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經典讀書會啟動儀式
暨書香西苑-楊憲金編著圖書展示閱享會在京舉行
記者 韓家水
北京訊,紅墻經典讀書會正式啟動,開啟書香西苑文化之旅。2025年3月28日,花香水綠,春日正濃,北京天雅古玩城十層善品堂國學院內洋溢著濃厚的書香氣息,“紅墻經典讀書會啟動儀式暨書香西苑——楊憲金編著圖書展示、閱享會”在此隆重舉行。
紅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先賢的民族精神、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為弘揚、挖掘、傳承紅墻經典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書香社會建設,特舉辦紅墻經典讀書啟動儀式暨“書香西苑”——楊憲金編著圖書展示、閱享會。
活動旨在深入挖掘紅墻文化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交流平臺,推動書香社會建設,讓參與者深入了解紅墻歷史的演變,提升讀者的文化自信。展示楊憲金編著紅墻經典圖書的文化價值,感受紅墻經典與歷史的交融,推動紅墻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此次活動由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文化藝術院、善品堂國學院、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北京中海聯水墨畫藝術院、麒雯齋(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寰宇勝境(北京)文化交流中心、青年航線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支持單位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北京篤學書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珠海橫琴興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國際中國書畫報社社長、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
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張金衛主持活動
上午9點,活動在國際中國書畫報社社長、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張金衛的精彩主持下拉開帷幕。他致辭說,在這充滿書香與文化氣息的美好時刻,我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紅墻經典讀書會”的正式啟動,同時也將深入品鑒楊憲金先生編著的系列圖書,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書香西苑”閱享之旅。
主持人張金衛首先介紹出席今天活動的領導和文化、出版、藝術界專家學者李殿仁、周留樹、王德春、沈凱、楊憲金、張德俊、常 江、夏廷獻、王 震、何德益、李培義、蔡詩華、馬體忠、思勤高娃等嘉賓。
紅墻經典讀書會啟動儀式上,與會人員一同觀看了《紅墻經典出版人——楊憲金》視頻短片(出品:寰宇勝境北京文化交流中心,監制:資深媒體人韓家水),該片包含楊憲金先生及其紅墻出版物“圖書、掛歷、畫冊”鏡頭數百個,概括介紹了楊憲金十七歲走入中南海,自一九八四年擔任中南海畫冊編委會主任,一九九二年組建西苑出版社擔任首任社長兼總編輯至今四十年間的出版生涯。短短四分鐘的片子,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了楊憲金先生的紅墻圖書世界。
隨后,主持人邀請各界領導、專家致辭祝賀。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張德俊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張德俊首先代表主辦單位領導致辭。他強調了紅墻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舉辦此次讀書會對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國防大學原副政治委兼紀委書記、教授李殿仁中將
國防大學原副政治委兼紀委書記、教授李殿仁中將致賀詞。李殿仁中將從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角度,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紅墻經典讀書會暨書香西苑楊憲金先生編著的圖書展示、閱享會給予了高度評價,強調紅墻經典讀書會,內容獨特,形式新穎,對弘揚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加深、凝聚黨群關系,引領全體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希望活動做大做強,惠濟社會,誨教大眾。同時,他肯定楊憲金編著的紅墻經典出版物,內容容量大,哲理強,古今融通,對現實具有指導意義,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好教材。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自然資源作協主席、
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常 江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自然資源作協主席、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常 江致辭中,回憶了和楊憲金數十年的文友摯情,稱贊楊憲金是一位謙虛低調的有眼光的出版家。
解放軍長城出版社原社長、北京崇德堂博物館館長李培義
解放軍長城出版社原社長、北京崇德堂博物館館長李培義致辭說,作為交往幾十年的出版界同行,很是敬佩楊憲金的大手筆作品,從質講,一出手就是經典、大部頭,厚重大氣,從量講,一出手就是某某一個系列,震撼灼人,實堪為同行榜樣。
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鄧艷
