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鐘建軍 通訊員 付榮進
“一起案件的當事人車某要過來送錦旗,說要親自交到法官的手里……”清明假期剛過,煙臺市萊山區人民法院的肖繼、張磊兩位法官在上班路上就接到了院里信訪辦的電話。
當印有“不忘初心為人民,只爭朝夕辦實事”的兩面錦旗,分別交到肖繼與張磊法官手中時,對于這份特殊的謝意,兩人感慨頗多:從立案之初的連續三封投訴信到開庭時申請法官回避,再到糾紛圓滿解決,從當事人手里接過這沉甸甸的錦旗,在這場歷時數月的訴訟中,他們用耐心和專業化解矛盾,用公正和溫度贏得了當事人信任。
立案之初:一周內連寫三封投訴信
2024年,原告車某先后向萊山法院行政綜合庭、民庭提起政府信息公開、房屋買賣合同糾紛訴訟。行政案件立案后,懷著對案件進展的急切心情,他一周內連續3次向法院信訪、監察部門投遞投訴信,質疑“程序拖沓”“偏袒被告”。
“當事人情緒激動,但投訴內容多源于對訴訟程序的不熟悉?!毙姓讣修k法官肖繼說,“我們第一時間聯系他釋法明理,并第一時間排期開庭?!?/p>
案件尚未正式開庭,原告車某在投訴平臺以“法官偏袒被告”等為由申請承辦法官回避,在隨后的庭審中,車某再次當庭提出回避申請。
合議庭并未回避矛盾,而是詳細詢問其申請理由,車某坦言“是程序理解錯誤,誤以為法官消極履職才申請回避”。經合議庭逐條釋明回避的規定并出示案件排期、證據交換等記錄,經半小時耐心溝通后,車某主動撤回申請并道歉,“原來法官每一步都是有據可依,是我太急躁了。”
承辦法官肖繼則借此向雙方強調,“程序正義不是空話,你們有權質疑,但法院的每一份裁定都經得起檢驗?!?/p>
峰回路轉:調解化糾紛,錦旗相贈表謝意
庭審中,承辦法官肖繼精準梳理庭審爭議焦點,因原告申請政府公開時所述其房屋所在工程項目不明確,故行政機關未向其公開信息,庭審結束后,爭辯雙方還在彼此訴說各自的主張。肖繼引導雙方從“爭對錯”轉向“謀出路”,最終行政機關積極協調檔案館,查詢原告申請內容,并當庭向其提供所需信息。
為實質性化解矛盾,承辦民事案件的張磊法官并未止步于“一判了之”,他反復查閱案卷,發現雙方雖在合同履行細節上爭執不下,但仍有合作基礎,通過連續數月的調解工作,最終促成雙方調解,被告一次性支付車某經濟補償金。
簽署調解協議時,車某感慨說,“一開始我以為法院只會‘和稀泥’,沒想到張法官既懂法理,更懂人心?!?/p>
案件生效次日,車某向肖繼、張磊兩位法官送來兩面錦旗時說,“我曾用投訴信表達不滿,但兩位法官始終耐心回應;我曾誤解司法不公,但他們的專業和真誠讓我看到法律的溫度……”
從投訴到感激,從質疑到信任,案件當事人態度“反轉”的背后,折射出萊山法院法官始終堅守的為民初心,更是一次司法公信力的生動詮釋。他們用耐心和專業化解矛盾,用公正和溫度贏得當事人信任,努力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解“法結”更解“心結”。
法官手記:信任重建比糾紛解決更難,也更重要
“信任重建比糾紛解決更難,也更重要。”面對這起“投訴轉感謝”的案件,兩位法官均表示,“訴訟糾紛中,當事人往往帶著情緒‘負重入場’。法官既要堅守法律底線,也要傳遞司法善意——一份釋法明理的裁定、一次耐心傾聽的接待,甚至是一句對當事人焦慮的共情,都可能成為化解矛盾的鑰匙?!?/p>
萊山法院的法官一直秉持著“傾真情、礪專業、聚合力、勇擔當”的理念,用專業守護公平,以溫情傳遞正義,努力讓每一位群眾感受到司法的高效與溫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