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這是一家曾被寧夏寄予厚望的企業。
2018年1月,被官方認定為“國內頂尖的集成電路測試服務公司”的南京儲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寧夏儲芯科技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成績單很快交出。
從設備到廠到量產僅用了3個月時間,首期產品良品率到98%——當然,這一說法來源于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是否真實無從考證。
要知道,一個集成電路工廠從設備到廠調試,到小批量生產,再到量產,大約需要8至10個月時間,而且首期產品的良品率一般能達到88%—89%已被認為很不簡單。(via寧夏日報)
所以,幾乎寧夏本地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寧夏第一個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正式投產的大標題之下,被生動的詮釋為,“這個速度幾乎是國內最快的!”
亦有媒體將這家公司,定義為——
打造中國芯勢力!
▲當年的生產畫面,號稱可年產3300萬顆芯片,總計5.2億件產品。
猛將兄對集成電路和芯片了解甚少,但也知道兩者之間大相徑庭,絕不可混為一談。
奈何其光芒四射,號稱“帶來的是國內頂尖的集成電路存儲產品設計研發、芯片封裝測試等完整的研發設計生產能力,而且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電視電腦、汽車電子、工業4.0、數據中心和智能穿戴設備”。
而在2022年1月,該公司接受采訪時雄心勃勃,“總投資預計4億元”“產能為2到3億元的封裝產品”“半年內產能就能完成”“2023年產能擴充一倍”。
不過就像諸多大吹法螺的打著高精尖的企業一樣,正如《安和橋》中的歌詞那樣——
我知道 吹過的牛逼 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
這家公司很快就消失在了報端,甚至連精心注冊的企業網站、企業公眾號也都無法打開或已注銷。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某銀行西夏支行也在2024年因金融借款糾紛將這家公司告上了法院,涉案金額超過了6800萬元——只是人家放出狠話理論產能的一個零頭。
但即便如此,這家公司似乎也無力償還。
阿里司法拍賣顯示,今年4月25日起,西夏區人民法院將對該公司旗下的120套機器設備以及3套系統軟件進行拍賣,起拍價6118萬元。
而根據法院公告的圖片顯示,這些看起來嶄新的機器設備也被法院貼上了封條。
這120臺價值6000多萬的設備有人會拍下嗎?
猛將兄覺得微乎其微,趨近于零。
這又成為了招商引資中一盤廢棋。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當年的什么寧夏首部手機制造企業、寧夏首個LED照明研發項目、號稱投資2.5億元的銀川智能終端項目、宣稱年總產值10億元的低速電動車項目……
這其中,又有幾個真正開花結果?一個個無非是賺足了噱頭,吸引了眼球,要么以地抵押,要么涉嫌騙取出口退稅、虛開發票謀利,更有甚者,甚至連幾百萬的搬遷獎勵也收入囊中。
曾有一家喊出年產100萬臺智能終端設備的企業,卻因為兩萬多塊錢的房租,被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告上了法庭。
最后經過法院核實,被執行人名下無不動產、工商登記、車輛、互聯網銀行、證券財產等財產,查詢到被執行人名下開立銀行賬戶1個,無余額可供執行。
猛將兄覺得奇怪,為何我們總是會相信,那些在珠三角、長三角扎根,動不動就號稱“國內頂尖”“中國最快”的高端企業,會不遠千里迢迢來銀川辦廠?
而且,我們還要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聲勢浩大的宣傳,政策與資金上的扶持,鑼鼓喧天的氛圍,以及不許質疑的輿論環境。
就像這家寧夏儲芯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所說——
“企業從選址到落地,園區提供了保姆式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服務,讓我們感到特別踏實,來到銀川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猛將兄在媒體上看到過多個被招商引資而來的企業負責人,都有類似的表達,“保姆式服務”“無微不至照顧”。而隨之對應的,是動輒喊出“產能20億”“投資10億”“解決500個工作崗位”“成為中國西部、出口引領型的領先企業”“出口歐美”的口號。
光聽這些,我們早已贏麻了。
但回頭再來看,原來我們才是這臺戲中的配角,小配角。
根本看不到,也看不懂那些大咖們近乎赤裸的表演。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