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鄧艷致辭中講到,感恩認識著述頗豐的出版界前輩楊憲金先生,他讓自己走進了紅墻圖書世界。鄧艷簡要闡述了紅墻文化和經典文化的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講述了閱讀經典對開拓人們的視野和思維的重要性。她說,我們要圍繞“書香滿京城,禮贊新時代”這一主題,以書為友,以讀為樂,讓經典書香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以創新的飽滿的激情,去擁抱這個偉大的新時代。
紅墻讀書會負責人、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郭秀娜
紅墻讀書會負責人、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郭秀娜在致辭中,介紹了紅墻讀書會的計劃與方案,她說紅墻經典讀書會儀式啟動后,會有計劃有步驟的逐步向前推進,由北京逐步向全國輻射。
接著,紅墻經典讀書會正式啟動。主持人張金衛邀請重要嘉賓李殿仁、常江、張德俊、周留樹、王德春、楊憲金上臺共同為紅墻讀書會剪彩。
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將活動推向高潮。嘉賓們共同期待著紅墻經典讀書會能夠成為傳播文化、啟迪思想的重要平臺。
書香西苑——楊憲金編著圖書展示、閱享會上,主持人張金衛介紹說,在今天的閱享會上,我們一起分享楊憲金先生40載紅墻經典出版生涯和他的獨特的紅墻人生,將圍繞他編著的中南海、偉人、文化藝術及書文系列這四個主題,深入探尋楊憲金先生的紅墻經典的創作心路與藝術世界。
楊憲金先生從十七歲走進中南海直至退休,對這片土地充滿敬畏與熱愛,記錄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和中南海的四季、人文風貌及文化底蘊。期間,他與眾多偉人近距離接觸交流,這些經歷成為他創作的重要源泉,他通過文字和書法作品生動描繪了偉人的形象與精神品質。此外,他還編著了豐富的文化藝術系列圖書,憑借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我們創作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楊憲金先生的書文是其思想、情感與藝術追求的體現,蘊含深厚內涵與獨特審美風格。
他自1984年擔任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1992年組建西苑出版社擔任首任社長,至今,四十年來,其編著的圖書包括《中南海掛歷》《中南海珍藏書畫集》《毛澤東手書真跡》《家書情思》《詩聯致遠》《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南海風光》《毛澤東故居藏畫》《中南海勝跡圖》《讀墨悟道》等書籍、畫冊、掛歷二百多部(數百萬冊),涵蓋了中南海文化、偉人故事、文化藝術、書文系列等多個領域,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閱享會上,專家學者們對楊憲金著作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作為楊憲金在中南海的同事,周留樹和王德春首先依次發言。
周留樹,中央檔案館正局級研究員,中央檔案、毛澤東文稿和圖書原管理員
周留樹首先發言回顧了他與楊憲金社長作為中央辦公廳下屬出版社社長的深厚友誼,并高度贊揚了楊憲金的工作熱情和學識。楊憲金在任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和西苑出版社社長期間,深入研究并編輯了《毛澤東書信墨寶集》,該書輯錄了毛主席660封書信精華,其中288封為墨跡,是至今最完整的毛主席書信墨寶集。該書反映了毛主席的家國情懷、情感交往歷程、崇高風范和書法藝術風貌。周留樹有幸參與部分書稿審看,認為該書是研究、感悟毛主席家國情懷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此外,楊憲金還編著了《書信文潤-毛澤東書信探究》和《家書情思--毛澤東家書探究》,對《毛澤東書信墨寶集》進行了深入解讀,這兩部書也是值得一看的政治和道德修養讀物。最后,周留樹祝賀讀書會圓滿成功。
王德春,中央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原司長,毛澤東晚年圖書管理員
王德春與楊憲金曾在同一部隊服役,后各自發展。王德春曾是毛主席晚年圖書管理員,而楊憲金則在新聞出版領域取得顯著成就。王德春發言指出,楊憲金的編著作品題材重大、層次高、社會影響力大,體現了責任意識、社會意識和國家文化意識;內容思想深邃、形式新穎,體現了文化創新意識和出版視角;從實際出發,科學論證,嚴謹求實;設計編輯獨具匠心,凸顯文化特色和個性;題材具有獨特的歷史、藝術、文獻和學術價值,為中國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德春強調,紅墻經典讀書會的啟動是弘揚宣傳我國優秀文化的具體行動,呼吁大家堅定文化自信,共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李建軍,中國楹聯學會原副會長、顧問,中國楹聯圖書館館長
李建軍,是中國楹聯學會原副會長、顧問,中國楹聯圖書館館長。他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暢談了與楊憲金的深厚友誼,以及宣揚推廣紅墻經典和楊憲金書文系列的今后打算。
王家斗,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書法藝術研究分會副會長,山東羲之書畫院院長
王家斗,是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書法藝術研究分會副會長,山東羲之書畫院院長。暢談了自己在幾十年研究書寫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歲月中,與楊憲金結下的濃厚情誼,彼此相學相長,攜手走到了今天,對楊憲金的崇高人品和出版成就,盛贊有加。
鐘 捷,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鐘 捷,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他暢談了十年前應楊憲金之邀參與創作《泰山勝跡圖》與楊憲金結下的深厚友情,他對楊憲金作為中南海畫冊編委會主任、西苑出版社老社長統籌組創《泰山勝跡圖》大到宏觀細至微觀的運籌把控力甚是敬佩,對楊憲金今天推出的“中南海文苑”系列圖書,更是敬仰不已。
夏廷獻,退役海軍大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夏廷獻,退役海軍大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暢談了和楊憲金的文友之交,對楊憲金的高尚人品和書香西苑的經典出版物,給予高度評說。
