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科技融合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創新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要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游業態,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近年來,貴陽貴安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依托科技創新推動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深厚土壤,不斷催生文旅新場景,實現了科技賦能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和創新升級。
2025年春節檔,當擁有超1900處特效鏡頭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在貴陽越界影城32.16米巨幕IMAX-GT廳震撼“綻放”時,這座西南山城以光影之力成為全國文旅舞臺的焦點。
上影越界影城總經理 陳開放:這個IMAX-GT影廳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這塊銀幕是1.9:1的畫幅比,而且這部影片更多的是S級的特效鏡頭,所以在放映《哪吒2》這類型片子的時候,肯定是更具有優勢的。
在貴陽越界影城寬32.16米巨幕IMAX-GT廳,色彩鮮活奪目如同伸手可觸,光影流轉細膩仿若置身實景,為“一塊屏”奔赴一座城的觀眾在觀影后紛紛表示,這種震撼是傳統銀幕無法給予的。
廣西游客 梁清:它整體的效果真實感很強,讓人覺得很震撼、很逼真,很值得來這里看電影。
湖南影迷 戴奧:影院讓我感覺很震撼,全方位的聲音的環繞,還有那個屏幕非常的大,視覺上很震撼。
貴陽越界影城IMAX-GT廳的“出眾”之處不僅僅是巨幕,4K分辨率和12.1聲道的雙重加持,讓電影《哪吒2》中飛天的衣袂擺動都能產生方位音效;714個座位,確保每位觀眾都能享受到超過120度的廣闊可視角度,被觀眾稱為“裸眼3D效果”。
貴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 王瑋:越界影城我想其爆火的原因是以亞洲最寬的大屏為定位,差異化錨點抓住了觀眾對高沉浸度觀影的需求,將大屏的硬件的物理優勢轉化為極致觀影體驗的標簽;良好的觀影體驗,讓大家看得過癮,觸發和積攢大家的分享欲望,這次的出圈也將越界影城從內容放映的終端轉型為在地文化消費的地標,激活了市場體驗型消費的增量空間。
在貴陽這座山水之城,越界影城為省內外影迷們構建IMAX-GT激光廳的視聽圣殿,與之遙相輝映的,是“蜿蜒”于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在這里,“爬雪山、過草地”有了真實感,科技創新為紅色文化表達注入全新生命力。
參觀者 汪繼蓉:這里面應該是能看到很多的AI虛擬技術,還有全息影像,在表演過程中也融合有硝煙四起的煙味,演員的沉浸式的表演以及溫度的控制,讓我們身臨其境的體驗到當時紅軍長征的真實場景的,非常震撼。
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運用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全維度機械運動、虛擬現實、三維聲場等最新科技手段,結合真人演繹,讓歷史不再是單向傳播,參觀者在這條“數字時光隧道”上產生的共情,讓紅色文化傳承有了更具象的載體。
貴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運維部經理 姚理剛:主要有兩個技術亮點:一是“偉大轉折”采用最先進的雙曲顯示幕和46聲道的音響系統,加上6塊大型升降移動座椅臺,16塊飛屏和8塊可快速翻轉的地屏形成的帷幕矩陣,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能夠最大程度的為觀眾呈現沉浸式體驗。另外一點是“勝利豐碑”影廳采用超大弧形透聲幕,屏幕面積超過兩個IMAX銀幕,采用高流明激光投影機和43.1聲道的全景聲系統,這些先進的設備能夠為觀眾帶來特種電影的視覺盛宴。
從被動觀看到主動參與,從視覺震撼到五感共鳴,文化場館的數字化轉型正在重構大家的體驗維度。自2023年10月試運營以來,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累計演出超11000場,其累計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成為全國紅色文旅的新地標。
“數字化保護傳承”是貴州民族文化資源創新性活化利用的關鍵路徑。作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的省級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貴州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由貴州小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通過三維建模、全景影像等技術手段,對全省486個傳統村落的建筑風貌、民俗文化、歷史遺跡等進行全方位的記錄與展示。這一創新打造的集文化保護、科普教育、旅游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既擴大了貴州民族文化國際傳播聲量,又培育了數字文旅消費新場景,讓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鮮亮,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貴州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聯席主任 宋青:在當今數智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作為一名研究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會努力致力于貴州非遺文化數字化,致力于將傳統形態存在的中華優秀文化轉變為高質量數據集,成為大模型重要的語料庫。并強化創新與創意深度融合,助力推動文化產品定制化、個性化發展,進一步釋放文化消費潛力,為文化數字化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推動文化產業邁向數字時代,全力催生“文化+科技”新型文化業態。從貴陽越界影城的巨幕光影嬗變,到“紅飄帶”打造的全域沉浸數字演藝,再到傳統村落的云端呈現......在貴陽貴安,科技的融入讓文化內涵在數字光影的交織中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殷殷囑托,字字千鈞。貴陽貴安將搶抓文化與科技融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探索有效機制,充分發揮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潛力,共繪良性互動新圖景。
記者/鄒健 齊鳳麟 潘家元 朱小明
編輯/蒲愛佳 責編/楊青青 審核/孫夔 終審/曹欽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