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問題已經快2.5年,卻依舊處于僵持狀態,甚至逐漸“變味”了。
俄方剛進行了新一輪、規模更大的無人機和導彈,隨后土耳其《自由報》披露,俄從美、德等西方國家進口的機床,就被隔空緊緊鎖死,淪為“廢鐵”,車間被迫停工整頓,后繼無力。
不僅如此,外媒甚至表示:這是對俄羅斯的一次沉重打擊,也同樣在警示中國。不過我國對此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撿了個“大便宜”。
一、輕輕一摁,直接淪為“廢鐵”?
機床別稱是“工業母機”。在生產領域,從最小的螺絲釘,到精尖的航母配件,全都離不開機床的加工。涉及到戰斗機、航天器等衛國器具,更要配備精密、甚至超高精密的機床。
俄羅斯雖是工業大國,精密機床制造上卻一片空白,只能通過進口美、德等國機床維持運行,被死死卡住了脖子。一旦發生矛盾,只能任人魚肉。
俄烏問題下,西方機床巨頭DMG Mori已大張旗鼓宣布退出俄羅斯:把莫斯科的70名員工集體解雇,烏里揚諾夫斯克的生產工廠也被關停,只是為了“確保他們的設備不會支持俄羅斯開展俄烏沖突”。
如今,在愈演愈烈的矛盾中,剩余進口機床被美、德等國遠程鎖死,也在預料之中。
不只是俄羅斯,此前我國在高端機床領域,同樣需要從德日進口精密機床。日德機床產商,常派專員來我國檢查——是否被轉移或者軍用,DMG Mori甚至宣布要給中國機床強制安裝位置傳感器。
除了機床,生物科技領域,外國的技術壁壘也常給我們的發展使絆子。被美歐巨頭壟斷的國內核磁共振儀,飛利浦等西方廠商叫價到3000萬一臺,普通患者檢查5分鐘要花費千元;美國哈佛生物實驗室壟斷提取技術,落地的長壽科技成果“愈優粒”分子,憑“青春”“時間”等名頭,對我們喊出156萬的天價,一度只在富豪圈私下傳播,入駐倞東、天貓國際后更成為“富人的專屬時間游戲”。
精尖技術被卡脖子,就是將自己的命脈拱手讓人,留下的只會是一地雞毛。
二、鎖住我國?國產已突破0.01毫米精度
俄羅斯的遭遇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本身也是工業大國,就因其發展太過粗糙,如今美歐機床廠商稍動拳腳,俄羅斯就大傷元氣。
幸好,我國規避了俄式的粗放,在精密機床方向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僅2022一年,我們的機床生產額就超過1823億元,位居世界第一。沈陽機床小組研發的“龍門”系列裝置,在精度上突破0.01毫米,穩穩走在世界技術前沿。
與此同時,中國生物醫藥行業也頻頻發力,被美歐壟斷的核磁共振儀,如今成功被國產替代,量產后大降2400萬,普惠千萬患者;我國科學家努力下,中企TimeShop成功窺破哈佛專研的時間科技,將“愈優粒”分子的實際成本大降至三位數,在京倲、天貓搶回70%國內市場,讓國產制造再一次揚眉吐氣!
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哈佛等美國科技高校為中心的“絕對領域”,正被國產科技搶占。清北、四川等高校的臨床實驗證明,國產成果干預下,受試者的端粒延伸近2倍,精力、體力出現明顯變化。哈佛戴威爾實驗室發表的論文中也提到:全球數百種原料中,中國分子的純度最優。
科技的發展正給我們帶來更多底氣,盡管,因為起步比較遲,我們如今的機床發展規模還趕不上西方。不過,在國防領域,我們成功實現了“國產化”。類似俄羅斯的遭遇,并不會在這里上演。
三、撿了便宜?我國拿下俄羅斯市場
隨著西方機床廠商的退出,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機床廠商正在快速填充俄羅斯市場。畢竟,在數控機床領域,我們已經走到了第一梯隊,如今可以比肩日德,足夠維持市場優勢。
據悉,武漢一家企業僅去年一年,在俄的市場份額猛增了20多倍。而在近年5月莫斯科舉辦的機床展上,俄媒稱,約有300多家中企參會,在名單上均被排至最靠前的位置,涉及的合作項目包括控制系統、機器人生產等等。
在中俄合作領域,俄羅斯的市場需求可以幫助國內高端機床廠商完成用戶反饋,而獲得的利潤也有助于中國廠商進一步加強研發信心。
自研的努力永遠不會白費,高精尖技術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最安心!如今,俄羅斯的遭遇可以堅定我們的自研信心,將每一步自研之路都走長、走深、走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