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按床邊的呼喚鈴,醫療護理員即刻趕來,給予細致入微的生活照護,讓病患沒有家人陪伴也能安心住院……在南通各大醫院,越來越多的病房里,這樣的場景正悄然成為現實。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是許多家庭的共同困擾。最近,南通多家醫院相繼推行“免陪護病區”。經過規范化培訓的醫療護理員可以為患者住院期間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不僅能讓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也大大減輕了患者家屬的照護負擔。
截至目前,南通共有24家醫療機構92個病區推出免陪護服務,醫療護理員持證率100%,累計服務患者7300余名。其中,南通全市三級綜合醫院均設有“免陪護病區”。近日,記者前往南通市區相關醫院探訪。
既是“辛苦活”,更是“技術活”
4月7日,在南通市二院骨科病房內,69歲的李先生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床上康復鍛煉。一旁的醫療護理員馮志祥認真聆聽康復動作要領,不斷給患者加油鼓勁:“大哥,你忍著點疼,再堅持下。”
兩周前,李先生不慎右腿摔傷骨折入院。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在家帶孫子,無人照顧成了他的煩心事。得知醫院推出了免陪護服務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先預交了10天的費用。“護理員每天除了給我喂飯、幫我擦身外,還要幫我清理大小便。每次服務都輕手輕腳的,讓我沒有任何不舒服,比家里人的照顧還貼心。”李先生說,雖然他選的是“一對三”的服務,但醫療護理員24小時隨叫隨到,每天100多元的費用也很實惠。
“對于骨折病人,特別要注意搬運姿勢,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二次受傷。比如,給小腿骨折患者翻身時一定要把腿拉直;如果頸部骨折,要注意托起頸椎。”馮志祥告訴記者,醫院護理部每周都組織他們進行業務學習,“我也會記下康復要領,每天督促病人進行自我康復鍛煉”。
南通市中醫院骨傷科病區同樣推出了免陪護服務。“醫療護理員的工作不僅是個‘辛苦活’,更是一項‘技術活’。我們對病區的醫療護理員推行屬地化管理,對醫療護理員的照護工作每日督導,尤其對新入科醫療護理員,會手把手培訓專科照護操作,涉及協助軸線翻身、直腿抬高、助行器使用、輪椅轉運等,考核至熟練掌握。同時,注重提高醫療護理員溝通技巧,讓他們參加醫護交班。”副院長王興紅透露,該院聯合陪護公司將患者滿意度+技能考核+不良事件發生率納入醫療護理員績效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
幾天前,33歲的于女士成為一名新手媽媽。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她下單了南通市一院產科的免陪護服務。事實證明,這一選擇非常明智。她說,在傳統觀念里,產婦分娩后要捂著點,但經過醫療護理員的講解,她才明白產婦出汗太多并不利于康復。
與其他病區的同行相比,在南通市一院產科,20多名醫療護理員還多了一個證——育嬰員證。“我們既是醫療護理員,又是月嫂,同時照顧新手媽媽和寶寶,還會教產婦怎么給寶寶換尿布、喂奶、拍背等。”45歲的龍仙菊是一院產科醫療護理員小組的組長,她由衷地感嘆,“以前‘肯干就行’,現在得‘會干才行’。”
陪護模式更新,陪護質量更優
近日,在南通市二院康復治療大廳內,記者看到一名醫療護理員正協助康復治療師將一名中風患者從輪椅移動到直立床上,并用綁帶幫助固定好。
“我們是康復治療大廳的專項醫療護理員。患者或家屬下單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前往患者所在的病房,用輪椅將其轉運到康復治療大廳。在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會細心觀察患者的臉色變化,一旦他們有任何不舒服,我們會及時告知康復治療師。等患者做完康復治療后,我們再將他們送回病房。”57歲的王品德說,與病區的醫療護理員不同,專項醫療護理員的服務是按次收費的,根據康復項目和時長的不同收費,一般每次60元左右。專項醫療護理員的陪伴,讓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30分鐘直立床訓練、20分鐘踩車訓練、30分鐘吞咽鍛煉……這是唐先生妻子每天的康復鍛煉項目。因動脈瘤出血,唐先生妻子術后需要住院康復治療數月。“每天的康復項目多、時間長,我一個人陪她康復訓練有些吃力,尤其是搬運時很費勁。現在下單了免陪服務,我感覺輕松多了。”64歲的唐先生說。
