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和胡塞武裝的較量正在進入最危險的新階段,多方消息顯示特朗普已經下令,美國、沙特、也門政府三國超15萬部隊集結,地面戰爭一觸即發!
據環球網報道,過去兩周胡塞武裝已經擊落4架MQ-9無人機,最新戰果發生在13日晚間。同一天美軍空襲薩那省造成6死20傷,而胡塞武裝則向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和本-古里安機場發射導彈,雖然被以軍攔截,但緊張局勢明顯升級。
在美國的忽悠之下,8萬也門政府軍正在集結,準備進攻荷臺達港;沙特也正在計劃出動7萬大軍;美軍雙航母航母、轟炸機、隱形戰機紛紛就位,這場持續一個月的沖突眼瞅著要演變成掀桌子的全面戰爭。
特朗普這波操作背后藏著三個算盤:
第一層是面子工程,自打3月15日特朗普下令轟炸以來,330多次空襲只換來胡塞武裝越打越精神的尷尬局面,再不拿出點戰果,五角大樓的年度報告都沒法寫;
第二層是戰略止損,紅海航道每天過境的300萬桶石油關乎全球經濟命脈,荷臺達港這個美國的"肉中刺"不拔掉,西方航運公司遲早集體跑路;
最陰險的是第三層算計——用也門和沙特政府軍當炮灰打頭陣,既避免自家大兵進沙漠吃沙子,又能順道清理伊朗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范圍。
然后,我們先看看地圖,看看為何荷臺達港會成為這次地面戰的主戰場。
這個紅海要沖掌握在胡塞手里九年,就像卡住美沙喉嚨的魚刺。自特朗普下令襲擊胡塞武裝后,美軍通過330多次空襲,發現效果有限,現在終于明白:要拔掉這根刺,光靠轟炸不行。
但地面戰真是好主意嗎?
2015年沙特帶著多國聯軍打也門,結果被穿拖鞋的胡塞武裝打得灰頭土臉,價值百萬的裝甲車被RPG掀翻的視頻至今還在網上流傳。如今沙特又要押上7萬精銳(全國總兵力約12萬),這顯然是想要破釜沉舟,一雪前恥。
對于即將到來的大戰,胡塞武裝的警告絕非虛張聲勢。
他們手里握著能打到沙特腹地的彈道導彈,更可怕的是經過九年實戰錘煉,早就不是當年的游擊隊。
胡塞武裝13日的聲明已經亮出底牌——沙特若敢動手就襲擊其本土,就讓沙特石油設施"變成火云"。這話聽著像是一句威脅,但看看2019年他們怎么用無人機癱瘓沙特一半原油產量的,就知道這不是開玩笑。
如今,美國派出了雙航母戰斗群,再加上將多架B-2轟炸機調到迪戈加西亞,但胡塞轉頭就展示了打擊2000公里外目標的能力,果斷襲擊以色列,可見雙方都拿出了家底,不會有絲毫退讓。
最諷刺的是,這場仗本質上是特朗普政府在替以色列分散火力。
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船只的借口就是聲援加沙,現在美軍深陷也門泥潭,反而讓德黑蘭笑到最后。
伊朗根本不用親自下場,靠著代理人就把美國拖進消耗戰。五角大樓說行動可能持續6個月,但看看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訓,這種預測可能過于樂觀了。
地面戰一旦開打,美軍、也門政府和沙特15萬大軍真能勢如破竹?
別忘了2018年聯軍動用15萬人攻打荷臺達,打了半年最后不得不停火。
沙特王室這次咬著后槽牙押上7萬精銳,可不是單純給美國當打手。眼瞅著2030愿景的巨型工程剛鋪開攤子,世界杯場館的地基還沒打完,胡塞武裝的導彈就三天兩頭往利雅得飛,1.3萬億美元的經濟轉型計劃經不起戰火折騰。
去年沙特阿美煉油廠挨的那波襲擊,直接讓石油日產量腰斬了570萬桶,這種要命的買賣誰經得起折騰?
更糟心的是,美國現在把戰略重心往印太傾斜,中東這攤渾水要是再鎮不住場子,沙特土豪們真怕哪天睡醒發現白宮的電話打不通了。
但軍事冒險可能適得其反——也門戰場就像流沙,吞掉的裝備和金錢遠超預期。
當年聯軍光買愛國者導彈就花了沙特上千億,結果連首都薩那都沒摸到。現在胡塞武裝的武器庫比九年前先進兩代,沙特7萬大軍真能創造奇跡嗎?
別忘了胡塞武裝最擅長打不對稱戰爭,路邊炸彈、狙擊手、地道戰,這些讓美軍在伊拉克吃盡苦頭的招數,他們玩得是爐火純青。
國際社會都在盯著兩個關鍵數據:一是胡塞武裝還控制著也門多少人口(目前約60%),二是紅海航運保險費漲了多少(戰爭爆發后飆升500%)。
這反映出問題的本質——各方都心知肚明軍事手段治標不治本。
也門2700萬人口里,230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1200萬人面臨饑荒,這種環境下剿滅胡塞武裝?除非把整個國家從地圖上抹掉。
薩那戰略研究中心的奧薩姆·拉哈尼說得透徹:美軍扔再多的JDAM炸彈,也炸不出穩定的也門政府。過去十年西方在也門砸了340億美元援助,結果全喂了各路軍閥,老百姓照樣“啃樹皮”。
也門政府內部派系林立,就算打下荷臺達,沒有政治解決方案,今天消滅胡塞武裝,明天就會冒出個其他武裝,就像敘利亞一樣,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真正的和平。
現在的現實是:美國軍力最強,卻不率先下場,主要派出軍事顧問和軍事專家,要依靠也門和沙特軍隊打地面戰;而胡塞武裝用著伊朗提供的導彈,卻能威脅全球能源命脈,并且追著美國航母打。
這場21世紀最新的“雙代理人”戰爭證明,現代戰爭早就不是單純比拼武器代差。當沙特花5800萬美元買的"彩虹"無人機被胡塞用5萬美元的防空導彈擊落時,這場較量就已經超出了傳統軍事邏輯的范疇。
未來六個月可能決定紅海沿岸的權力格局。
但無論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用15萬大軍強攻胡塞的代價,絕對比恢復和談高得多。
美軍在也門每多待一天,都在逼伊朗親自下場;沙特每派出一輛坦克,都在透支自己的國際形象。
至于胡塞武裝,他們早就把"抵抗"寫進了組織基因——2015年沒人看好他們能撐過三個月,現在九年過去了,他們反而越打越強。
眼下最魔幻的現實是,所有人都在為戰爭做準備,但沒人真想打贏。
美國需要中東亂局來維持軍事存在,沙特要靠外部威脅轉移國內矛盾,伊朗樂見對手陷在也門泥潭,胡塞武裝則在戰火中不斷壯大。
這場多方參與的死亡對戰中,唯一的輸家是也門平民——美軍13日的空襲炸塌曼蘇里亞水庫時,5萬居民瞬間失去水源,這種"附帶損傷"在戰報里連個腳注都混不上。
當美軍還在爭論該用哪種型號的導彈時,荷臺達的孩子們已經在學習如何從廢墟里刨出能喝的水了。
這場戰爭最可能的結局是什么?或許就像也門的沙漠風暴,來得猛去得快,最后留下的還是那片征戰的土地和不屈的戰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