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大模型帶來了對話式 AI 的全新體驗,也帶來了一股 Web 產品的復古潮,就連誕生于移動 APP 時代的字節跳動,都給「豆包」開發了網頁版。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流大模型,都開發了自己的網頁版來提供大模型的對話服務。
但手機廠商甚至汽車廠商,為什么也要「不務正業」開發 AI 助手的網頁版?
這幾天,有網友就發現 OPPO 悄悄上線了小布助手網頁版(https://xiaobu.coloros.com)。雷科技測試發現,小布助手網頁版可以用 OPPO 賬號直接登錄,整體設計則與 ChatGPT、阿里通義非常相近,側邊是對話列表,主體是AI對話界面,支持基于 DeepSeek-R1 的智能深度思考。
圖/ OPPO 小布
問題在于,既然內核都是 DeepSeek,用戶為什么不用 DeepSeek 官方提供的服務,或者騰訊元寶提供的 DeepSeek?坦白講,這是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對于 OPPO 上線小布助手網頁版的困惑所在。
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么做的不只是 OPPO 一家。今年 2 月,華為上線小藝助手網頁版;3 月,理想汽車也上線了理想同學的網頁版;4 月,OPPO 也接著上線了小布助手網頁版。
這樣算下來,基本就是一月一上線,那接下來的 5 月會是哪一家手機廠商和汽車廠商嗎?不過我更傾向于上線時間純屬巧合,但手機和汽車廠商要為 AI 助手打造「網頁版」的趨勢,或許已經很明朗了。
AI網頁版爆發,體驗到底如何?
在理解手機和汽車廠商為什么要開發 AI 助手的網頁版之前,我們還是有必須首先了解下這些已經上線的 AI 助手網頁版。
公允地講,目前 AI 助手網頁版設計已經非常成熟,從 ChatGPT 到 Kimi,再到豆包和 DeepSeek,大體的設計都如出一轍。但作為最新上線網頁版的「AI 助手」,OPPO 小布助手網頁版目前的版本,還是有些粗糙。
在核心的對話體驗中,除了不能復制問題,更重要的是并不支持重新編輯問題。更明顯的問題是,當小布調用 DeepSeek-R1 進行深度思考時,思考過程完全沒有「排版」,導致閱讀體驗相當糟糕。
圖/ OPPO 小布
不過和手機端保持一致,小布助手網頁版默認啟動「智能深度思考」,會自動根據提問調用常規模型快速回答,或者調用 DeepSeek-R1 進行深度思考。缺點在于,我們還是不能手動默認「R1 深度思考」。
另外,小布助手網頁版的設置界面,也再次證明了目前還是很早期版本,除了「退出登錄」甚至沒有提供任何選項。
圖/ OPPO 小布
倒也可以理解,畢竟 OPPO 才剛剛上線。作為對比,2 月份華為小藝助手網頁版(https://xiaoyi.huawei.com/chat/)才上線的時候,設計和功能也非常簡單,但經過兩個月的更新加入了不少的設計和功能。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側邊欄中小藝助手網頁版除了「下載手機版」的引導,還提供了「設置默認引擎」的教程,用戶可以將基于大模型的小藝直接設置成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
圖/華為小藝
這種做法,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對于開始習慣使用小藝助手搜索信息的用戶來說,直接增加了最為便捷的一個「入口」。
說回對話界面,小藝助手網頁版明顯提供了更豐富的交互引導,更接近豆包的做法。同時,盡管和小布助手網頁版一樣默認「自動深度思考(R1)」,但小藝助手網頁版比較好的一點是提供了「強制深度思考(R1)」的選擇,方便用戶按需選擇:
圖/華為小藝
真心希望 OPPO 后續跟進下。
整體來說,當前版本的小藝助手網頁版無疑更加成熟,雖然提問還不支持重新編輯,但至少支持了一鍵復制。
至于理想同學網頁版,基本就和上線時間一樣,整體的完成度介于 OPPO 小布和華為小藝之間。設計上,理想同學網頁版還是保持了非常簡潔的風格,但能提供的選項和配置也非常有限,但一鍵復制問題、分享回答等設計和功能已經比較完善。
當然,理想同學網頁版(https://chat.livis.com/chat)同樣也提供了 DeepSeek-R1 深度思考的能力,但不同于 OPPO 小布和華為小藝的直接調用,理想同學會在調用 R1 模型之前,首先根據提問「規劃任務」「聯網獲取資料」。
