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麗娜
2025年了,開放世界還能吸引玩家嗎?
2023年娛樂資本論曾經細數過開放世界內卷戰,27款開放世界游戲排隊等上線準備成為下一個《原神》。而時間不過兩年,市場反饋卻不一樣了。
中手游的開放世界游戲《仙劍世界》表現不及預期,甚至負責開發游戲的滿天星工作室都疑似進行大裁員。經濟觀察報報道,中手游旗下的滿天星工作室裁員人數或超過八成,僅保留部分員工至新成立的公司。
垂媒新識研究所則統計,2024年有37家開放世界游戲團隊解散,其中過半項目停擺。財經媒體報道,B站自研國風題材開放世界游戲項目《代號:UE》也被裁撤,該項目帶隊人為《古劍奇譚》系列主創鄭雯,項目開發近兩年,團隊足有上百人。去年娛樂資本論也從招聘信息及其他渠道獲悉,疊紙科技的國風開放世界《百面千相》陷入停滯狀態。
曾幾何時開放世界游戲這條被《原神》激活的賽道擠滿了爭相入局的廠商:但一晃四年,開放世界卻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但這意味著開放世界此路不通,廠商要另謀新徑嗎?并非如此,從近一年來幾款開放世界游戲上線后的口碑起伏及玩家反饋,我們發現了開放世界正走向新階段。
開放世界“五國殺” 贏家竟然是“差生”
截止至今年4月份,市場上共有五款比較有影響力和討論度的開放世界游戲與玩家見面,分別是庫洛游戲的《鳴潮》、完美世界的《誅仙世界》、中手游的《仙劍世界》、疊紙科技的《無限暖暖》以及網易游戲的《燕云十六聲》。
在這五款游戲還未上線時,誰會是新游第一不好說,但玩家對于墊底那個幾乎達成共識——一定是豬廠的《燕云十六聲》。
從各方面因素來看,《燕云十六聲》確實不具備什么爆款賣相。
首先,出身網易就是它的“原罪”。豬廠這些年做了不少好游戲不假,但玩家對于這類老牌廠商的感情與對待以“游戲F4”為首的次世代廠商不同,“罵就對了”,加之這幾年網易幾款王牌游戲《陰陽師》《哈利波特之魔法覺醒》《世界之外》都在運營方面出現過問題,玩家對《燕云十六聲》天然就充滿了不信任。
其次,《燕云十六聲》是這五款新游中唯二沒有IP加持的。
《誅仙世界》不必多說,完美抱著《誅仙》這個IP從端游時代吃到現在,總有一批情懷黨愿意為它買單;《仙劍世界》有《仙劍奇俠傳》的IP加持,雖說早年間的濫授權導致《仙劍》序列手游良莠不齊,但因為它是《仙劍》,情懷黨還是愿意給它機會。
《無限暖暖》是“暖暖IP”的新作,很多玩家是真的把這個愛冒險又勇敢的粉發小女孩當做自己的女兒在養。這款游戲也是公測前外界期待值最高的一款,小娛還記得那段時間在游戲群里,無論什么話題最后都會落到“還是期待《無限暖暖》吧”。
《鳴潮》屬于二游序列,自有一套復雜的世界觀與宇宙運行法則。在2月份曾有疑似內部人士在直播時透露,雖然《鳴潮》是另起爐灶的新世界,但其底層世界觀與庫洛游戲此前的《戰雙帕彌什》相通。
唯有《燕云十六聲》,是真正沒有系列IP賦能,也非同公司《逆水寒》《射雕》那種有原版小說加持的游戲。
最后,《燕云十六聲》是經歷過一番徹底地脫胎換骨的。
原本該項目在科隆游戲展亮相時是單機游戲,2023年夏天官網發文《單人/多人?有人就是江湖!》證實該項目會以單機+網游的方式上線。去年《黑神話·悟空》Steam上線大賣,正在經歷內測《燕云十六聲》選擇避開鋒芒,上線時間從去年夏天推到了12月底,且PC端先行。
種種跡象讓人對這款項目疑竇重重,不止玩家,小娛在和幾位游戲人交流時,有人很不客氣地表示“《燕云》這款游戲上線就是個死”。
萬萬沒想到,這五款游戲依次上線后,表現最好后勁最足的,反倒是開服前被預言必死的“差生”。
