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剛果(金)首都金沙薩,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一個是美國政府的“非洲事務高級顧問”,同時也是特朗普總統親家公,擁有四國國籍的跨國商人馬薩德·法雷斯·博洛斯,另一個是剛從美國駐布基納法索大使任上提拔到國務院,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科琳娜·桑德斯。鑒于此前有新聞報道說,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已向美國提出用自家的關鍵礦產換取外部的安全承諾,人們知道,博洛斯和桑德斯在“調停剛果(金)東部武裝沖突”的幌子下,其實另有所圖——前不久剛剛發生在烏克蘭身上的那一幕,又要在非洲大湖地區上演了。
有著“世界原料倉庫”之稱的剛果(金),重要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其東部的基伍湖區,在西方列強的長期爭奪下,那里成為殖民者留下的一個“火藥桶”。19世紀末,比利時殖民者用鉛筆在地圖上劃出的國界,從未考慮過當地不同部族間的歷史淵源與現實羈絆。這種“地圖殖民主義”的惡果,最集中且嚴重地體現在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中,當年有80-100萬人倒在對立部族的彎刀與槍口下。而悲劇的根源,正是西方殖民者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許多好端端生活了成百上千年的非洲部族,被人為地劃分在不同的殖民地里,并被故意拉踩導致諸多矛盾甚至彼此仇恨。二戰后陸續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不少仍然陷在殖民主義后遺癥的影響中,未能化解矛盾與仇恨,還存在著嚴重的國際對立和族群沖突。這又被西方國家抓住把柄,成為它們找尋代理人甚至傀儡政權,介入和干涉非洲地區局勢的借口。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就深度介入剛果(金)及其所處的非洲大湖地區局勢。1965年,美國中情局扶持蒙博托發動政變,開啟了長達32年的獨裁統治。這個被稱為“非洲暴君”的統治者,在美國的默許下將剛果(金)的銅礦、鈷礦變為私人金庫,而普通民眾卻在“資源詛咒”中掙扎。直到2025年,剛果(金)仍有超過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全國童工數量超過35萬,日薪不足2美元。法國《世界報》調查發現,剛果(金)東南部31座大型礦山中,28座的實際控制權屬于在開曼群島注冊的美國資本空殼公司。
今年年初,剛果(金)反政府武裝“M23運動”連續攻克戈馬、布卡武等重鎮,表面看是內戰突然升級,實則折射出外部勢力對剛果(金)礦產資源的覬覦。據媒體披露,美軍非洲司令部2023年度預算曾暴增40%,其中1.2億美元專項用于“剛果(金)民主進程支持”,最終的結果卻是,英國“沖突裝備研究所”在“M23運動”組織營地發現,反政府武裝手里的美制M4卡賓槍序列號與五角大樓軍援非洲清單完全匹配。
利用西方殖民主義制造的非洲國家之間的族群矛盾與治理真空,美國頻頻暗戳戳使壞,攪亂地區局勢后又大言不慚地趕來“調停”,嘴上說是“為了和平穩定”,內里卻包藏著在非洲的“資源版圖”開疆拓土的禍心。2019年,特朗普政府即推出《能源資源治理倡議》,美其名曰“構建透明供應鏈”,實則是要將競爭對手排除在剛果(金)礦業市場之外。2024年,拜登政府力推“洛比托走廊”計劃,更是試圖復活西方殖民時期的非洲鐵路系統,將剛果(金)的戰略資源通過安哥拉港口直輸大西洋彼岸。
今年第一季度,剛果(金)東部局勢持續動蕩,大湖地區一度被推向地區沖突的邊緣,目前局勢依舊復雜多變,未來走向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大湖地區突然密集響起的槍聲、出現的殘酷殺戮,以及所謂“資源換安全”的巧取豪奪套路,都在警示著一件事:美國仍然將非洲視為“資源殖民地”,不僅礦產要獨霸,賣軍火的錢也不能少掙,“一頭牛要剝兩層皮”;不僅依賴跨國公司和私人資本以所謂“市場運行方式”控制非洲資源,更是白宮、五角大樓齊出手,向非洲移植“烏克蘭模式”——美西方出錢出武器,讓親美派國家出人去打仗,自己則坐收漁利。這將進一步激化非洲大陸的地緣緊張狀態,甚至引發代理人戰爭與地區大國的戰略博弈。國際社會,特別是非洲國家,必須認清美西方新殖民主義的虛偽、丑惡嘴臉,抵制其“合作”外衣下裹藏的控制與掠奪企圖,真正掌握本國資源的主權,真正掌握本國人民的命運。
文字:田曉宇
漫畫創意:李慶桐 王粲
漫畫制作:陳然
來源:中國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