接激活烙鍋消費市場
近年來,貴州旅游熱度持續攀升。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量達12.8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46萬億元,兩項核心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貴州特色飲食文化的代表,烙鍋憑借其"煙火氣+社交感"的特質,隨旅游熱潮迅速崛起為消費新亮點,成為激活本地市場的"流量密碼"。
2024年國慶假期,貴陽“烙鍋”主題團購訂單量同比激增128%,部分熱門門店單日接待量突破千人次;截至2024年6月,僅六盤水市就集聚了3000余家烙鍋店,創造就業崗位超2萬個。烙鍋從小吃攤發展為現象級消費品類,彰顯出強勁的市場爆發力。
為深化烙鍋產業的文化內涵,貴州文旅系統著力構建“味覺+體驗”消費場景,讓烙鍋從地方餐飲躍升為兼具辨識度的文旅IP:
景區創新:荔波樟江、梵凈山等景區推出“露營烙鍋”項目,游客可在山水間親手烹制樟江魚、山野菜等在地食材; 夜經濟升級:貴陽打造“夜市經濟+烙鍋餐飲+民俗歌舞”模式(如青云市集),將單次消費時長延長至2-3小時,有效拉動夜間消費; 非遺活化:六盤水將“水城烙鍋”納入市級非遺體系,開發“穿民族服飾學烙鍋”體驗項目,2024年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實現美食體驗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
烙鍋的走紅形成強大引流效應,白天接待全國游客,晚間服務本地市民。據《貴陽晚報》報道,2024年國慶期間,貴陽烙鍋門店呈現“晝夜間持續火爆”的景象。部分熱門門店甚至實行24小時營業,成為游客消費的必打卡品類,更是本地夜生活的核心支撐點。
游客UGC內容與政府營銷共振效應顯著。抖音#貴州烙鍋話題累計播放量突破14億次,70%為游客自發打卡視頻,美食獨特體驗成為流量密碼;小紅書平臺“旅游必吃烙鍋”相關內容達30萬篇,而省外如北京“大胖劉烙鍋”門店中,60%客源來自貴州旅游回頭客。
這種“體驗消費—口碑擴散—品牌反哺”的生態,正持續放大貴州烙鍋的全國影響力,讓“貴州味”成為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
2、消費角度,地方風味,便宜管飽,“啥都能烙” 的社交屬性
“貴州烙鍋”走紅,離不開品類自身的魅力。年輕人愛上貴州烙鍋,說白了就是因為它 好玩、好吃、好拍、好劃算 ,還特別適合聚會!
首先,圍爐夜話,邊吃邊玩。烙鍋自帶“社交屬性”,幾個朋友圍著一口鍋,自己動手翻烙食材,就像開燒烤派對一樣熱鬧。
比如貴陽的“大胖劉烙鍋”,很多情侶一待就是兩三小時,男生給女生烤肉、刷油,成了年輕人談戀愛的“助攻神器”。
這種互動感比普通吃飯有意思多了,還能拍短視頻發朋友圈,特別符合年輕人愛分享的習慣。
其次,蘸料是靈魂,一口上癮。烙鍋的蘸水是靈魂!滾燙的豬油潑在辣椒面、折耳根、蒜末上,“滋啦”一聲香味爆炸,咸香帶點辣,還有折耳根獨特的清爽(喜歡的人超愛)。
食材烙完外焦里嫩,比如牛肉粒烙到帶焦邊,爆汁;小豆腐烙到起皮,蘸著蘸水一口一個,越吃越上癮。
最后,啥都能烙,便宜管飽。烙鍋的包容性極強,從傳統的洋芋片、臭豆腐,到創新的刺身級黃牛肉、苗鄉斗雞肉,真正實現“一鍋烙萬物”,想吃啥就烙啥。
此外,價格還特別實惠。人均 50-80元 就能吃撐,食材選擇多,葷素搭配自由。比如點一份五花肉、土豆、豆腐、小瓜,再加瓶當地的刺梨汁,幾個人分著吃也不貴。
3、從品牌角度看,“花式改造” 加速品類擴張,承載多元消費需求
“貴州烙鍋” 能火起來,離不開各品牌的巧妙操作。這些品牌把烙鍋從地方小吃變成全國網紅。
短視頻拍得夠饞人,網友看完就想嘗。品牌特別會用短視頻展現烙鍋的魅力,把鍋里的熱氣、蘸水的香味拍得讓人直流口水。
比如六盤水辦了 “千人烙鍋大賽”,游客圍在一起比賽誰烙得快,拍抖音帶話題 #烙享涼都 #,視頻播放量直接破億。
再看北京五道口的 “大胖劉烙鍋”,網紅拍了店里排隊 5000 桌、凌晨兩點還在翻臺的視頻,一下就火了。
成都 “坡攤非遺烙鍋” 讓網紅邊吃邊夸 “折耳根蘸水絕了”,粉絲跟著就來打卡了。
蘸料、食材、裝修都翻新,打破老印象。在蘸料和食材上,品牌沒少花心思。北方人不太能吃辣,“涼都青瓦房” 就推出 “微辣版”,少放折耳根,多放花生碎;“坡攤非遺烙鍋” 更絕,蘸料里加了刺梨汁,酸酸辣辣特別開胃。食材也不局限于傳統的洋芋、豆腐,有的品牌大膽把海鮮和烙鍋搭配在一起。
裝修更是緊跟潮流,把現在流行的露營、國潮、非遺元素搬進店里,變成網紅打卡地:
“坡攤非遺烙鍋” 用原木桌椅、草垛裝飾,像在山坡上露營;
北京 “黔烙莊” 把苗族圖騰和霓虹燈結合,墻上畫著 “霓虹烙鍋”,還有 AR 互動裝置,年輕人搶著拍照;
“全有福烙鍋” 在店里展示 300 年烙鍋歷史,墻上掛著砂陶器具,服務員穿苗族服裝,吃飯就像在博物館里一樣。