《誅仙世界》和《仙劍世界》屬于差不多同一類型,套著開放世界皮的傳統MMO,無論是劇情表現還是所謂的“高自由度”都沒能給人太多驚喜,玩起來和十年前打端游時差不多。特別是《仙劍世界》,且不說劇情方面賣情懷賣得有多生硬,從實機體驗來看,連優化都沒做好就直接端上來,玩家不買賬也正常。
在《無限暖暖》公測時,小娛銳評它是“第一款翻車的開放世界游戲”。疊紙是聽勸的,開服至今四個月,該優化優化、該整改整改,游戲體驗比剛開服時要好多了,可劇情難產這事一直沒得到解決,尤其是這次妄想季版本,只更新了幾個小島嶼權做新地圖,玩家的不滿情緒已經很高,但“疊紙不語,只一味賣新衣服”。
反而是被預言開服暴死的《燕云十六聲》,有越戰越勇的勢頭。從統計來看,《燕云十六聲》的流水基本能穩定在前30左右,雖然打不過《王者榮耀》等巨頭,但已經是開放世界新游中最好的成績了。
Q1狂賺14億 誰在對《燕云十六聲》真香
最近游戲社區NGA有人脈哥發帖,稱2025年網易內部Q1主力手游流水統計出爐。
一馬當先的仍舊是老而彌堅的《夢幻西游》,以季度收入28.1億領跑。第二名就是《燕云十六聲》季度收入14.6億,第三名《第五人格》以14.5億創下流水新高。
“到底是誰在給《燕云》花錢啊“,看到這組數據相信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與以二游為代表的開放世界游戲氪金邏輯不同,《燕云十六聲》秉承這幾年豬廠MMO的一貫宗旨,不賣數值賣外觀,換言之即使全程白嫖也不影響游戲體驗。
在氪金邏輯方面《燕云》與《無限暖暖》有類似之處,都是不賣數值賣衣服,而且都有直氪(直接購買)和卡池兩種獲取路徑。但細究起來兩者還是不一樣。《無限暖暖》抽齊一套衣服要花的錢,比《燕云》少多了。
具體來說,暖暖一抽12RMB,卡池有五星池子與四星池子兩種,前者保底180抽抽齊,后者基本能在80抽內抽齊。小娛自己抽齊了兩套五星套裝,分別是煙花套和八音盒套,游戲內充值+購買小禮包,抽齊一套衣服的花銷大概在500元左右。
《燕云》的卡池則是小娛碰都不敢碰的存在,原因無他,太貴了。
《燕云》一抽是16RMB,保底160抽,游戲中兌換衣服的道具叫八音竅,也就是說最倒霉的情況下2560RMB一顆八音竅,兌換衣服要兩顆即5120RMB。有下過池子的勇者告訴小娛,一般八音竅均價1400RMB,一套衣服兩顆石頭差不多2800塊錢,比如較為熱門的雪滿川套裝要4顆八音竅,這才是真正的闊佬專享。
但這并不意味著網易只賺闊佬的錢,或者說從氪金邏輯上來看,豬廠采取了更聰明的玩法——對玩家購買力進行分層并逐個擊破。
先說微氪。這類玩家更注重在游戲中的體驗,對外觀不怎么上心,但如果有很便宜的外觀,他們也不介意花點小錢,《燕云》這對這批人,會每隔一段時間上新“6元時裝”。
六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很難有人抵擋住這樣的誘惑。更何況《燕云》的時裝有一部分是支持染色的,最近玩家心中新晉的六元銷冠——松花玉蘭,就因為染色后脫胎換骨而被捧上神壇。
另外剛開服時還有“交個朋友”套裝,原價68元的紅塵書僅售1塊錢,再堅定的白嫖黨也很難按捺住氪金的手。
針對中氪,《燕云》有大小月卡和68元、128元等中等價位套裝。小娛自己就屬于這個序列的玩家,大月卡除了時裝還送不少道具,68塊錢的價格也算實用。除了68元和128元的直氪套裝之外,游戲中還有一種叫折音券的道具,即打折券,五張能夠打半價,中氪們一般會攢夠五張,拿來購買256元的直氪套裝。
至于游戲中的頂級氪佬,除了抽衣服之外,《燕云》還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財力、收獲他人艷羨的機會,比如開船。