去年10月,應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南通市二院創新推出康復治療大廳專項醫療護理員免陪服務。目前,共有5名醫療護理員承擔這項工作,他們幾乎每天都是滿單狀態。
與“一對一”的陪護相比,“一對多”的服務既經濟實惠,還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在南通市一院多個免陪護病區,高效、周到的團隊陪護廣受歡迎。“我們的團隊陪護采取排班輪休模式,更能保證照護患者的服務質量。”龍仙菊告訴記者,與“一對一”的陪護不同,晚班的醫療護理員整晚都不會睡覺,以便隨時應答患者的需求。此外,他們還根據專科特點設置不同的團隊陪護套餐,對應不同病種的服務強度,性價比更高。比如,產科5天的母嬰照護套餐,婦科3—4天的住院周期套餐,骨科5天左右的住院套餐等。
南通市一院護理部副主任劉穎介紹,2022年以前,該院聘請陪護服務的住院患者數平均50人/天,基本都是“一對一”陪護;目前,該院19個護理單元開展專科團隊照護模式,從事團隊陪護的護理人員有70名左右,人均照護能力從1名患者提高至2—3名,現階段全院范圍內聘請陪護服務的住院患者總數平均250人/天,其中接受團隊照護模式患者約200名/天。她說,推行團隊免陪護服務后,減少了人員聚集,病房更安靜有序,也更利于患者休息和醫療工作開展。
結合專科疾病特點創新“差異化”陪護模式,目前,南通相關醫院的免陪照護服務內容細分為“套餐式”服務、單項服務和“1+N”等多種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24小時生活照護工作,涵蓋飲食照護、清潔照護、排泄照護、睡眠照護等,以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尚在成長階段,未來更加可期
2023年,南通在全省率先出臺《醫療護理員管理辦法》,依托市護理學會、通大附院、市一院等江蘇省醫療護理員培訓基地,推動醫療護理員專業化培訓,截至目前累計培訓2000余人,免陪護病區醫療護理員持證率100%。
去年11月,這項工作在南通二級以上醫院廣泛探索實施。“在推進‘免陪護病區’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尤其注重服務的專業化和標準化,讓醫療護理員在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下,為患者提供各項照護服務。”南通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副處長居晶靜介紹,南通市一院還依托院內“智慧陪護”管理系統,提供了從與服務對象建立服務協議起至服務終止的服務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患方通過手機一鍵下單,在線建立用工關系、費用結算、滿意度反饋等,醫院護理部可以在線查看業務表單、訂單交易流程、收費標準等,對醫療護理員的管理更規范透明。
“隨著醫療護理員職業化程度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服務也為我們護理工作騰出了更多時間。”劉穎坦言,將生活照護交給醫療護理員后,護士能夠有更多精力專注于醫療護理,可以更好地監護病情、協助醫生開展疾病診治,最終受益的是患者。
當前,盡管南通醫療護理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了一定提升,但這一職業仍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很多人認為這一行是伺候人的,從業人員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流動性強等問題。”南通市二院護理部主任錢衛琴呼吁,社會各界給醫療護理員更多理解與尊重,增加他們的職業榮譽感。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護理員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她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這一職業,注入新生力量。
“我們積極鼓勵包括民營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院在內的更多醫療機構在更多病區、更多住院場景推廣免陪照護服務,全力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社會痛點,讓患者更安心、家屬更放心。”居晶靜說。(馮啟榕)
來源:江海晚報、江蘇老齡產業協會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