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4年8月16日,光明網報道,浙江一名女子在海邊見了不少海貨,回家嘗鮮之后身體出現了不適癥狀,醫生檢查完表示是中毒了。
趕海是當地很多人們十分喜歡的一項旅游活動,海水漲潮之后,海灘上就會留下很多的小魚小蝦,螃蟹、貝殼類生物這些。
撿回家之后,再做出一頓海鮮大餐,是很多人趕海最大的樂趣之一。
然而海邊的東西也不是什么都能撿的,有些海貨也不都是能吃的。
那么浙江的這名女子撿的海貨是什么呢,為什么吃完之后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呢?
?——【·1顆就致命·】——?
這名女子本來是受朋友邀請一起到海邊出游,結果幾人就在岸邊的礁石縫里發現了很多的螃蟹、螺等海貨。
幾人就起意撿一些回去,撿了一個多小時,收獲不小,不過在這些海貨中,這名女子卻認出了其中一種螺。
她之前曾經也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看到過這種螺,說是有毒不能食用,不過這名女子最終還是沒能抵擋的住美食的誘惑。
幾人將這些海貨烹飪之后就吃了,這名女子也一連吃了十幾個螺,鮮美的味道讓她都忘記了這有毒。
吃完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她就感覺到身體有點不適,手和腳都發麻,沒有一點力氣,緊接著嘴巴也開始發麻,身上接連出現了惡心,喘不上來氣的癥狀。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吃螺中毒了,于是趕緊讓家里人把自己送去了醫院。
在醫生的詢問下,這名女子將自己所食用的螺描述給醫生,果不其然,真的是織紋螺。
在得知了中毒的源頭之后,醫生緊急為這名女子制定了急救方案,所幸中毒較輕,在醫生的治療之下情況已經明顯得到改善。
事后這名女子還從自己朋友那里得知,其他人里面還有一人也出現了和她類似的癥狀,不過比較輕,毒性能夠自行緩解。
那么這織紋螺究竟是一種什么生物呢,為什么食用之后會有這么嚴重的癥狀呢?
?——【·織紋螺·】——?
織紋螺屬于軟體動物中的織紋螺科物種,它的形象很好辨認,外形和人們在河里摸的螺螄比較相似,但是花紋更加豐富好看。
它的殼呈細長的圓錐形,長約1厘米,螺塔高,殼面光滑,有時帶有細小的螺旋刻紋。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殼面色彩斑斕,常呈現米黃色或奶白色為底色,其上布滿呈網狀、波狀的棕色或深褐色斑紋,猶如織物上的圖案,因此得名“織紋螺”。
也正是因為它美麗的外表,很多不懂行的人經常會將其撿回去收藏或者就直接煮了吃,但是它美麗的外表卻掩蓋了其危險的本質。
織紋螺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主要見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或沙質淺海區。
在我國,織紋螺的分布較為局限,主要出現在南海海域,尤其是海南島、廣東、廣西、福建沿海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線附近。
它們喜歡生活在清澈、溫暖的海水中,常棲息在珊瑚礁邊緣、沙地或巖石縫隙中,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正是織紋螺快速生長成熟的時候,很多誤食的事件也經常發生在這個時候。
那么織紋螺的毒性究竟有多強呢?
織紋螺的毒性非常強,有時吃一顆就能致命,而且它體內的毒素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解毒藥物。
織紋螺本身其實并沒有毒性,但是架不住它吃的雜,它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吃很多的有毒藻類,慢慢的它自己也就被“毒化”了,人們食用了螺肉就會引起中毒反應。
織紋螺中最主要的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僅0.5毫克就會致命,許多人對這一毒素并不陌生,它最早是在河豚體內發現的一種毒素。
河豚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生物,人人都知道它美味,也都知道它有毒,但是還是架不住想要嘗試的心理,每年也都會發生食用河豚中毒的案例。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河豚毒素不光存在于河豚一種生物中,織紋螺、蠑螈、海星等海洋生物體內也有可能會含有這種毒素。
河豚毒素通常發作比較快,最短的潛伏期僅有5分鐘,最長也不超過4小時,人們一旦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不適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趕海需注意·】—?
在我國的沿海地區,許多熱衷趕海的人喜歡在退潮后的礁石或泥灘中尋找海螺、貝類等海產,不僅因為這些生物富有趣味性和觀賞價值,也因為部分物種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
然而,并非所有海邊生物都可以隨意采集、把玩、食用,在眾多海螺中,也有一些外表精致美麗卻極具危險性的生物,就比如織紋螺、海蛇、???、石頭魚等,都可能藏有危險。
在生物界中,越是美麗的外表往往也意味著它們有更高的未知危險,這是它們的一種保護色,在警告靠近的敵人它們不好惹。
因此人們在野外如果遇到這類生物,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好奇而靠近,要以自身安全為先。
在趕海的時候,人們也可以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輔助操作,尤其是觸碰貝類、海星、軟體動物時,更應保持謹慎。
遇到不認識的生物可以用手機拍照記錄,再通過圖鑒或向專家請教,不要貿然攜帶回家,以免造成傷害,它們除了有可能威脅人身安全之外,也有可能是某種保護動物。
每年許多地方都會發生一些誤食中毒的案例,這更應該引起人們的警覺,在野外需要多加注意,品嘗海鮮也應該從正規渠道購買。
參考:
光明網《1顆就能致命!女子連吃10多顆,“再也不敢了……”》,2024-8-16
光明網《潛伏期最短5分鐘!吃1只就可能致命》,2024-5-1
央視新聞《0.5毫克就會致命!夫妻雙雙中毒 很多人仍貪這口鮮》,2025-3-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