馬志強,中國木版年畫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濰坊楊家埠木板年畫畫院院長
馬志強,中國木版年畫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濰坊楊家埠木板年畫畫院院長?;仡櫫藶H坊楊家埠木板年畫一系列活動得到的楊憲金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在推廣宣傳紅墻經典和楊憲金書香西苑書文系列方面,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王翰尊,原光明日報總編室記者,崇德博物館年畫專業委員會顧問,著名書畫家
王翰尊,原光明日報總編室記者,崇德博物館年畫專業委員會顧問,著名書畫家?;貞浟擞晌髟烦霭嫔鐬樽约撼霭娴闹T多書籍,甚是感激楊憲金社長處處為他人著想在先的高尚人格和嚴謹認真的敬業精神。
徐學勝,山東臨沂市科學技術局原主任科員,中國書畫報特約記者
徐學勝,山東臨沂市科學技術局原主任科員,中國書畫報特約記者?;仡櫫伺c楊憲金幾十年的交往友誼,通過自己審校楊憲金的部分書稿,對楊憲金的深厚人文哲史功底,贊佩有加。
余斯文,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
余斯文,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作為偉人的故鄉人,對楊憲金一生研究、宣揚偉人藝術取得的巨大成就,無比感佩和敬仰。
賦 詩 贊紅墻經典及其讀書會開啟
紅墻經典中南海,文物深藏古跡豐。
西苑新籌珍寶匯,憲金編創藝文宏。
詩書聯墨相輝耀,樓閣亭臺共彩虹。
乘勝繁榮垂范競,書香會啟再登程。
陳衍斌,北京大學企業研究所研究員
陳衍斌,北京大學企業研究所研究員。作為楊憲金的肥城故鄉人,與楊憲金詩詞之交數十年,言談中對楊憲金在詩、聯、書、文創作上取得的驕人成就,給予由衷祝賀。
王炳森,麒雯齋(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炳森,作為扎根北京副中心的麒雯齋(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他致辭中談到了閱讀經典的重要意義和對今后的工作暢想。他說我們要始終牢記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的使命任務,積極探索 "智慧閱讀 +" 創新模式。2025 年,將重點推進三項戰略布局,積極對接宣傳紅墻經典文化和楊憲金書文系列,以本次讀書會為契機,攜手共進,以文化人、以書潤心,共同譜寫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韓家水,作家、紅色詩人、資深媒體人,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主編
韓家水,作家、紅色詩人、資深媒體人,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主編。作為末位分享發言人,他回憶了與楊憲金先生一見如故結緣十多年的忘年之交情誼,對楊憲金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研究宣傳紅墻文化,敬仰不已,曾為楊憲金組創的《中南海勝跡圖》《泰山勝跡圖》寫過兩篇萬字賞析文章(均收錄楊憲金“中南海文苑”系列圖書)。從始參與了楊憲金最新編著的十二本“中南海文苑”系列圖書,從醞釀、策劃、編輯到出版,并擔任責任編輯和裝幀設計,歷時五六年,切身體悟到了出版前輩楊憲金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同時,也深刻感悟到了廣大作者和編輯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汗水。
韓家水在發言中,重點談到了他寫的一篇《詩人韓家水:賞析楊憲金纂修之“中南海掛歷”》(此文已公開發表并收入《紅墻經典閱享汲智》一書第37頁,文題改為《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萬字文章,文章開篇介紹楊憲金自1984年擔任中南海畫冊編委會主任,到1993年組建擔任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十余年間,每年都出版數十萬份的中南海掛歷。一幅幅以毛澤東主席、開國功勛、十大元帥風采,中南海風光等為原始資料的掛歷,帶著紅色文化的情絲和馨香走進了百姓客堂,如春風拂暖了千家萬戶百姓的心田。融通了黨情民心,堅定了人民群眾對黨中央政策的理解和自信力。為黨的組織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
隨后,主持人張金衛邀請楊憲金先生(右)上臺,向中國楹聯圖書館捐贈《中南海勝跡楹聯》等圖書。中國楹聯學會原副會長、顧問,中國楹聯圖書館館長李建軍先生(左)上臺接收捐贈圖書。
紅墻經典出版人,原中南海畫冊編委會主任、
西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楊憲金現場與讀者互動
最后,楊憲金在致答謝詞中表示感謝善品堂國學院為本次活動提供了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平臺。感謝所有為本次活動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員和社會各界對他的支持與厚愛,以及朋友們的理解與陪伴。更感謝每一位讀者,是你們的閱讀與思考,讓我的文字有了意義。
同時,楊憲金先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和心得體會。他談到,自己在中南海度過了40年的紅墻歲月,這段經歷讓他對紅墻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著作,讓更多的人了解紅墻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文化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研讀紅墻經典、交流思想的平臺,也為推動紅墻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組委會介紹,紅墻經典讀書會將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更多的人在書香中品味文化、感悟人生。
會后,與會領導、專家和紅墻經典暨書香西苑——楊憲金編著圖書展示、閱享會部分讀者合影留念?;顒訄A滿結束。
活動組委會供稿
2025年3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