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陳歷清是四川開縣山溝里長大的,生于1929年8月6日。他家世代行醫,在舊社會雖不算富裕,倒也不愁吃穿。他自小跟著父親認草藥學脈象,十二歲那年還被送到私塾念了三年書。新中國成立后父母想讓他繼續行醫,可這個年輕人總惦記著山外頭的世界。
1955年春節剛過,26歲的他瞞著歲數報名參軍。坐著綠皮火車晃悠了幾天,最終到了大連云城屯,加入解放軍某機械化師擔任電話兵。部隊番號我現在記不太清了,就記得他常念叨當時駐扎的通訊營有線排,每天背著線圈架電話線。
因為比新兵大幾歲,他做事格外穩當。別人午休時他還在練收放線,半夜里偷偷背通訊手冊。半年后全師比武,他拿了有線兵第一名,得了好幾張獎狀。連長見他有些文化底子,就讓他當文化教員,每天晚飯后教戰友們認字。
這本是個美差,可偏偏出了岔子。有一天,教新兵寫"紀律"二字,排長把"律"寫成了"津",他當著二十幾個戰士的面直接糾正,讓排長當場漲紅了臉,下不來臺。后來,因為這件事排長總找他茬給他穿小鞋,不是派他去清理茅廁,就是半夜緊急集合時故意不通知他。最要命的是每次評先進,排長都說他"驕傲自大,目無領導"。
三年服役期結束后,連長舍不得這個能干的兵,安排他去部隊食堂當炊事員。他說起這段總搖頭:"三米飯要煮得透,得先用滾水泡高粱米,水燒得冒泡才下鍋,勺子得不停攪......"其實大伙兒都知道,他寧愿繼續背電話線,也不愿意去干后勤。
在炊事班待了整一年,他忽然收拾行李回了開縣老家。村里人以為他要安心種地,哪知道他悶頭寫了三封信——兩封給縣里領導,一封寄到武裝部。信里沒提受過的表彰,只說自己當過通訊兵,想繼續為國家出力。
也是趕得巧,那年省郵電局正招架線工。縣里領導拿著他的信直拍大腿:"這不現成的技術員么!"
1959年春天,他揣著介紹信坐船到了成都,在長線局一干就是二十三年。四川百來個縣他都跑遍了,懸崖上架過線,洪水里搶修過電纜。有次在阿壩架線,牦牛把剛鋪好的線桿撞斷了,他帶著徒弟在雪地里守了整夜。
1982年單位發通知,說子女頂崗政策要取消了。他算算自己還能再干五年,但想到三個孩子的前程,還是把退休申請表交了,讓自己的大兒子接替了自己的崗位。
現在他每月領著五千多塊退休金,雖然十年前中風坐了輪椅,可部隊發的搪瓷缸子還擺在床頭。有回電視里放軍營紀錄片,他盯著屏幕突然念叨:"當年要是忍下那口氣......"話沒說完就擺擺手,讓護工推著輪椅去陽臺曬太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