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記得點擊星標,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們哦!
有些人卻不容易患上癌癥,究竟是為什么呢?
“老王上周癌癥去世,從查出來到去世還不到3個月,現在得癌的,就沒有不死的。”
“想開點,我表妹之前查出乳腺癌,治療到現在也都5年了還是好好的。”
“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啊,大部分人不都是確診后沒多久就死了嘞!”
老李和鄰居老吳一邊喝酒一邊感慨好兄弟的離世,兩人都十分郁悶,想不明白為什么醫療手段進步如此之快,卻還是無法攻克癌癥。
人類為什么至今都還
無法“攻克”癌癥?
從人類發現癌癥至今,已經斗爭了好幾千年,即便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但對癌癥還是沒有辦法,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癌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以胃癌為例,患者在術后的病理檢查中有可能會發現同時具備中分化、低分化癌,還可能有混雜的印戒細胞癌和粘液腺癌。
正是因為這種異質性,導致我們無法找到同一個靶點或是一種藥物能夠同時消滅多種癌細胞,給癌癥的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
另外,癌癥本身是個多樣性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治療方法,在A患者身上可能有效,對B患者可能就完全無效。而且癌細胞十分狡猾,它會在體內不斷進化、適應新的環境,逃脫藥物的圍剿,治療一段時間后很可能會產生耐藥性。
相較于正常細胞,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快許多,且很容易發生擴散轉移。又因為它本身就是正常細胞惡變而來的,所以藥物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到正常的細胞,存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問題,這是目前尚未攻克的治療難題。
總的來說,癌癥存在容易擴散、異質性以及變化快等特點,導致沒有一種藥物可以對所有癌細胞起到治療作用。這也是癌癥難以治愈的根源問題,但也別過于氣餒,相信在未來,人類會逐步攻克癌癥。
《柳葉刀》子刊:中國65%的
癌癥死者是男性!
誘發癌癥的因素有很多,大多與我們生活的不良習慣和生活的環境影響密不可分,但有研究發現,癌癥似乎還有“性別偏好”。
2023年12月,中國疾控中心殷鵬研究團隊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發表了一項2005~2020年間針對我國3萬余名癌癥患者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15年時間里我國癌癥死亡的總人數增加了21.6%,2020年因癌癥死亡的男性比例>65%。
為什么癌癥更“偏愛”男人?
研究人員認為,與男女性生物差異、環境因素相關,相對來說,男性更容易職業暴露,且身上有吸煙飲酒、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比例也較高。
除了這些因素外,還與男性體內的染色體相關,我們都知道女性染色體為XX、男性為XY。X染色體存在腫瘤抑制基因,對腫瘤的發生有一定預防作用。且一些癌癥的發生需要2條X染色體同時發生突變才行,男性體內只要一條X染色體,只要這個染色體上攜帶有害突變,就可能發生癌變。
另一方面,Y染色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缺失,當重要基因功能出現缺失時,會顯著提高癌癥的發生風險。并且Y染色體上的重要基因在X染色體上也有拷貝,一旦拷貝基因與Y染色體同時發生突變,會導致X染色體的抗癌作用也喪失,誘發癌癥發生。
不容易得癌的人,一般有這4個特質
癌癥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話題,幾乎人人“談癌色變”。然而,有些人卻不容易患上癌癥,究竟是為什么呢?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癌癥協會旗下知名期刊《癌癥》(Cancer)的研究結果就顯示,生活中擁有這幾個好習慣的人,能降低整體癌癥的風險,尤其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
1、健康飲食,戒煙戒酒
健康的飲食模式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營養攝入均衡,保證有谷薯類、蔬果類、蛋白質類和油脂類食物的攝入。同時要注意戒煙戒酒,煙酒會導致癌癥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2、堅持鍛煉,控制體重
運動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對管理體重、降低癌癥風險均有幫助,建議每周至少進行5次運動,每次運動不少于30分鐘。
3、注重早篩,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其中也包含癌癥,即便是不幸患癌也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4、女性堅持母乳喂養
有研究發現,女性保持母乳喂養對預防乳腺癌發生有很大幫助,還能降低兒童超重、肥胖的發生風險。
癌癥雖然可怕,但患癌≠死亡,不幸罹患癌癥的人也要積極進行治療,早期發現的癌癥有很高的治愈率。
圖文來源:健康時報、生命時報
編輯整理:護理傳真 責任編輯:張昕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