舉個例子,當我在關閉「聯網搜索」下提出「JOJO 動畫化新作」的問題,即便沒有指出「哪一部 JOJO」,理想同學 R1 模型依然可以基于前一步獲取的資料知道是第七部《飆馬野郎》。
圖/理想同學
事實上,在部分回答中,理想同學還會在「規劃任務」后,直接指明「調用檢索工具檢索」,然后再進入我們熟知的 R1 深度思考。而這,實際上也是延續了理想同學在車機、手機 APP 上的做法。
圖/理想同學
但這幾家網頁版用下來,顯然還無法說服我自己用它們,而不是用產品完成度更高的 DeepSeek 官方、騰訊元寶等,反正都是以 DeepSeek-R1 為核心。
甚至在我們的測試中,當我以比較模糊的「NS2」提問,只有 DeepSeek 官方和騰訊元寶第一時間就明白「Nintendo Switch 2」的指向,OPPO 小布助手(R1)起碼還提到了「Nintendo Switch 2」的可能,華為小藝助手(R1)和理想同學(R1)則全都指向「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一詞。
AI 網頁版,其實是廠商為「自家用戶」準備的
從功能完整度來看,當前這些 AI 助手網頁版很難與 DeepSeek 官方、豆包、Kimi 等專業模型服務相提并論。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華為用戶」「OPPO 用戶」「理想汽車用戶」的視角出發,這些看似「多此一舉」的產品決策,反而開始變得合理起來。
對于華為用戶來說,小藝助手早已成為日常交互的重要組成。從手機到智慧屏、再到車機,小藝無處不在。而網頁版的上線,更像是對多端場景的最后一塊拼圖——一個可以在電腦上繼續和「小藝」保持連貫交互的瀏覽器入口。
尤其是其同步對話記錄、與華為賬號綁定、加入「鴻蒙開發助手」等設計,體現了它不僅僅是一個「對話框」,更是連接手機和瀏覽器之間用戶身份與數據的「粘合劑」。
圖/華為小藝
OPPO 的小布助手也是類似思路。盡管網頁版目前仍顯早期,但它與手機端的同步邏輯已初步建立,甚至連「默認開啟深度思考」這一配置也與手機保持一致。對于 OPPO 用戶而言,網頁版更像是將「小布」從手機帶到 PC 上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為了從頭爭奪 ChatGPT 或 DeepSeek 的泛用戶市場。
最為典型的還是理想汽車的「理想同學」,本身就是「車載智能中控助手」的延伸。包括去年在手機端上推出的理想同學 APP,一方面體現了理想對「多終端智能體驗一體化」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理想車主提供了一個熟悉且穩定的使用路徑,讓「理想同學」成為車內、車外都重要的「AI 助手」。
圖/ App Store
不難看出,目前 OPPO、理想、華為推出 AI 助手網頁版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與通用大模型平臺正面對抗,而是為了綁定原有用戶、延展已有的產品體驗路徑、增強品牌與用戶的粘性。
簡言之,大模型只是工具,而「多終端一致體驗」和「用戶數據閉環」才是目標。
歸根到底,這是一場關于入口的戰役。AI 助手網頁版的出現,標志著手機和汽車廠商不再滿足于控制 App,而是要在更上游的瀏覽器層、操作系統層爭奪用戶的主動交互空間——哪怕它還很小,但卻足夠關鍵。
寫在最后
如果按照過去三個月的節奏推演——2 月是華為,3 月是理想,4 月是 OPPO,那 5 月會是誰?
小米、榮耀、vivo、蔚來,甚至哪吒和極氪,誰又不想擁有一個可以綁定賬號、承接多終端對話歷史、在瀏覽器中自然銜接產品體驗的 AI 助手網頁版?
從產品邏輯來看,這種布局是合理的。從廠商角度來看,它也不重,不難,甚至「顯得先進」。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用戶真的愿意用這些網頁版嗎?
當 DeepSeek 官方、騰訊元寶、豆包已經擁有更強模型能力和更成熟交互體驗時,這些廠商自建的 AI 助手網頁版能否成為一個用戶愿意主動打開的標簽頁,而不是藏在瀏覽器書簽里的「一次性體驗」?
網頁版的上線,也許只是廠商的野心起點。但它要如何走到用戶的起點,還遠未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