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北水運大通道航運樞紐
4月14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區進出口1.84萬億元,增長8.7%,增速比全國整體增速高7.4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到了17.9%。
近年來,中西部地區不斷發揮自身優勢,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外貿潛力進一步釋放。這背后,內河水運作為連接內陸與沿海、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梁,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明確提到,“積極開展湘桂運河前期研究”。幾乎同一時間,湖南省省長就“十五五”規劃與省政府參事省文史館員座談時,“著力提升國家交通運輸主軸競爭能力,盡快開工建設湘桂運河”亦被提及。
實際上,“湘桂運河”已然成為當下湖南關注的一大焦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提交11件全團建議,打頭的便是關于將湘桂運河列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建議。這也是繼2023年之后,湘桂運河第二次出現在湖南全團建議的“頭條”位置。
“頂格”爭取支持背后,難掩當地想要改變現狀的迫切。而視線往外,在湖北、安徽、江西等眾多省份“加碼”入局水運競爭的當下,湖南要借助這條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水運藍圖改寫水運格局、乃至區域經濟格局,談何容易?
01
“世紀機遇”
對多數內陸省份而言,出海遠且難,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一大掣肘。相比之下,中部大省湖南多了一重“無奈”。
湖南“一湖四水”聯通長江、輻射全省,通航里程超過1萬公里,僅次于江蘇、廣東,位列全國第三。擁有如此優越的內河航道基礎,卻沒能為這個長江中游省份帶來相匹配的“獲得感”——無論外貿總規模還是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都遠不及湖北、安徽等周邊省份。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在于湖南國家級水運通道僅有163公里的長江航道,省內高等級航運網絡尚未真正形成,貨物從水路出海只能北上長江輾轉上千公里,成本和時效都大打折扣。
在此背景下,湖南急需一條新通道來打通航運發展的“任督二脈”。
追溯歷史,湘桂運河的設想并非憑空而來。公開資料顯示,2200多年前,秦征嶺南,遣士兵、民夫開鑿水道,連通了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這就是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全長約37公里的靈渠。
如今,有“現代版靈渠”之稱的湘桂運河,同樣被寄望于連通中國貨運規模最大的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根據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提供的湘桂運河示意圖,湘桂運河北起湖南永州萍島,經瀟水支流永明河至江永縣,在江永縣城關附近的白嶺崗以人工運河穿越分水嶺,南至廣西桂林平樂,再經桂江匯入西江航運干線。全長300公里,其中湖南段212公里、廣西段88公里。
漢湘桂通道示意圖 圖片來源:湖南紅網
這條通道對湖南有多重要?
由交通部規劃院與湖南交通規劃院共同完成的《湘江航道發展規劃》曾提到,預計湘桂運河將是一個惠澤岳陽、長沙、株洲、湘潭、衡陽、永州、桂林、梧州等55個縣市、13.49萬平方公里、4000多萬人民的工程。
放在全國水運網絡格局中看,作為國家“四縱四橫兩網”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縱向通道之一——漢湘桂通道的重要一環,湘桂運河則有望成為湖南改善地緣結構、重塑區位優勢的關鍵一步。
按照當地的設想,漢湘桂通道建成后,從岳陽到永州,流經長株潭都市圈,湖南將擁有沿湘江935公里的國家級內河水運通道。屆時,湖南坐擁“北上長江,南下珠江”的雙入海通道,聯通全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區域,進而迎來從“長江邊上一省份”到南北水運大通道航運樞紐的歷史性轉機。
“湘桂運河大大克服了湖南內陸地區背離海岸的劣勢。”在長沙理工大學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盧毅看來,湘桂運河與粵漢鐵路一樣,是湖南的世紀機遇。
02
設想落地
據公開報道,1958年“成都會議”提出建設三峽水利樞紐、湘桂運河、贛粵運河的偉大構想,這是現代“湘桂運河”概念首次提出。受限于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等,這一設想未能付諸實施。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505378
在經歷數十載沉寂之后,湘桂運河近年頻繁出現在國家相關規劃中:
2013年,國務院批準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 )》正式將湘桂運河納入規劃;