船在游戲中叫做浮景舫,闊佬們要先花將近30萬人民幣買船。有了船還要有航線才能開船,航線是需要競拍的,十元底價價高者得,每次開船都要競拍航線。一般游戲中這類氪佬玩具,也就是讓普通玩家看看而已,而浮景舫做到了氪佬與平民同樂。
這艘船類似于一塊獨立地圖,任何玩家都可以登上氪佬的船,上了船你可以和其他人一起玩小游戲,也可以試穿氪佬衣柜中各種貴價時裝并拍照,在船上待滿一段時間后還能獲得大量獎勵。氪佬收獲了萬千艷羨,平民也得到了實際好處,可謂雙贏。
正因為能玩起來,氪佬競相競拍航線,甚至還誕生了幾位傳奇船長,比如ID抖音張之維的大佬,就因為天天開船,有時候還會直接買時裝贈送給其他玩家,獲得美名——《燕云》鄭和。
《燕云》確實不逼氪,也不存在不抽某些卡在玩不下去的情況,但它以更“歹毒”的方式,讓微氪到巨氪,自上而下地主動氪起來。
《原神》已成過去式開放世界進入新階段
為什么我們會如此關注《燕云》的逆襲,不只因為它為豬廠打了個漂亮翻身仗,還因為市場上仍舊存在大量待上線的開放世界項目。
從市場項目儲備來看,未來尚有完美世界的《異環》、蠻啾的《藍色星原》、鷹角的《終末地》、騰訊的《王者榮耀·世界》、儒意景秀的《大奉打更人》以及網易的《代號:無限大》等開放世界項目等待與玩家見面。在整個品類走到瓶頸期的當下,《燕云》的成功尤為值得研究。
細究起來,浮景舫的玩法不算新鮮,只是在過去端游時代的氪金套路上做了優化。玩家愿意在《燕云》里氪金的根本原因,一為劇情二為社交,劇情為里社交為表,卷動玩家的消費積極性,而這種底層邏輯反映玩家偏好的同時,或許也是開放世界未來的新方向。
《燕云》是靠什么口碑逆襲后來居上的?是劇情。游戲媒體觸樂曾指出,劇情是《燕云》唯一的長板,作為開服玩家的小娛,對這個總結基本認同,《原神》對行業的影響比想象中要更加深遠,“米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開放世界的范式,具體表現就是在劇情上故弄玄虛大講謎語,靠著一連串的引經據典與自創名詞顯示著985文案的知識儲備與文學素養。
這樣不是不好,但看多了實在是太審美疲勞。
《燕云》選擇了一條“脫虛入實”的路,以五朝十六國作為故事背景。在歷史的車輪之下即使作為主角的我們,也不過是一只螻蟻,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不斷地失去。
或許因為最初開發時錨定的是單機游戲,《燕云》的文本量很大,且有大量的零散劇情藏在各種小任務、支線甚至是街頭巷尾民眾的交談之中。小娛從開服玩到現在,除了推完主線之外,仍舊有大量的劇情碎片等待收集。
和其他武俠內容一樣,《燕云》的本質仍舊是在講英雄故事,只是這種英雄故事不再以“龍傲天”的方式進行呈現。“我”是一雙眼睛,而真正的英雄藏在劇情的邊角之中。比如清河地圖的暗線主角田英、開封地圖的暗線主角朱魚。
國人其實是最容易被這種家國情懷敘事所打動的,而且《燕云》選擇的切入視角足夠平民,更讓人感受到亂世中的身不由己,以及人人都可是英雄。這一點在新地圖河西的麻布袋劇情中有具象體現,小娛不再過多劇透。
《GTA6》設計師Cameron Williams在GDC上分享了他對開放世界游戲的看法——“地圖越大,探索動力反而越弱”。《燕云》的地圖不小,玩家探索熱情卻很高,就是因為合理地把劇情碎片及英雄故事散落在大地圖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劇情有足夠動人的地方。
一起玩的幾位玩家都表示,充月卡不為別的,希望《燕云》能活得久一點,市面上這么用心做劇情的廠商不多了。玩家不是鐵石心腸,好好做劇情、認真講故事,就會被感受到。