搞活動、組派對,吃烙鍋變成社交局。品牌還把烙鍋變成了社交活動,在景區、夜市、節日里搞派對。
六盤水在野玉海景區辦 “千人烙鍋大賽”,游客邊吃邊看蘆笙表演,吃完還能買刺梨汁、辣椒面當伴手禮; “涼都青瓦房” 和貴州企幫集團合作,在浙江開了 60 家店,專門賣 “海鮮烙鍋”; 貴陽 “烙翻天” 開了 “烙鍋 + 酒吧”,晚上能喝酒聽音樂,年輕人特別喜歡。
這些品牌靠短視頻吸引眼球、用新花樣改造產品、把門店變成社交場所,一步步讓貴州烙鍋從地方小吃變成了全國都火的網紅美食。
4、最后,區域層面的支持為烙鍋品牌擴張提供了底層支撐
為推動 “貴州烙鍋” 從地方小吃升級為帶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超級 IP,并實現全國性品類的轉化躍遷,本地區域在政策支持和產業協同方面為其 “快速擴張” 提供了核心動力:
一方面,設立專項資金強化品類培育。貴州省商務廳自 2023 年起啟動專項支持計劃,對烙鍋品牌推廣、行業評選等活動給予最高 20% 的經費補貼,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提升品類聲量與市場銷量,推動烙鍋從區域美食向全國性消費符號進階。
另一方面,構建標準化體系并聯動產業鏈。為規范行業發展,貴州省委托高校編制《貴州烙鍋標準》,推動食材、器具、工藝的規范化;六盤水市建立烙鍋食材安全檢測中心,保障供應鏈標準化;
當地企業如 “六盤水方圓水產” 打造 “食材供應鏈 + 場景定制” 模式,為省內外商戶提供從原料采購到門店場景設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烙鍋行業向規范化、產業化方向健康發展。
此外,推進 “烙鍋 + 文旅” 融合激活產業閉環。通過場景嫁接與體驗創新,烙鍋被深度融入地方文旅生態:
六盤水野玉海景區打造 “千人烙鍋宴”,將蘆笙表演等民俗體驗與美食消費結合; 觀山湖區建設 300 米烙鍋文化街,匯聚四大烙鍋流派形成主題打卡地; 2024 年首屆 “烙鍋與冬季旅游” 研討會促成景區合作,例如在滑雪場布局移動烙鍋車,實現 “冰雪運動 + 熱辣美食” 的體驗閉環,推動烙鍋從單一餐飲消費向文旅融合產品升級,激活住宿、零售、文創等關聯產業經濟。
區域層面通過政策賦能、標準建設、文旅融合的立體化支持,為貴州烙鍋的全國化擴張筑牢根基,使其從分散的地方小吃逐步發展為承載地域文化、帶動產業升級的超級 IP。
03■
貴州烙鍋,路還很長
從當前發展階段來看,貴州烙鍋仍處于品類培育初期。
從擴張層面而言,盡管全國已有相關品牌布局,但覆蓋范圍和深度仍有待提升; 從發展周期來看,其對外擴張時間較短,尚未形成足夠的市場沉淀; 從認知度來看,雖然短期內通過話題傳播收獲 14 億次曝光,但仍屬于小眾品類,大眾認知度偏低。
因此,貴州烙鍋若想實現 “遍地開花”、成為如蘭州拉面、沙縣小吃般的全國性美食,仍需突破多重挑戰:
1、供應鏈短板與標準化難題。
外地門店對貴州本地食材(如黃牛肉、辣椒面等)依賴度較高,銀川等地商戶反饋物流成本占比達 30%。盡管六盤水已建設食材集散中心,但全國冷鏈物流網絡的完善仍需時日。
此外,活油蘸水、折耳根等核心特色元素在外地市場接受度較低,部分北京門店為適應本地口味改用花生碎蘸水,卻被消費者詬病 “失去烙鍋靈魂”。如何在標準化與風味傳承間找到平衡,成為關鍵課題。
2、山寨門店沖擊正版市場。
當前各地出現不少模仿的 “偽烙鍋” 門店,普遍存在器具不正宗(如用普通鐵鍋替代傳統凸底烙鍋)、蘸水配方簡化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本土品牌正加速全國化布局,例如 “涼都青瓦房” 計劃今年在浙江開設 60 家門店,通過正版門店的規模化擴張擠壓山寨店生存空間。
3、突破季節性消費場景限制。
北方冬季低溫環境下,烙鍋堂食需求明顯下降。六盤水已試點在滑雪場推出 “移動烙鍋車”,將烙鍋消費與冰雪運動場景結合,讓游客滑雪后圍鍋取暖,形成 “熱食 + 暖場” 的體驗閉環。這一模式能否復制到全國冬季消費場景,成為破解淡季難題的關鍵。
結語:
貴州烙鍋的全國化進程,需在供應鏈建設、品類標準輸出、場景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既要保留地域特色基因,又要適應不同市場的消費習慣,方能突破品類成長瓶頸,實現從 “網紅美食” 到 “國民品類” 的跨越 。
作者 | 小貝
整編 | 餐飲O2O
4月15日-17日,餐飲O2O標桿餐飲研學營,第6次走進胖東來總部,學習這位中國零售業創奇的人生智慧和創業思考 ,學習成功背后的哲學,“中國零售神話”的極致服務與體驗!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加微canyinjun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