2020年,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湘桂運河工程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較好的發展條件和時機;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新格局,其中湘桂運河被納入國家“四縱四橫兩網”高等級航道網“四縱”中漢湘桂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前期醞釀到逐步被官方文件提上議程,自然離不開湖南和廣西兩地的積極推動。
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3月,交通運輸部聯合湘桂兩省區按照“1個總報告+9個專題報告”的框架開展湘桂運河專題研究,成為湘桂運河從構想走向現實的重要標志。為此,湖南在省級層面成立專項研究領導小組,有15個省直部門參與。
2023年初,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布局推動湘桂運河等省際重大通道項目。5月,上述總報告和各專題報告全部完成。
同年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7件建議,第一件便是《關于支持加快推進湘桂運河建設的建議》。其中提出,建議將湘桂運河納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國家“十四五”規劃,盡早開工建設湘桂運河。
廣西方面,據統計,僅2019年至2020年,桂林曾先后6次向交通運輸部和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匯報,表達開展湘桂運河項目的決心和訴求。
在多方推動下,建設湘桂運河的共識日漸形成,基本條件成熟。公開信息顯示,在今年1月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湘桂運河預可性研究報告編制公開招標采購公告后,招標已于近日結束,標志著湘桂運河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03
頂格爭取
對湖南來說,眼下的現實是,這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急需找到融入全球市場、尤其是加速出海的新引擎。
一個現實背景是,近年來,在相對穩定的GDP前十強省份陣容中,湖南的排位變化多少有些“尷尬”——
2017年,湖南GDP被福建超越,全國排名從第八下滑至第九;2024年,湖南又以近700億元的差距被上海反超,成為全國前十強“守門員”。
事實上,從第五次經濟普查后修訂的數據看,上海在2023年就完成了對湖南的超越。而在其身后,兄弟省份安徽已然對挺進十強躍躍欲試。
梳理湖南各項經濟指標,外貿表現尤其值得關注。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湖南進出口總值5636.6億元,規模位列全國第17,明顯與其經濟總量位次不相匹配。
再看外貿增勢,去年湖南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7%,其中進口、出口增速分別為5.9%、-16.6%,進出口和出口增速均位列全國31省份倒數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湖南外貿規模連續第二年負增長。2023年,湖南進出口總值6174.99億元,同比增長-12.1%,進口、出口增速分別為14.6%、-21.9%。
可以說,眼下的湖南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打通這條新通道,來破解出海遠、出海難的“心頭痛”。
根據預測,湘桂運河建成后將打通南北水運大通道,實現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中的34個互聯互通。向南與平陸運河聯通后,將有效縮短長江中上游地區貨物至北部灣水運里程約1200公里,有力推動湖南運輸結構調整、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從現有規劃看,湘桂運河將按照2000噸級標準建設,年通過能力約8000萬噸,總投資約1500億元。顯然,這樣一項建設規模龐大、牽動多方的重要工程,僅靠湘桂兩省區自身的協調和籌資能力遠遠不夠。
在此背景下,今年湖南代表團再次“置頂”聚焦湘桂運河,建議將其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和相關部委相關專項規劃;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在前期工作中予以指導,并在要素保障上給予傾斜支持。
隨著漢湘桂通道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沿線航道建設有序推進,同樣在努力爭取支持的還有湖北。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全國兩會,湖北代表團以代表團的名義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快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湖北段工程建設的建議”,其中提到,建議在編制“十五五”水運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對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湖北段工程項目給予支持。
“漢湘桂內河航運大通道如果納入國家規劃,將在資金安排,工程調度等多個方面為工程提速,讓這條推動內陸開放與產業升級、支撐國家經濟均衡發展的‘黃金水道’早日建成。”
文字 | 程曉玲
*題圖來源:攝圖網_501598649 *城市進化論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