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入這所哈佛大學附近的“高端俱樂部”,精英大佬們費勁心思。
他們認真填寫了申請表,提交了身份證明、工作信息牌,甚至還專門找已經進入俱樂部的會員寫了“引薦信”……
……因此,他們得以進入,這家“豪華jì院”。
2023年底,美國聯邦檢察官聯合當地警方,查封了這個專供“精英化男性”的高端性交易jì院,并公開了一批涉嫌“有償性交易”的男性名單。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人并非普通嫖客。他們之中,包括科技公司CEO、波士頓最負盛名的癌癥研究科學家、年入數十萬美元的醫生、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只服務有錢人的高端律師和劍橋市議員等等……
他們是波士頓上流社會的縮影——有權、有錢、有面子,也有“被保護的隱私”……
這一次,這些人卻統統栽在一個jì院里。
也許在人們的印象中,jì院大多存在于紅燈區,隱蔽而骯臟,但這個專供高端人士的jì院卻恰恰相反——它被精心打造成了一個近乎“定制化”的高端俱樂部,門檻極高、流程嚴密、對客戶的要求近乎苛刻。
它的據點設在馬薩諸塞州劍橋、沃特敦、戴德姆、遠至弗吉尼亞州的富人社區。每一處都是選址講究、裝修考究的高級公寓,甚至推開窗戶就能看到無與倫比的城市景觀。
42歲的“媽媽桑”李韓(Han Lee)非常挑剔,她知道如何吸引想要招的有權有勢的人群。
李韓出生于一個韓國貧困家庭,她在成為“老鴇”之前曾從事多年性工作,而她運營的這些jì院,也“似乎”和底層的jì院不同……
所有想要成為會員的精英人士,都需要提前進行身份驗證,提供工作證、駕照、自拍照,甚至還需要來自其他嫖客或jì院的推薦人。
而她手下的“姑娘”,可以保留超過一半的收入,甚至還允許她們拒絕客人。
她的jì院提供的服務,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性交易”,而是帶有包裝感的“體驗型消費”。
——比如所謂的“女友體驗”(GFE),也就是以戀愛、陪伴的方式進行更加親密的性服務。
這樣的服務,每小時收費350-600美元,遠超過普通的性交易。
客人必須要提前預約,并且所有服務都遵循嚴格規定,確保“安全”、“專業”的服務流程。
當他們預約完,這些姑娘們就會被送到那些坐落在高級公寓里的私密房間,然后有權有勢的客人們則會收到“媽媽桑”的短信,告訴他們要怎么做。
“到達后發短信,如果周圍有其他人,請留在樓梯或電梯旁,不要與女性進行私下交易。”
在“服務”結束后,嫖客就會被要求向性工作者進行“捐贈”。
——而這,就是為性服務付費的默認暗語。
李韓知道,這種機制能夠幫助她排除潛在風險,比如執法人員和“不穩定客戶”。
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為了“迎合高端客戶的需求”——因為,只有被挑選過的客戶,才值得信任、才肯出高價、才不會惹麻煩。
那么,這些所謂的“高端客戶”究竟是誰?
2023 年,時任波士頓代理美國檢察官喬什·利維表示,jì院的顧客包括政客、大型制藥公司高管、擁有安全許可的政府承包商、教授、律師、會計師和科學家。
目前,已經有34名男性被公開指控,年齡從 20 多歲到 70 多歲不等,另有2800多人的身份仍處于核實和調查階段。
但就算這公開的34人,就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之中,包括專注于新型癌癥療法的生物科技公司HiberCell的CEO,56歲的喬納森·蘭菲爾。
他上交了自己的工作證件、駕照、信用卡以及一張自拍照,同意支付每小時340美元的費用。
——在結束時,他被警方直接攔下來。
然而,他卻厚顏無恥地表示,自己是去“拜訪一位朋友”。
雖然他至少嫖了十次,但在法庭上,他的律師辯稱:“沒有證據表明他的當事人知道自己去了jì院。”
法院:信你才有鬼。
除了此人之外,這個名單里,還包括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尖端廢水處理公司Gradiant的首席執行官,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機械工程師Anurag Bajpayee。其創新成果曾入選《科學美國人》年度十大改變世界創意榜單。
麻省總醫院腫瘤實驗室前主任詹姆斯·庫薩克,是波士頓最負盛名的癌癥研究專家之一,而他被指控與jì院反復聯系、安排性交易。
波士頓高端皮膚科醫生魯賓斯坦,他曾經在2023年至少進行過六次性交易,包括 4 月 5 日、4 月 12 日、4 月 26 日、5 月 9 日、7 月 9 日和 9 月 23 日。
而最讓人驚訝的,還是現任劍橋市議員、前馬薩諸塞州教師協會主席,保羅·托納。
托納曾是一名小學教師,在任內大力推動“道德教育”項目,呼吁年輕人“自我約束”。
而他本人嘛……他與jì院聯系 432 次,發生性交易至少 13 次,甚至jì院還需要反復提醒他:“不要在走廊大聲,小心(打擾)鄰居。”
2023年11月此案破獲后,jì院的多名組織者迅速被捕,他們均已認罪,其中媽媽桑李韓被判處四年監禁,并繳納550萬美元非法所得。
而當這些“高端客戶”一個個被調查鎖定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承認錯誤,而是竭盡全力保住自己的名字。
多位被告迅速聘請律師,向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遞交申請,要求封存身份信息,理由是他們只是“普通市民”,如果姓名和照片被公開,將遭受職業上的毀滅性打擊、社交圈的排斥,甚至家庭破裂。
他們強調,案件尚未定罪,公開身份無異于“輿論處刑”。
在過去的很多案件中,類似的申請往往能獲得批準——因為這些人有資源、有背景、有律師團隊,他們總是擅長把“恥辱”轉化為“隱私權”。
但這一次,法院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書記官莎倫·凱西堅持聽證應向公眾開放,并獲得州最高法院的支持。
法院在判決中明確指出:
“透明、問責和公眾信任,優先于他們的名譽。”
這也許算是一個進步。
反性交易組織發聲力挺:
“如果他們擔心被曝光,就不會再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不是曝光,是震懾;這不是傷害,是保護。”
曾經的性工作者奧德拉·杜迪,現在她在組織工作,專門幫助那些被困在性交易中的女性。
聽證會上,她坐在法庭后排,一邊聽著警察宣讀那些嫖客的短信記錄,一邊不停地搖頭,表情寫滿憤怒。庭審結束后,她走出法庭,面對鏡頭和記者說得非常直接:
“這場聽證會,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正義的體現。”
“這說明,這個州不會對‘買人’這件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個信號很明確。如果能把這信號傳出去,說不定那些人販子和皮條客就會收手,不敢再去操控那些脆弱的女孩。”
她頓了頓,又加了一句:
“說到底,如果沒有男人出錢買我,我的皮條客根本不會去賣我。”
在這個案件中,法院提出,曝光嫖客是打擊性交易最有效的方式,而不是僅僅處理從業者。
這是一個信號,告訴掌握資源、權力的人:你不是例外,你無法“毫發無傷”。
或許,他們最怕的,從來不是法律,而是失去面具。
而真正能打破這個沉默的,是曝光,是公眾目光,是透明。
當光照進來時,遮羞布才會消失。正義,才會真正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