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民政局局長蔣蕊在上海廣播主辦的“2025民生訪談”節目中表示,本市探索試點的“家庭照護床位”(簡稱“家床”)服務,在去年一年有比較大的推進,新增家庭照護床位超過4000張,目前全市累計享受家庭照護床位服務人數已經超過9000張。“接下來,將對已經開展的9000多例家庭照護床位進行跟蹤分析,深度推進這個模式。”
蔣蕊表示,目前“家床”服務對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目前身體狀況還可以,光靠家里的照護有點力不從心,但是不至于入住到養老機構。一種情況是家里有兩個老人,一位老人情況比較好,一位老人需要專業照護,兩人也不愿意分開。
“‘家床’的服務包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定制打造。”蔣蕊談到一個案例,松江區有一對80來歲的爺爺奶奶,平時兩口子互相扶持、居家養老。一次爺爺摔倒了做了手術,需要照護,光靠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他們就購買了“家床”服務,24小時提供重度護理,包括一日三餐生活起居,血壓血糖監測等服務。
“‘家床’的成本會比機構要高,因為是‘一對一’的上門服務,不像在養老機構是‘一對多’的服務方式。”蔣蕊表示,養老機構需要針對每個家庭的居家環境、家庭照護能力,以及目前老年人身體所處的狀況等具體情況,給他配置相應的服務。這對護理團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團隊能不能適應從機構向家庭的轉換模式,需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蔣蕊說,“家床”和居家上門服務的區別,在于它是連續性、整合性的服務,居家上門護理是以小時計的。而“家床”背后的支撐是整個養老機構,由他們提供團隊,更好把各方資源完整鏈接起來,使得老年人雖然住在家中,但后面有專業力量的支撐,能夠得到24小時的持續服務,如果老人需要入住醫院,有綠色通道,如果老人需要入住到養老機構,也能優先轉介。
原標題:《上海市民政局局長:“家床”服務累計超過9000張,背后支撐是養老機構》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海燕 肖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