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4月14日電 題:從環境衛生到健康管理 愛國衛生運動煥發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李恒、董瑞豐
衛生健康是一人之事,也是國之大事。記者14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在蘇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愛國衛生運動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將進一步從環境衛生治理轉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新增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健康鄉村建設行動和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并更加關注心理健康服務。
愛國衛生運動5年來成效顯著
全國愛衛辦常務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莊寧介紹,自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印發實施以來,圍繞各項重點任務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群眾健康意識更強、城鄉人居環境更美、健康服務更優、健康治理更好等方面。
據介紹,通過廣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引導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9年的19.17%提升至2024年的31.87%。
在城鄉人居環境方面,通過推廣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強化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持續改善群眾身邊環境。2024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
在健康服務方面,通過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聚焦兒童青少年、婦女、職業人群和老年人,強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加強重點傳染病監測處置,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由2019年的16.5%下降至2023年的15%。
莊寧介紹,下一步將持續落實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健康科普,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建設健康環境,促進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
體重管理、鄉村建設、中醫藥等納入健康中國行動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啟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15個專項行動。全國愛衛會14日發布通知稱,結合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實際和健康中國行動推進情況,決定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健康鄉村建設行動和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
“新增的3個行動側重強調健康促進、醫防融合,比如要正確認識體重,科學管理體重,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就醫習慣,注重飲食養生、運動養生、調暢情志等,強調從源頭控制風險因素。”莊寧說,改善群眾健康需要社會各方支持,3個行動對相關部門提出具體任務,也從個人、家庭和社會等層面提出各方需要采取的行動,希望將健康融入各行各業,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國家衛生健康委將2025年至2027年確定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莊寧說,今年正在積極推進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應用,希望更多人重視心理健康、維護心理健康,正確對待壓力和挑戰。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防治青少年近視和促進老年人健康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國家中醫藥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司長嚴華國表示,下一步將推動養老機構、托育機構、產后母嬰康養機構等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拓寬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比如聚焦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問題。
開好社會治理“大處方”
保障14億多人的健康,有醫療衛生的“小處方”,還有社會治理的“大處方”,愛國衛生運動正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江蘇蘇州,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升級為市民綜合健康管理服務平臺,95%以上的社區(村)建有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季晶介紹,當地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09年的15.3%增長到目前的43.03% 。下一步將持續在“均衡、可及上”下功夫,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
在山東省濱州市,當地把愛國衛生運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發展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基層首診率達到七成。山東省濱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潘峰介紹,當地從社區、單位和個人等層面進行全員發動,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享有”的大健康格局。
海南省將愛國衛生工作與健康海南建設融合推進,聚焦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肝炎、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建立一套“篩、防、治、管”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海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李文秀介紹,當地還建設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50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開展77項醫療新技術填補省內空白,基本實現“小病不進城,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大病不出島”的目標。(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