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昔日網紅蔥油餅店“阿大蔥油餅”要重新開業了,阿大的兒子將成為負責人。
2025年4月14日下午,上海石門二路,阿大蔥油餅的門店正在裝修。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今年虛歲69歲的阿大本名吳根存,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做蔥油餅。憑借出色的手藝,“阿大蔥油餅”的名聲走出弄堂、傳遍上海,門店前一度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要排隊限購。阿大的攤位和門店也是幾經輾轉,從南昌路的菜場轉入茂名南路的弄堂,又在政府和網絡訂餐平臺的支持下在永嘉路開店。2022年3月之后,永嘉路門店幾乎不再營業,2023年3月租約到期后搬離。
2016年9月26日,上海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的弄堂里,阿大正在做蔥油餅。澎湃新聞資料圖
沉寂了兩三年之后,“阿大蔥油餅”將在石門二路65號重新開張,目前門店正在裝修中,部分員工已經到崗,預計4月中下旬開業。阿大的兒子吳志勇將負責門店經營,阿大提供指導和監督。
為何重新開店?新店和之前的門店有什么不一樣?老手藝和老味道怎么傳承,又如何適應新市場?4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吳志勇。
澎湃新聞:時隔3年,“阿大蔥油餅”為什么要重新開店?
吳志勇:我想把我爸的蔥油餅店重新開起來。從2022年3月份到現在,關店三年多了,其間我爸想過再開業,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成。我想如果一直不做,這個牌子就會逐漸消失,很可惜的。另外出于個人原因,我之前在外企做電商運營,被裁員了,也想自謀出路,如果有這個機會能把“阿大蔥油餅”重新做起來,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
澎湃新聞:之前都在黃浦區,這次為什么選擇靜安區石門二路?
吳志勇:這個地方不是我們的第一選擇,我家附近肯定是更優選擇,但附近的鋪子我找了大半年時間,很多都是飲品執照,咖啡店居多,沒有熱食執照的話就做不了有油煙的東西。找了那么多地方之后,我看到石門二路的這個鋪子有證照、有排煙,還挺合適的。
澎湃新聞:此前永嘉路門店有政府和外賣平臺提供支持,這次開店有相關扶持嗎?租金壓力大嗎?
吳志勇:完全是我的個人創業行為,我自己全資投入。這個鋪子租金屬于市場平均水平,各種成本都不算低。
澎湃新聞:創業成本不低,又有風險,您對新店有信心嗎?
吳志勇:我有信心。對我來說,也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了,就想博一下。如果我現在不去做這個事情,未來肯定會后悔的。
澎湃新聞:阿大蔥油餅之所以火,是因為您父親的手藝。現在您負責門店的話,如何傳承父親的手藝?
吳志勇:我當然也會做蔥油餅,前幾年幾乎每周都會在店里幫忙。這家新店,我會親自做餅,也會雇人做,因為我的精力不單是放在做餅上,也要考慮整個店的經營和后續規劃。開業初期,我爸會在店里看著,提供一些指導。他的手藝肯定會傳承的,出來的味道也會結合現在新的年輕人的口味。
澎湃新聞:在永嘉路門店,蔥油餅賣到10元一個。新店的定價會有什么變化嗎?
吳志勇:新店肯定不會漲價,具體價格還在討論中。我們會保質保量,而且是用更好的食材、更好的配料去提高產品質量,但價格不會上漲。
澎湃新聞:“阿大蔥油餅”的商標已經被別人搶注,新門店使用的話會涉及侵權嗎?
吳志勇: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有自己的“吳根存阿大”商標以及頭像商標,新店門頭是吳根存阿大蔥油餅。
澎湃新聞:“阿大蔥油餅”這些年經歷了起起伏伏,你怎么看待生意變化,對新門店有什么期待?
吳志勇:我印象中,我爸在茂名南路做的時候已經挺火了,一直在排隊。到了永嘉路,由于媒體、企業、政府的支持,又火了一波。在茂名南路吃的更多是街坊鄰居,在永嘉路吃的可能更多是游客。至于石門二路,我當然是希望生意繼續紅火了。
澎湃新聞:您父親身體情況怎么樣?之前歇業時,他提到身體狀況不好,需要調理,而且有脊柱側彎的老毛病。
吳志勇:這兩三年休息下來,對我爸的身體調養是一件好事情,他不那么操勞了,氣色等各方面都好一些了。等新店開業,他會提供一些指導,但不會再讓他非常操勞了。
阿大注冊成功的人物圖形商標。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