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縣魏州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拯主編的明·正德《大名府志》斷注公開出版
2025年3月底,明·正德《大名府志》斷注由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冠林數字有限公司公開出版,計18萬余字,主編王拯,副主編王曉宇、王培杰,共印1000本。邯鄲市政府辦公室原三級調研員、邯鄲市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楊富中和大名縣政協黨組副書記、縣政協副主席張勝利為此書作序。
明·正德《大名府志》出版于明·正德元年(1506),由進士出身的大名府東明縣知縣、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唐錦編纂,舉人出身的大名府訓導、湖廣道州寧遠縣人陳滯采輯,進士出身的大名府知府、南直隸涂州人石祿主持出版,賜進士、中憲大夫、奉敕巡撫京畿兼提督紫荊等關仍提調操練、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關中人韓福為此書作序。
全書分疆域志、山川志、田賦志、祠祀志、公宇志、官守志、人物志、登用志、古跡志、文章志等十卷,記敘了當時的大名府及大名府所轄的元城縣、大名縣、南樂縣(今屬河南省)、魏縣、清豐縣(今屬河南省)、內黃縣(今屬河南省)、浚縣(今屬河南省)、滑縣(今屬河南省)、開州(即濮陽,今屬河南省)、長垣縣(今屬河南省)、東明縣(今屬山東省)的相關情況,追述了今大名縣兩為國都、七為陪都、三十余次為省市級治所等輝煌歷史,記述了在大名府治所(今大名縣)為官及出生于大名府之人的典型事跡等,彰顯了大名府特別是大名府治所(今大名縣)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
原志為豎排、繁體、無標點,給已經習慣于閱讀簡體、橫排、標點符號齊全書籍的現代人,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而且,這些版本中的異體字不少,錯字、缺字、漏字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更給現代人的學習和研究帶來了困難。舊志斷注工作勢在必行。
明·正德《大名府志》斷注由河北省省級市縣志專家庫專家、大名縣政協委員、大名縣文化名家、大名縣衛生健康局三級主任科員王拯主編,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除將繁體字或異體字變為簡體字、豎寫變為橫排,并進行精心斷注外,還對原志中的錯誤之處進行了必要的校正。缺漏的字詞和部分內容,也依據相關權威資料進行了相應增補。特別是對不同朝代的官員品級和職責的注解,頗為精準獨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讀者高度負責的獨具匠心。
王拯同志早在2002年12月20日大名縣二輪修志啟動后,就與志書編纂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先后被聘為大名縣人民政府特聘史志研究員、《大名年鑒》副主編、《大名縣志(1979—2005)》副主編、邯鄲市地方志專家庫專家、《邯鄲年鑒》副主編、新編《邯鄲市志(簡本)》編輯等。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被跨系統借調至邯鄲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地方志辦公室工作。白天工作,晚上擠出時間通讀《二十四史》和志書編纂(含舊志斷注)相關知識,積極向副編審、邯鄲市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申鳳鳴等老同志學習方志知識,參與專業志書評審,積累了豐厚的史志素養。借調結束回大名縣工作后,他對史志研究的熱情不減,撰寫了多篇史志研究和方志理論文章,發表在相關媒體和《河北省方志論選編》《河北方志》《邯鄲方志文集》等論文集上。2020年12月,被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納入河北省省級市縣志專家庫,成為河北省省級市縣志專家庫專家。2021年當選大名縣政協委員和縣政協文史委兼職副主任,并被聘為大名縣魏州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最令人欣喜的事,他能以自己所長,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歷經三載、校注五稿,完成了明·正德《大名府志》斷注這項大工程。
斷注和出版明·正德《大名府志》,是功在當今、惠及后世的好事。因為其不僅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旅游產品,讓外地游客看得見、帶得走“大名歷史上的輝煌”,更為大名縣打造“一城五中心”戰略決策的制定和發展文化旅游事業找到了歷史依據。同時,還為明代大名府所轄一州十縣(含今河北省兩個縣、河南省七個縣,山東省一個縣)研究本地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更大便利,有助于增強這些縣市對大名縣的親切感,從而更好地利用開發各種潛在資源,振興大名的文化旅游產業,繁榮全縣經濟,重塑大名輝煌,實現1966年4月周恩來總理到大名縣視察時提出“大名府一定要復興”的殷切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