值得關注的是,以賣卡為主的開放世界游戲,本質是在賣角色或者說賣羈絆,這反而導致刻畫角色時束手束腳,充滿刻板印象。《燕云》不賣角色,卻有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比如被戲稱為高質量男嘉賓的江晏、刀哥、趙二;高質量女嘉賓的寒姨、盈盈等。
這些角色嚴格來說各有各的毛病,不算完美卻足夠真實,雖然他們不能以抽卡的方式掏空玩家錢包,卻有其他方式讓玩家為他們花錢。最近商場上線的新外觀在預告時玩家罵成一片,實裝后有人發現與刀哥能搭成情侶裝,立刻激情下單。
從這里我們能看到未來開放世界的另一個趨勢——讓紙片人成為立體人。
第三個趨勢,則是社交。
在《原神》出現后,輕社交或者零社交成為開放世界賽道的大勢所趨,但社交真的完全無用嗎?當然不是。年輕一代的玩家只是不喜歡強制社交,而不是不愿意社交,不然大家也不會建各種游戲群聊得熱火朝天。
大部分玩家是有虛榮心的,愿意聽到別人喊一聲“大佬”的,社交給了闊佬們自我展示的舞臺。但《燕云》比傳統MMO在社交方面做得更聰明的地方在于,它不強制,而是逐步引導玩家去社交。
游戲中絕大部分內容都可以自己獨狼搞定,多人副本也能匹配AI,而且AI戰力很強能夠直接帶飛玩家。但是選擇和真人打副本可以獲得更多獎勵,這么一個小小的不同就把有社交意愿和死也不想社交的人篩選分開。
除了花錢,游戲中還有不少免費的外觀,其中有一部分是必須社交才能拿到。但如前文所說,外觀與實際體驗不構成影響,就看在玩家心中孰重孰輕了,喜歡衣服的人會去主動社交,不喜歡的繼續做單機獨狼。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當然,《燕云》也不是一點毛病沒有,后續產能能不能跟上是個問題,新地圖河西把劇情再次拔到了一定高度,接下來的新地圖和主線他們要怎么去做,小娛很期待;其次作為“年輕人第一款mmo”,《燕云》也引來了不少激進的玩家,2月份的“厭女風波”就是一例,但讓人為難的是,激進黨往往也是做二創和發聲最積極的人。
如何平衡事兒少但不愛發聲的普通玩家,與一點就炸但用愛電意愿高的激進黨,是擺在《燕云》項目組面前的長期問題。
總之從項目儲備來看,未來市場還將迎來多款開放世界大作,也希望廠商能讓我們看到點不一樣的新東西,既然《燕云》證明了“武俠+開放世界”的可能性,何必抱著“米游”的定式不撒手呢。
參考資料:
1.中手游、B站相繼裁員,開放世界游戲“難產”經濟觀察報
2.《燕云十六聲》能夠憑一塊長板逆風翻盤嗎? 觸樂
3.中手游財報
1分鐘速讀
本文主要講的是,曾經被《原神》帶火的開放世界游戲賽道,到了2025年出現了大洗牌。很多之前被看好的游戲比如《仙劍世界》《無限暖暖》表現平平,反而是網易的《燕云十六聲》這個不被看好的“差生”逆襲成了黑馬。
簡單總結幾個重點:
- 市場大撤退:這兩年有37個開放世界團隊解散,像B站、疊紙的大項目都黃了,很多游戲上線后口碑撲街。
- 五款游戲對決:今年五款開放世界新游中,《燕云十六聲》雖然沒IP、出身網易還被玩家嫌棄,但靠著扎實的劇情和“心機”氪金設計(比如6元低價皮膚吸引微氪、天價抽卡滿足土豪、還能開船炫富帶平民玩),反而流水沖到網易第二,季度賺了14億。
- 成功秘訣:不逼氪但讓所有人自愿花錢,重劇情體驗,還搞社交互動(比如土豪花30萬買船,普通玩家能上船試穿皮膚、拿獎勵),把MMO的社交優勢和開放世界結合。
- 未來趨勢:開放世界不再單純模仿《原神》,而是開始探索“劇情+社交”的新方向,比如網易接下來要推的《代號:無限大》可能繼續走這條路。
簡單說就是:開放世界沒涼,但套路變了——以前卷畫質卷玩法,現在開始卷怎么讓玩家更愿意花錢社交,同時講好故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