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建強
最近讀日本語學研究家沖森卓也最新寫的一本書叫《日本漢字全史》(筑摩書房出版 2024年11月)。作者在書中說,日本人第一本翻譯書是在1774年完成的。
日本第一本翻譯書《解體新書》
這本原為德國醫生撰寫的醫學書《解體新書》,日本人從荷蘭語轉譯,當時叫“蘭學”,譯成的是漢文。主要的翻譯者是一位叫杉田玄白的日本人蘭學者,當然也是漢文精通者。從《解體新書》翻譯創生出來的醫學漢文詞語,至少有如下這些:
神經 氣管 頭蓋 上顎 下顎 上唇 下唇
胸骨 肋骨 腦髓 延髓 結膜 粘膜 橫膈膜
食道 乳頭 乳輪 動脈 門脈 直腸 腰椎 椎骨
十二指腸 回腸 盲腸 尿道 子宮 精囊 龜頭 卵巢
另外,書中還有“處女者膜必在陰器內”的漢文翻譯句子。不久,“處女膜”的漢字詞匯也隨之誕生了。
這樣看,上述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醫學漢字詞匯,也是日本人在江戶時代創生的。
日本最新出版的《日本漢字全史》
當然,日本人這些創生,離不開中國的古籍。從古籍中尋找漢字或漢詞,然后將其組合或直接拿來對應西語的翻譯,這方面顯現了日本人的靈性和再編輯能力。如果沒有他們的創生,醫學這門學科的漢語專門用語將如何定著,恐怕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這樣看,文明有的時候并不都是表現為對決與沖突,而是表現為協力與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